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4426发布日期:2019-02-01 20:3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硫气田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



背景技术:

含硫气田水是指在伴随含硫天然气采出的地层水和含硫天然气在现场脱硫脱水与轻烃回收等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污水。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气田水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目前气田水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将气田水回注至井内平衡地层压力,稳定产量;二是在不需要回注情况下,需要将气田水通过运输罐车将气田水拉运至集中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三是通过管线进行远程传输。

含硫气田水内含有大量的S2-离子,同时还溶解有大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在采用传统罐车拉运过程中,因为液体的流动、震荡、日照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很容易析出,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导致拉运人员中毒,导致气田水拉运过程比较危险,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在装运过程中,残余液体或气体滞留在管道内,会对管道造成腐蚀侵害,或泄漏对人员环境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提高含硫气田水装运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减少后期处理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包括罐车和储液池,所述罐车的密封盖板上设有用于与储液池连接的污水进口管,其关键在于:还包括碱液池、清水源和气源,所述碱液池内装有碱液,所述密封盖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碱液池连接的气体出口管;

所述储液池上设有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出液管,该出液管远离储液池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出液管在三通管与储液池之间设有出液管控制阀,所述三通管具有注水管和注气管,所述注水管与清水源相连,并在二者之间设有注水控制阀,所述注气管与气源相连,在二者之间设有的注气控制阀。

采用以上结构,在拉运过程中,储液池内气田水通过污水进口管泵入罐车中,在此过程中,污液中有毒气体震荡析出,经气体出口管进入碱液池内被碱液中和处理,这就避免了有毒气体在装卸过程中,硫化氢气体溢出伤人的安全事故发生,也可降低后续气田水处理过程的处理难度,同时在灌装结束前还可通过注水管和注气管对管线进行附着液体或残余气体的清扫置换,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避免在拆卸管线过程中,管道残余气体至人中毒。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靠近储液池下部,所述碱液池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采用以上结构,可方便罐车上的污水进口管和气体出口管分别与储液池和碱液池连接,且确保液体或气体流动顺畅。

作为优选:还包括软管A和软管B,所述软管A用于连接污水进口管和出液管,软管B用于连接气体出口管和进气管。采用柔性的软管进行连接,降低连接时劳动强度,同时可弱化罐车位置及出液管位置或进气管位置高度限制,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伸入碱液池下部位置。采用以上结构,可使进入的硫化氢类酸性气体可与较多的碱液接触,完成更充分的中和反应,尽量实现硫化氢气体的完全吸收。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露出碱液池的一段上设有气体回收管控制阀。采用以上方案,当罐车装满之后,在拆卸管线过程中,通过关闭气体回收罐控制阀,则可防止进气管内残留的气体又发生回流或有毒气体溢出至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气源为氮气源。采用以上方案,其制造成本低,且为无毒无刺激性味道气体,有利于保证用气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软管A的一端设有止回阀。采用以上结构,防止在罐车装满未注意情况下,发生气田水倒灌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污水进口管和气体出口管上分别设有罐车污水进口控制阀和罐车气体出口控制阀。采用以上方案,可以对罐车进行及时封闭,防止内部气体或液体溢出,提高其安全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在灌装气田水过程中,可将从气田水中析出的硫化氢等酸性有毒气体导入碱液池中,进行中和处理,并对管线进行清理,避免在拉运过程、拆装管线过程或后期放液过程中,有毒气体溢出,导致人员中毒或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主要包括罐车1、储液池2和碱液池3,其中储液池2和碱液池3设置在井站现场,储液池2可采用密闭的储液罐结构,可有效防止剧毒硫化氢气体外泄,碱液池3的大体呈密闭结构,上端设有透气管34,通过透气管34可保持碱液池3内的压力平衡,储液池2用于暂时存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田水,碱液池3内装有采用氢氧化钠稀释制作的碱液。

如图所示,罐车1的罐体顶部设有密封盖板10,密封盖板10上设有污水进口管11和气体出口管12,二者均与罐体内部连通,在使用时,与污水进口管11和气体出口管12分别连接有一根软管A4和软管B5。

储液池2靠近下部的位置设有与其连通的出液管20,软管A4远离罐车1的一端与出液管20相连,碱液池3上设有一根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管30,软管B5远离罐车1的一端与进气管30相连,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连接效率,各管线之间均采用相适应的快接头进行连接,进气管30还可作为碱液池3的碱液加注管。

为使硫化氢类酸性气体与碱液充分反映,本实施例中进气管30为弯管状,从碱液池3的上端一侧伸入其中,且向下延伸至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增加气体在碱液中的反应深度。

在出液管20上连接有一个三通管6,三通管6一端与出液管20连通,另外具有两个分支管,分别为注水管60和注气管61,其中与注水管60连接有清水源7相连,而与注气管61连接有气源8,气源8为中性气体气源,本实施例中,气源8为氮气源,通过注水管60和注气管61则可分别将清水或中性气体注入出液管20内,并经软管A进入罐车1内。

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各管线的开关控制,故污水进口管11上设有罐车污水进口控制阀13,气体出口管12上设有罐车气体出口控制阀14,出液管20上设有出液管控制阀21,且出液管控制阀21位于三通管6与储液池2之间,注水管6上设有注水控制阀62,注气管61上设有注气控制阀63,进气管20上设有气体回收管控制阀31,且气体回收管控制阀31处于碱液池3的外部,碱液池3靠近的位置设有反应液出口管32,在其上设有反应液排出控制阀33,上述的这些阀均可采用手动闸板阀结构。

此外,为防止罐车1内的液体充满之后,通过软管A4发生倒灌进入三通管6的情况发生,故在软管A4与出液管20相连一端的位置设有止回阀40,这样液体只能经过止回阀40进入罐车1内,而不能发生倒流,特别在拆卸软管A4的过程中,止回阀40也起到防止液体倒流作用。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含硫气田水安全拉运系统工作如下,罐车1进入井站现场后,根据储液池2和碱液池3的位置,确定好罐车1的停驻位置,然后通过软管A4和软管B5分别与出液管20和进气管30连通。

然后打开出液管控制阀21、气体回收管控制阀31、罐车污水进口控制阀13和罐车气体出口控制阀14,并确保注水控制阀62、注气控制阀63和反应液排出控制阀33均处于关闭状态,接着即可将储液池2内气田水泵送进入罐车1内,在泵送过程中,气田水发生震荡,其内溶解的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会析出,并经软管B5和进气管30进入碱液池3内,与碱液池3内的碱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当罐车1内部容积快充满时,则停止泵送,并关闭出液管控制阀21,然后打开注水控制阀62,通过注水管60注入清水,清水进入出液管20内,再经过软管A4流入罐车1中,即实现对该部分管道的清洗,避免还有气田水附着在管道或接头内壁,对其造成腐蚀影响,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上部清水清洗操作完成之后,关闭注水控制阀62,打开注气控制阀63,通过注气管61向内部进入中性的氮气,氮气首先经软管A4进入罐车1内,然后再经软管B5和进气管30进入碱液池30中,实现对所经管线内的气体置换,确保管线内无残余的有毒气体,完成该步操作之后,关闭气体回收管控制阀31、罐车污水进口控制阀13和罐车气体出口控制阀14,即可进行管线的拆卸,因为软管A4和软管B5均经过了清水或氮气的清洗置换,故不会有残余气田水洒出或有毒气体溢出,大大增加了装运的安全可靠性。

在后期当需要对碱液池3内碱液进行更换时,则可通过反应液出口管32,在其上设有反应液排出控制阀33,将内部经过中和后的液体排出,然后通过进气管30再加入新的碱液,确保反应充分,在此之前可通过控制阀33进行采样分析碱液池3内碱液的PH值,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