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420发布日期:2019-03-15 20:1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生活中,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位置服务。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以满足生产需求。在将固态化工原料与液态化工原料进行混合时,首先需要定量称取或量取液态化工原料,之后将定量称取固态化工原料,将固态化工原料加入到液态化工原料中,机械搅拌,得到满足生产需求化学溶液。上述化学溶液的配制过程复杂,化工原料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化学溶液的保存期限缩短,同时,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工原料的固液混合过程复杂,化学溶液保存期限短、操作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包括搅拌腔、固体进料机构、液体进料机构、搅拌机构、加热机构,所述固体进料机构、液体进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两侧并与所述搅拌腔连通,所述搅拌机构部分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内部,其设置于搅拌腔外部的部分连接搅拌动力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内部;

所述固体进料机构包括储料斗、进料阀、进料管、进料螺杆、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管连接所述搅拌腔,所述储料斗连接所述进料管,所述储料斗与所述进料管之间设有进料阀,所述进料阀为球形结构,其上端为开口端,所述进料阀的侧壁连接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管内设有进料螺杆,所述进料螺杆连接螺杆驱动电机,所述进料电机、所述螺杆驱动电机连接智能控制器;

所述液体进料机构包括进液管、流量调节阀、进液电磁阀,所述进液管连接所述搅拌腔,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所述流量调节阀及进液电磁阀,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量调节阀、进液电磁阀、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竖直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一侧,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螺母连接所述升降螺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腔的外部壳体上沿所述搅拌腔的长度方向设有透明视窗,所述透明视窗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液位传感器靠近所述透明视窗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底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搅拌腔的外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搅拌腔的内部,所述加热管连接所述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主搅拌轴、副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的一端设于所述搅拌腔的外部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电机,所述副搅拌轴通过横杆连接所述主搅拌轴,所述主搅拌轴上设有主搅拌叶,所述副搅拌轴上设有副搅拌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搅拌叶与所述副搅拌叶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搅拌轴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搅拌叶,所述弧形搅拌叶向上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固体进料机构与液体进料机构实现固体化工原料与固体化工原料的按比例自动进料,提高了混合的效率;(2)固体化工原料与液体化工原料的混合过程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避免了化工溶液受到环境的污染,延长了其保存期限。(3)采用搅拌机构实现物料的混合,避免了人工与化学溶液接触,保证了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液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液混合装置中固体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液混合装置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液混合装置的控制连接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搅拌腔1、固体进料机构2、搅拌机构3、进液管4、进液电磁阀5、流量调节阀6、加热管7、加热器8、温度传感器9、升降螺杆10、螺母11、液位传感器12、储料斗21、进料阀22、进料电机23、进料管24、进料螺杆25、螺杆驱动电机26、主搅拌轴31、副搅拌轴32、横杆33、弧形搅拌叶34、搅拌电机35、主搅拌叶36、副搅拌叶37、智能控制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化工用固液混合装置,包括搅拌腔1、固体进料机构2、液体进料机构、搅拌机构3、加热机构,固体进料机构2、液体进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搅拌腔1的两侧并与搅拌腔1连通,搅拌机构3部分设置于搅拌腔1的内部,其设置于搅拌腔1外部的部分连接搅拌动力机构,加热机构设置于搅拌腔1的内部。

液体进料机构包括进液管4、流量调节阀6、进液电磁阀5,进液管4连接搅拌腔1,进液管4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6及进液电磁阀5,搅拌腔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12。液位传感器12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螺杆10,升降螺杆10竖直设置于搅拌腔1的一侧,液位传感器12通过螺母11连接升降螺杆10。搅拌腔1的外部壳体上沿搅拌腔1的长度方向设有透明视窗,透明视窗设置有刻度线,液位传感器12靠近透明视窗设置。

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7、加热器8、温度传感器9,加热管7设置于搅拌腔1的底部,加热器8设置于搅拌腔1的外部,温度传感器9设于搅拌腔1的内部,加热管7连接加热器8。

如图2所示,固体进料机构2包括储料斗21、进料阀22、进料管24、进料螺杆25、进料电机23,进料管24连接搅拌腔1,储料斗21连接进料管24,储料斗21与进料管24之间设有进料阀22,进料阀22为球形结构,其上端为开口端,进料阀22的侧壁连接进料电机23,进料管24内设有进料螺杆25,进料螺杆25连接螺杆驱动电机26。通过设置进料电机23的运转次数,准确控制物料的加入量与加入比例,避免增加额外的称重机构,加料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混料的效率。

如图3所示,搅拌机构3包括主搅拌轴31、副搅拌轴32,主搅拌轴31的一端设于搅拌腔1的外部且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电机35,副搅拌轴32通过横杆33连接主搅拌轴31,主搅拌轴31上设有主搅拌叶36,副搅拌轴32上设有副搅拌叶37。主搅拌叶36与副搅拌叶37交错设置。主搅拌轴31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搅拌叶34,弧形搅拌叶34向上弯曲设置。

如图4所示,加热器8、温度传感器9、螺杆驱动电机26、进料电机23、流量调节阀6、进液电磁阀5、液位传感器12分别连接智能控制器40。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