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898发布日期:2019-03-19 21:5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及排放指标的严格要求,现有脱硫喷淋塔存在除尘效率低的问题,不能清除工业废气中微细的粉尘、煤灰渣,以及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石膏等大颗粒物质,从而烟囱冒白烟,且在烟囱周围会降落大量的“石膏雨”。因此现有脱硫喷淋塔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环保最新的烟尘污染物排放指标要求。目前,通常采用脱硫塔后增装湿式电除尘器来进一步除尘,湿式电除尘器投资高,运行中水耗和电耗高。因此提高燃煤电厂或工业窑炉脱硫后烟尘及液滴净化效果,选择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的除尘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包括脱硫喷淋塔,所述脱硫喷淋塔的下部为脱硫氧化结晶区,脱硫氧化结晶区的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除尘除雾装置,所述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粗除雾器、冷凝除尘器、一级旋球除尘器、二级旋球除尘器以及细除雾器。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旋球除尘器和二级旋球除尘器均包括一透气底座、设置在透气底座上的多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中空结构的除尘筒,所述除尘筒的底部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除尘旋球。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机构由多个旋流叶片构成多条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最大宽度小于除尘旋球的直径,除尘旋球放置在旋流叶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筒的中部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定位柱,所述旋流叶片以定位柱为中心呈放射状固定在除尘筒与定位柱之间,旋流叶片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为35~50°。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底座包括一格栅板、盖设在格栅板上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开设有与多个除尘单元相对应的并以利于烟气从下往上穿过的定位通气孔,所述除尘筒放置在定位通气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筒的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穿透的圆形通道,圆形通道的最大尺寸小于除尘旋球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除尘器包括一蛇形状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输入口连接有冷却系统,冷却管路的输出口与大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粗除雾器和细除雾器的上、下两部均设有除雾器冲洗系统;所述一级旋球除尘器、二级旋球除尘器以及冷凝除尘器的上部均设有除尘器冲洗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喷淋塔在喷淋装置与脱硫氧化结晶区之间设有烟气入口,脱硫喷淋塔在脱硫氧化结晶区的塔壁上设有用于搅拌内部脱硫浆液的搅拌器,所述脱硫喷淋塔的塔壁上还设有用于与搅拌器相配合的氧化空气通入管,所述氧化空气通入管向脱硫浆液内通入氧化空气;所述喷淋装置包括3~6层的喷淋层,每一喷淋层上布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所述雾化喷嘴均通过脱硫浆液循环管与脱硫氧化结晶区相连通,所述脱硫浆液循环管上设有脱硫浆液循环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脱硫、除尘效果好,与现有的湿式电除尘器相比具有投资少、占地小、低能耗、运行可靠以及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一级旋球除尘器和二级旋球除尘器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3是除尘单元与透气底座的装配构造示意图;

图4是除尘单元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5是除尘单元中导流机构俯视构造示意图;

图6是冷凝除尘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

1-脱硫喷淋塔;2-脱硫氧化结晶区;3-粗除雾器;4-冷凝除尘器;401-冷却管路;5-一级旋球除尘器;6-二级旋球除尘器;7-细除雾器;8-透气底座;801-格栅板;802-挡风板;9-除尘单元;901-除尘筒;902-除尘旋球;903-旋流叶片;904-定位柱;905-盖板;10-除雾器冲洗系统;11-除尘器冲洗系统;12-烟气入口;13-搅拌器;14-氧化空气通入管;15-雾化喷嘴;16-脱硫浆液循环管;17-脱硫浆液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后超净除尘装置,包括脱硫喷淋塔1,所述脱硫喷淋塔1的下部为脱硫氧化结晶区2,脱硫氧化结晶区2的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除尘除雾装置,所述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粗除雾器3、冷凝除尘器4、一级旋球除尘器5、二级旋球除尘器6以及细除雾器7。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旋球除尘器5和二级旋球除尘器6均包括一透气底座8、设置在透气底座8上的多个除尘单元9,所述除尘单元9包括中空结构的除尘筒901,所述除尘筒901的底部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除尘旋球902。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机构由多个旋流叶片903构成多条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最大宽度小于除尘旋球902的直径,除尘旋球902放置在旋流叶片90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筒901的中部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定位柱904,所述旋流叶片903以定位柱901为中心呈放射状固定在除尘筒901与定位柱904之间。旋流叶片903倾斜设置。优选的,旋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为35~50°,旋流叶片的数量为12~18片;旋流叶片上面放置轻质的除尘旋球,除尘旋球的空间填充率为50%~70%,除尘旋球的直径为35mm~6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底座8包括一格栅板801、盖设在格栅板801上的挡风板802,所述挡风板802上开设有与多个除尘单元9相对应的并以利于烟气从下往上穿过的定位通气孔,定位通气孔的形状与除尘筒的外形相适应,所述除尘筒放置在定位通气孔内,保证烟气能集中的穿过除尘筒。

本实施例中,所述除尘筒901的上端设有盖板905,所述盖板905上设有穿透的圆形通道,圆形通道的最大尺寸小于除尘旋球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一级旋球除尘器5和二级旋球除尘器6采用独特的导流设计,通过在格栅板上设置挡风板,并将每个除尘单元分别设置在挡风盖板上的定位通气孔内,实现将宽口的大流体截面分割成多个除尘小单元,这些小单元组成了高效旋球除尘系统,各个子系统在各自的小单元中作自转和公转的圆周运动。当烟气从下往上进入除尘筒内产生风动力,推动安装在系统上的各个除尘单元中的除尘旋球运转,然后烟气流向、成分发生改变并重新聚集,使其呈规则流动与烟气不规则混合共存状态,烟气中挟带的粉尘和雾滴由于惯性撞击除尘旋球表面而被捕集和吸附,除尘旋球连续不断的规则运动,且除尘旋球表面按流体力学设计有规则的导向曲线,当其表面积累液膜量达到一定程度,即液膜液滴自身重力大于液滴在填料球表面的张力时,液滴便会下落返回塔底浆液池,从而完成粉尘和雾滴高效吸附和剥离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除尘器将饱和烟气中的“气态水”部分转变成“液态水”,降低烟气含水量。如图6所示,所述冷凝除尘器4包括一蛇形状的冷却管路401,所述冷却管路的输入口连接有冷却系统(图中未画出),冷却管路的输出口与大气相连通。所述冷却系统可为冷却风系统或冷却水系统,即冷却管路内流冷却水货冷却空气,烟气经过冷凝除尘器时发生冷凝,产生大量的水汽,析出的水汽主动去捕捉细微的粉尘和细小的浆液滴。

本实施例中,当冷却系统采用冷却风系统时,所述冷却风系统包括风机和空气冷却器,所述风机的输出端与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通,所空气冷却器的输出端与冷却管路是输入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粗除雾器3和细除雾器7的上、下两部均设有除雾器冲洗系统10;所述一级旋球除尘器5、二级旋球除尘器6以及冷凝除尘器4的上部均设有除尘器冲洗系统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脱硫喷淋塔1在喷淋装置与脱硫氧化结晶区2之间设有烟气入口12,脱硫喷淋塔1在脱硫氧化结晶区2的塔壁上设有用于搅拌内部脱硫浆液的搅拌器13,所述脱硫喷淋塔1的塔壁上还设有用于与搅拌器13相配合的氧化空气通入管14,所述氧化空气通入管14向脱硫浆液内通入氧化空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装置包括3~6层的喷淋层,每一喷淋层上布设有若干个雾化喷嘴15,所述雾化喷嘴15均通过脱硫浆液循环管16与脱硫氧化结晶区2相连通,所述脱硫浆液循环管16上设有脱硫浆液循环泵17。

本实施例中,工作时,脱硫氧化结晶区2的脱硫浆液通过脱硫浆液循环泵17输送至喷淋装置,喷淋装置通过雾化喷嘴15向下喷洒脱硫浆液,锅炉烟气从烟气入口12进入脱硫喷淋塔1后朝上与脱硫浆液反应,脱硫后的烟气从下往上运动。烟气首先经过粗除雾器3初步除雾,接着经过冷凝除尘器4,饱和烟气中的“气态水”部分转化为“液态水”,降低烟气含水率,而其余的烟气继续向上运动,经过一级旋球除尘器5和二级除尘器6实现除尘,最后除尘后的烟气经过细除雾器7进一步的除雾,细除雾器7拦截烟气中的粉尘和雾滴,以保证脱硫出口的粉尘含量满足性能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