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660发布日期:2019-03-27 11: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头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介质流动方向的调节,一般多在两个管道之间设置转向接头,而为了便于将进水管道内的杂质滤除,一般可在转向接头内设置过滤网。例如,公开号为CN 20584206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滤网的变向接头,其在实现介质流动方向转变的同时将介质内的杂质过滤。但是,其需要经常性将盖板拆卸下来以对过滤网进行清理,费事费力,而且拆卸盖板时必须将介质截流,易导致生产停工,其不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接头需要经常性拆卸清理而导致费事费力、影响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包括:

接头主体,其包括一上下贯通的进水管及与所述进水管中部连通的出水管;

过滤网,其呈筒状并配合内置于所述进水管;

排污管,其与所述进水管下端连通;及

排污阀,其设置于所述排污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一排污管与进水管下端连通,并在排污管上设置排污阀,其可通过定时开启排污阀,使得沉积于进水管下端及过滤网上的杂质在介质流动的冲击力作用下由排污管排出,其避免了经常性拆卸及因拆卸导致的停工,其有利于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转向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转向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式转向接头,包括接头主体1、过滤网2、排污管3及排污阀4。其中,接头主体1呈三通结构,其包括一上下贯通的进水管11及与所述进水管11中部连通的出水管12,过滤网2呈筒状并配合内置于所述进水管11,而排污管3则与所述进水管11下端连通,排污阀4设置于排污管3上以用于控制排污管3的断通。

其正常工作时,排污阀4处于关闭状态,含有杂质的介质由进水管11上端进入过滤网2内,介质穿过过滤网2进入出水管12,介质内的杂质则滤留于过滤网2内,一般部分杂质在介质流动的力的作用下贴附于过滤网2内壁,而另一部分杂质则是在重力作用沉积于进水管11下端,甚至沉积于排污管3内部。当经过一定时间的过滤后,为了避免因过滤网2上积累杂质过多而导致过滤网2堵塞,可开启排污阀4,则介质可由进水管11进入排污管3内,即形成沿过滤网2轴向向下运动的介质流,其可对贴附于过滤网2内壁的杂质产生冲击力,进而将沉积于过滤网2内壁、进水管11下端及排污管3内的杂质排出。本实施例的排污阀4可定时开启设定时间,一般为开启3~5秒即可将杂质排出,然后关闭排污阀4即可,其操作简单方便,且仅仅开启3~5秒,其并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所述排污管3包括一过渡管31及与所述过渡管31的出水端可拆卸连接的污水管32,所述排污阀4设于所述污水管32。过渡管31可与进水管11下端法兰连接,而过渡管31与污水管32可螺纹连接,也可采用卡接的方式。由于实际应用时,易因长时间未开启排污阀4而导致过渡管31内积累过多杂质,进而导致整个过渡管31堵塞,故本实施例将过渡管31和污水管3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发生过渡管31堵塞时,可将污水管32由过渡管31上拆卸下来,然后对过渡管31进行清理。而且,本实施例过渡管31与进水管11法兰连接,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不可避免过滤网2的滤孔内会积累少量杂质,其易导致过滤网2堵塞,故本实施例也可偶尔将过渡管31从进水管11上拆卸下来并进行检修,同时可将过滤网2拆卸进行清理。

为了便于过渡管31与进水管11之间的安装,本实施例所述过渡管31的进水端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凸环311,所述凸环311内径与所述过滤网2下端的外径相契合,所述凸环311的外径与所述进水管11下端内径相契合,当过渡管31安装时,过滤网2下端配合内置于凸环311内,而凸环311则可配合插入进水管11下端,其可便于进水管11、过渡管31和过滤网2的对齐安装,同时可通过凸环311对过滤网2下端进行固定,避免过滤网2沿其径向发现移动。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进水管11的上端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一内凸缘111,所述过滤网2上端抵接于所述内凸缘111、下端抵接于过渡管31的进水端,其通过内凸缘111和过渡管31将过滤网2的上下端固定,其可增加固定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过滤网2沿其轴向上下移动。同时,而为了保证配合的紧密性,本实施例所述过滤式转向接头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网2与所述过渡管31之间的压紧垫圈5,从而进一步增加过滤网2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过滤网2包括过滤网本体21及分别同轴设于所述过滤网本体21上下端的上固定环22和下固定环23;所述上固定环22外径沿其轴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至与进水管11上端内径相契合,所述下固定环23外径沿其轴向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至与所述凸环311内径相契合。其通过上固定环22和下固定环23外径分别与进水管11上端内径和凸环311的内径配合,其可分别将上固定环22和下固定环23固定,避免整个过滤网2沿其径向发生移动。而且,上固定环22外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而下固定环23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其可便于过滤网本体21分别与上固定环22和下固定环23连接并使得其外径小于进水管11的内径,即过滤网本体21与进水管11内壁之间形成出水间隙,滤水网本体内的介质可穿过滤水网本体上的任意过滤孔进入出水间隙,该出水间隙与出水管12连通,从而便于保证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之间介质流的通畅,避免因过滤网本体21靠近出水管12位置堵塞而导致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之间的介质流动缓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一排污管3与进水管11下端连通,并在排污管3上设置排污阀4,其可通过定时开启排污阀4,使得沉积于进水管11下端及过滤网2上的杂质在介质流动的冲击力作用下由排污管3排出,其避免了经常性拆卸及因拆卸导致的停工,其有利于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