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715发布日期:2019-04-20 03:3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工制药投料过程中,多是通过工人在反应釜的投料口进行投料,一般工人每次扛起10、20或25kg的物料,打开袋子,向敞口的反应釜中进行固体投料,如果是颗粒较大的晶体投料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大的扬尘,但是,很多反应过程使用的固体原料是粉末状,不仅极易产生扬尘,而且有较大刺激性气味,飘散到空气中更是会刺激呼吸道和皮肤,投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不仅会在反应釜的罐体内形成,也会从反应釜的投料口大量逸出至工作环境中,现在工人在投料操作时,会采用排风扇直吹投料或在车间加装换气扇,但效果并不理想,虽然临时降低了局部的粉尘浓度,却将粉尘扩散至整个车间内,造成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急剧恶化,因此,很长时间内出现了岗位难以招聘到人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生产,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将污染限制在防尘室内,极大地改善了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而且由于防尘室内空间有限,容易形成空气流通,因此通过将防尘室与除尘系统对接,可以加强防尘室内的空气流通和除尘效果,因此投料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包括防尘室本体,所述防尘室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在防尘室本体一侧开设有柜门,还包括下料机构和除尘装置,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斗和导料管,所述下料斗包括固定板、两个侧板、顶板和透视翻板,固定板贴合于防尘室本体的背面板设置,两个侧板均为被切去一角的长方形结构且对称设置,在顶板的外侧边上铰接有透视翻板,两个侧板的外侧边上水平设置有用于支撑透视翻板的横担,所述导料管设置在下料斗的下方,并倾斜设置从防尘室本体的背面板伸出,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和粉尘收集箱,防尘室本体下部开设有用于和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对接的出风口,旋风除尘器的底部的粉尘出口接有粉尘收集箱,旋风除尘器的顶部气体出口与真空管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室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视翻板为亚克力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室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斗与导料管连接处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室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室本体的柜顶设置有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室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室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传送带对接的料袋进料口,在料袋进料口内侧设置有用于料袋下落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通过承重臂固定连接料袋进料口。

有益效果

1、通过将投料空间半封闭,形成一个独立的操作空间,不仅避免了物料粉尘对整个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而且与原来在整个车间内加装排风换气扇相比,内部空间有限的防尘室,可以通过与除尘系统对接,使得空气对流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导料管通过与反应釜无缝对接,使得反应釜内的扬尘也得以避免逸出。

2、亚克力板的设置用于工作人员观察下料机构内的下料情况。通过设置滤网,可以避免料袋落入反应釜中造成工艺事故,选用合适滤孔的滤网也不会影响下料速度。

3、横担下是工人操作口,弧形板可以与传送装置进行对接,并将料袋滑动下落至投料口,工人双手在半封闭的下料斗内进行倒料。

4、柜顶的通风孔设置与下方的出风口形成一个气流通道,以加强空气流通,引导产生的少量扬尘向下进入出风口,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吸入粉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室本体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防尘室本体,1-1、柜门,1-2、出风口,1-3、通风孔,1-4、料袋进料口,1-5、弧形板,2、下料斗,2-1、固定板,2-2、侧板,2-3、顶板,2-4、透视翻板,2-5、横担,2-6、滤网,3、导料管,4、旋风除尘器,5、粉尘收集箱,6、传送带,7、真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反应釜中粉料投料的防尘室,包括防尘室本体1,所述防尘室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在防尘室本体1一侧开设有柜门1-1,所述防尘室本体1的柜顶设置有通风孔1-3。还包括下料机构和除尘装置,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斗2和导料管3,所述下料斗2包括固定板2-1、两个侧板2-2、顶板2-3和采用亚克力板材质的透视翻板2-4,固定板2-1贴合于防尘室本体1的背面板设置,两个侧板2-2均为被切去一角的长方形结构且对称设置,在顶板2-3的外侧边上铰接有透视翻板2-4,两个侧板2-2的外侧边上水平设置有用于支撑透视翻板2-4的横担2-5,所述导料管3设置在下料斗2的下方,所述下料斗2与导料管3连接处设置有滤网2-6,并倾斜设置从防尘室本体1的背面板伸出,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4和粉尘收集箱5,防尘室本体1下部开设有用于和旋风除尘器4的进口对接的出风口1-2,旋风除尘器4的底部的粉尘出口接有粉尘收集箱5,旋风除尘器4的顶部气体出口与真空管道7连通。所述防尘室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传送带6对接的料袋进料口1-4,在料袋进料口1-4内侧设置有用于料袋下落的弧形板1-5,所述弧形板1-5通过承重臂固定连接料袋进料口1-4。通过将投料空间半封闭,将投料空间形成一个独立的操作空间,不仅避免了物料粉尘对整个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而且,与原来在整个车间内加装排风换气扇相比,内部空间有限的防尘室,可以通过与除尘系统对接,使得除尘效果得到极大提升,导料管3通过与反应釜无缝对接,使得反应釜内的扬尘也得以避免逸出。本装置中,亚克力板的设置用于工作人员观察下料斗2内的下料情况。通过设置滤网2-6,可以避免料袋落入反应釜中造成工艺事故,选用合适滤孔的滤网2-6也不会影响下料速度。横担2-5下是工人操作口,弧形板1-5可以与传送带6进行对接,并将料袋滑动下落至投料口,工人双手在半封闭的下料斗2内进行倒料。柜顶的通风孔1-3设置与下方的出风口1-2形成一个气流通道,引导产生的少量扬尘向下进入出风口1-2,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吸入粉尘,以加强空气流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