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130发布日期:2019-04-09 22:4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净化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制造化的日益提高,对大气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对制造所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粉尘进行吸收也越来越普及化,水膜除尘是一种依靠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把烟尘中的尘粒甩向水膜壁,被侧壁不断流下的水冲走,从而除掉尘粒的除尘器产品。

对比文件(专利号为CN2071873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膜式除尘装置,包括烟囱与除尘塔,所述烟囱底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除尘塔顶部连接,所述除尘塔下部连接有通向渣仓的进风管,且进风管端头设有锥形吸风口,所述除尘塔底部设置有排污池,所述除尘塔内壁上相对立交错设置有除尘板,所述除尘塔内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与设置在喷淋管上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通过水泵与排污池相连通。该发明利用进风管与除尘塔下部侧壁相切连接的方式,使粉尘经过进风管吸入除尘塔后是旋转式向上运动的,通过力学方向原理可知,进风管输出的粉尘只会沿受力方向运动,即沿着与除尘塔侧壁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对比文件却说是螺旋式向上运动,不符合常规现象。因此,发明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通过将导流槽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使流经导流槽高速运动的粉尘气体沿着导流槽侧壁进行运动,并且将粉尘气体运动的方向进行转换,转换成与导流槽形状一样的螺旋式运动,然后在粉尘气体流出导流柱时,由于惯性和运动方向的作用,粉尘气体会在除尘塔内继续做螺旋式上升运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螺旋式向上运动,不符合常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塔和水池,所述除尘塔底端贯穿水池顶壁,且延伸至水池内,所述除尘塔内设置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设置于水池顶端,所述导流柱两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除尘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柱底部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顶端贯穿导流柱,且延伸至导流柱顶端,所述导流柱顶端设置有除尘板,所述除尘板一侧与除尘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板顶端设置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水池一侧顶端固定设置有过风机,所述过风机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闪蒸干燥尾气机的粉尘吸入管,所述过风机另一端设置有粉尘排出管,所述粉尘排出管一端贯穿除尘塔底端一侧壁,且延伸至除尘塔内部与导流槽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

优选的,所述水池另一侧顶端固定设置有泵,所述泵底端设置有洗水管,所述洗水管从上方穿过水池顶壁,且延伸至水池内腔底部,所述泵顶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输出端贯穿除尘塔一侧壁,且延伸至除尘塔内腔与喷头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除尘板设置有4组,4组所述除尘板呈相互交错对立固定设置在除尘塔内壁上,所述除尘塔顶端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底端贯穿除尘塔顶壁,且延伸至除尘塔内。

优选的,所述除尘塔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贯穿除尘塔底端和除尘塔内腔的多个通孔,所述洗水管底端固定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水池内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将导流槽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使流经导流槽高速运动的粉尘气体沿着导流槽侧壁进行运动,并且将粉尘气体运动的方向进行转换,转换成与导流槽形状一样的螺旋式运动,然后在粉尘气体流出导流柱时,由于惯性和运动方向的作用,粉尘气体会在除尘塔内继续做螺旋式上升运动,从而与除尘塔内壁形成的水膜进行接触,使粉尘气体中的尘粒被水膜捕获,达到去除粉尘气体中的粉尘效果;

2、通过多组除尘板和喷头的设置,有利与通过喷头所喷出的水在除尘塔内壁上形成水膜,并且捕获粉尘气体中的尘粒,而除尘板有利于对粉尘气体上升时,对粉尘气体进行粘结,使粉尘气体中的粉尘净化更干净,提高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塔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塔、2水池、3导流柱、4连接板、5导流槽、6除尘板、7喷头、8过风机、9粉尘吸入管、10粉尘排出管、11泵、12洗水管、13排水管、1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闪蒸干燥尾气机粉尘吸收装置,包括除尘塔1和水池2,所述除尘塔1底端贯穿水池2顶壁,且延伸至水池2内,所述除尘塔1内设置有导流柱3,所述导流柱3设置于水池2顶端,所述导流柱3两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一端与除尘塔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柱3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顶端贯穿导流柱3,且延伸至导流柱3顶端,通过将导流槽5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使流经导流槽5高速运动的粉尘气体沿着导流槽5侧壁进行运动,并且将粉尘气体运动的方向进行转换,转换成与导流槽5形状一样的螺旋式运动,然后在粉尘气体流出导流柱3时,由于惯性和运动方向的作用,粉尘气体会在除尘塔1内继续做螺旋式上升运动,从而与除尘塔1内壁形成的水膜进行接触,使粉尘气体中的尘粒被水膜捕获,达到去除粉尘气体中的粉尘效果,所述导流柱3顶端设置有除尘板6,所述除尘板6一侧与除尘塔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板6顶端设置有喷头7,通过多组除尘板6和喷头7的设置,有利与通过喷头7所喷出的水在除尘塔1内壁上形成水膜,并且捕获粉尘气体中的尘粒,而除尘板6有利于对粉尘气体上升时,对粉尘气体进行粘结,使粉尘气体中的粉尘净化更干净,提高了净化效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池2一侧顶端固定设置有过风机8,所述过风机8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闪蒸干燥尾气机的粉尘吸入管9,所述过风机8另一端设置有粉尘排出管10,所述粉尘排出管10一端贯穿除尘塔1底端一侧壁,且延伸至除尘塔1内部与导流槽5底端固定连接,有利于对闪蒸干燥尾气机所排放的粉尘气体进行吸附和排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槽5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通过将导流槽5设置成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使流经导流槽5高速运动的粉尘气体沿着导流槽5侧壁进行运动,并且将粉尘气体运动的方向进行转换,转换成与导流槽5形状一样的螺旋式运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池2另一侧顶端固定设置有泵11,所述泵11底端设置有洗水管12,所述洗水管12从上方穿过水池2顶壁,且延伸至水池2内腔底部,所述泵11顶端设置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输出端贯穿除尘塔1一侧壁,且延伸至除尘塔1内腔与喷头7输入端连接,有利于将水池2内的水输入至喷头7中,形成水循环系统。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尘板6设置有4组,4组所述除尘板6呈相互交错对立固定设置在除尘塔1内壁上,所述除尘塔1顶端固定设置有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底端贯穿除尘塔1顶壁,且延伸至除尘塔1内,有利于除尘后的气体从排气管14溢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除尘塔1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贯穿除尘塔1底端和除尘塔1内腔的多个通孔,所述洗水管12底端固定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水池2内腔底部,避免了水池2中的杂质进入洗水管12中。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图1:将粉尘吸入管9与闪蒸干燥尾气机连接,然后利用过风机8通过粉尘吸入管9对闪蒸干燥尾气机所排放出的粉尘进行吸附,再然后通过粉尘排出管10导入至导流柱3中;

参照图2和图3:粉尘排出管10向导流柱3导入的粉尘气体通入至导流槽5中,利用导流槽5孔径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螺旋状的设置,使粉尘气体顺着导流槽5呈螺旋状自下向上运动,当粉尘气体输出至导流柱3顶部时,粉尘气体接着会沿着导流槽5输出端的切向方向呈螺旋方向运动;

参照图1和图3:粉尘气体向上运动的同时,喷头7向下喷雾,与粉尘气体呈逆流连续接触,同时沿着除尘塔1内壁形成一层水膜,粉尘被水雾捕获,气体中的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内壁,尘粒遇水膜后被湿润流入底部的水池2中,同时粉尘在除尘塔1内向上运动时,尘粒会粘结在除尘板6上,喷淋水会冲刷除尘板6将灰尘带入水池2中,从而完成除尘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