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639发布日期:2019-04-13 01: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本公司是一家以餐饮服务为口碑的企业,顾客满意度是企业的一项核心考核指标。为了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个性化的就餐体验,公司于前些年开始,推出基于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锅底订制的个性化服务,经一年半的统计,全公司共销售锅底超过五十万锅,提出个性化需求的锅底占比为38.7%,且该趋势还在继续上升。

目前对于配锅环节,店内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个性化需求的调配,由于后厨人员的责任心和情绪波动等人为因素影响,针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响应的有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仅为52%左右。

原因在于:

1、配锅效率较低:由于后厨人员人为因素影响,针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响应有效率较低;

2、由于后厨人员能力因素影响,配锅锅底种类相对单一,不便实现千人千味的顾客体验;

3、配锅工作较为繁复,需要后厨人员根据不同的锅底配方重复从事低繁复的工作,工作强度较大;

4、配锅的准确率会由于后厨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不同而有所不同,配锅准确率难以保证。

为了保证个性化服务的有效、快速提供,本公司提出通过一些自动化设备配合后厨人员进行顾客个性化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能够降低后厨人员操作难度,并具有配锅效率高,口味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装设有配料装置,所述配料装置下方设置有输送带;

所述配料装置包括放置在机架上的底料及热水模组、第一油料模组;

所述底料及热水模组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所述第一油料模组包括多个第一油罐和第四罐体;

所述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一油罐、第四罐体均分别连接一具有电控泵的输料管道;

所有所述第一油罐的输料管道的末端均与第二罐体的输料管道连通,第四罐体的输料管道末端与第一罐体的输料管道连通。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输送带用于输送锅,锅沿输送带的上游至下游方向被输送,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将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和多个第一油罐装设在机架上,锅在输送带上行进的过程中,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和多个第一油罐内的配料能够根据顾客的需要自动完成添加,实现不同锅底料和油料、渣料的定量配料,达到多种口味锅底自动完成配料的目的,并且能够使配出的锅底口味稳定,减少后厨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后厨人员的犯错机会,能够降低配锅对后厨人员素质的依赖程度,更好的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了配料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配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油料模组,所述第二油料模组包括多个第二油罐,每个所述第二油罐均分别连接一具有电控泵的输料管道;

所述底料及热水模组还包括热水罐,所述热水罐连接一具有电控泵的输料管道,所有所述第二油罐的输料管道末端均分别连通热水罐的输料管道。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二油罐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需求较小但对锅底起到主要调味作用的配料,该类配料一般为浓缩料,需要在加入锅中前预先用热水稀释,因此在底料及热水模组中加设一热水罐。热水罐和第二油料模组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配料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料模组,所述第三油料模组包括多个第三油罐,每个所述第三油罐均分别连接一具有电控泵的输料管道。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三油罐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需求较小且对锅底口味起到次要调味作用的配料。第三油罐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配料装置还包括粉料模组,所述粉料模组包括多个第五罐体,每个所述第五罐体均分别连接一具有电控泵的输料管道,每个所述第五罐体均连接有一用于输入稀释水的注水管道。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五罐体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为调节锅底口味所需的粉料,粉料需要预先兑水混合稀释,因此在各第五罐体上连接注水管道。粉料模组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油料模组、第三油料模组、粉料模组沿输送带的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油料模组位于底料及热水模组和第一油料模组下游。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锅底配料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加入底料在加入各种调味用的油料在加入粉料等其他配料,因此将底料及热水模组、第一油料模组、第二油料模组、第三油料模组、粉料模组按照工序的先后沿输送带的输送线路上沿上游至下游依次排布,符合配料工序,配料过程井然有序。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一油罐所接的电控泵均为蠕动泵,所述第四罐体所接的电控泵为转子泵。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一油罐为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油罐的输料管道上以及第二罐体的输料管道上均套设有电绊加热套。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油料模组所接的电控泵均为蠕动泵,所述热水罐所接的电控泵均为离心泵。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二油料模组出来的配料为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三油料模组所接的电控泵均为蠕动泵。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三油料模组内的配料为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粉料模组所接的电控泵均为蠕动泵。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粉料模组出来的配料为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输送带用于输送锅,锅沿输送带的上游至下游方向被输送,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将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和多个第一油罐装设在机架上,锅在输送带上行进的过程中,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一罐体、第二罐体、第三罐体、第四罐体和多个第一油罐内的配料能够根据顾客的需要自动完成添加,实现不同锅底料和油料、渣料的定量配料,达到多种口味锅底自动完成配料的目的,并且能够使配出的锅底口味稳定,减少后厨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后厨人员的犯错机会,能够降低配锅对后厨人员素质的依赖程度,更好的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去实现“千人千味”的目标,并提高了配料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料及热水模组、第一油料模组、第二油料模组之间的管路关系示意图;

图3是第三油料模组的管路示意图;

图4是粉料模组的管路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机架;

2-输送带;

3-底料及热水模组;3a-第一罐体;3b-第二罐体;3c-第三罐体;3d-热水罐;

4-第一油料模组;4a-第一油罐;4b-第四罐体;

5-第二油料模组;5a-第二油罐;

6-第三油料模组;6a-第三油罐;

7-粉料模组;7a-第五罐体;

8-注水管道;

9-电绊加热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红白锅底配料装置,能够降低后厨人员操作难度,满足顾客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并具有配锅效率高,口味稳定的优点,如图1、图2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一整体由不锈钢型材焊接而成的机架1,机架1具有用于放置罐体的架层,每层架层具有多个架位,架位的多少根据罐体的多少来具体选择,但须保证架层的个数要多于当前所需的罐体个数,保证之后的拓展性。机架1上装设有配料装置,架体1内侧下方放置有输送带2,空间上,输送带2位于配料装置的下方,输送带2的顶部与配料装置的最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锅的高度。

作为最基础的配置方案,该配料装置应包括放置在机架1上的底料及热水模组3、第一油料模组4;该底料及热水模组3应包括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 3b、第三罐体3c,第一罐体3a为清油底料罐,第二罐体3b为牛油底料罐,第三罐体3c为番茄底料罐;该第一油料模组4应包括多个第一油罐4a和第四罐体4b,第一油罐4a为牛油罐,第四罐体4b为渣料罐,多个第一油罐4a内分别用于放置不同风味的牛油,比如成都特色风味牛油、重庆特色风味牛油、一般风味的风味牛油等,不同种类的风味牛油的多少决定着调配出来的锅底口味的多少,因此第一油罐4a的个数因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油罐4a的个数定为三个,分别用来装入成都特色风味牛油、重庆特色风味牛油、一般风味牛油。第一油罐4a内的配料用于与第二罐体3b内的配料混合配料,第四罐体4b内的配料用于与第一罐体3a内的配料混合配料。

根据配方表及店内日消费数据,因底料的用量较大,而牛油、渣料的用量较小,以及单日上料不超过四次的原则,根据实际的经营经验,我们对罐体进行了设计选型,将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的容积设定为60L,将第一油罐4a和第四罐体4b的容积设定为20L。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作设计均针对于目前主流锅底,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内装入的清油底料、牛油底料、番茄底料,第一油罐 4a内装入的成都特色风味牛油、重庆特色风味牛油、一般风味的风味牛油均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锅底配料,之后出现的锅底配料不再做重复说明。

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第一油罐4a、第四罐体4b的罐底均分别连接一输料管道。

在第一罐体3a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620型蠕动泵、单向阀、单向阀、灌注阀;在第二罐体3b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620型蠕动泵、单向阀、单向阀、灌注阀;在第三罐体3c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620 型蠕动泵、单向阀、单向阀、灌注阀;三个第一油罐4a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313型蠕动泵、单向阀、蝶阀,三个第一油罐4a的输料管道的末端与第二罐体3b的输料管道连通,连通点在两单向阀之间;第四罐体4b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转子泵、单向阀、蝶阀,第四罐体4b的输料管道末端与第一罐体3a的输料管道连通,连通点在两单向阀之间。其中,灌注阀的灌注口正对输送带。

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第一油罐4a内的配料为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所有的620型蠕动泵、转子泵、313型蠕动泵均为电控泵,用于将罐内的配料吸出,它们以及输送带2分别与红白锅底配料装置中的由PLC控制模组构成的配料控制系统电连并受配料控制系统控制,配料控制系统可通过工程人员根据实际的配料工艺进行编程控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输送带2用于输送锅,锅沿输送带2的上游至下游方向被输送,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将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第四罐体4b和多个第一油罐4a装设在机架1上,锅在输送带2 上行进的过程中,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的灌注阀排出到锅中。第一罐体3a、第二罐体3b、第三罐体3c、第四罐体4b和多个第一油罐4a内的配料能够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要自动完成添加,实现不同锅底料和油料、渣料的定量配料,达到多种口味锅底自动完成配料的目的,并且能够使配出的锅底口味稳定,减少后厨人员的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后厨人员的犯错机会,能够降低配锅对后厨人员素质的依赖程度,更好的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了配料效率并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一油料模组4可设置在底料及热水模组3的上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配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油料模组5,该第二油料模组5应包括多个第二油罐 5a。多个第二油罐5a内分别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需求较小但对锅底起到主要调味作用的配料,该类配料一般为浓缩料,比如鸡油、浓缩骨膏等,不同种类的浓缩料的多少决定着调配出来的锅底口味的多少,因此第二油罐5a的个数应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第二油罐5a的个数定为四个,分别用来装入鸡油、冰冻牛肝菌蓉、柠檬酸、浓缩骨膏。

同时我们需要在浓缩料加入锅中前预先用热水进行稀释处理,使其在输料管道内便于流动,因此还应在底料及热水模组3中加设一热水罐3d,该热水罐 3d一般来说具有一与水源连通的进水管,并且一般来说也应具有一恒温加热装置,但也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加入热水;热水罐3d内的热水需要在浓缩料加入锅中前与浓缩料混合。

每个第二油罐5a的罐底以及热水罐3d的罐底均分别连接一输料管道。

每个第二油罐5a的输料管道应该与热水罐3d的输料管道连通。

在每个第二油罐5a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313型蠕动泵、蝶阀;在热水罐3d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离心泵、调节阀、蝶阀、灌注阀;每个第二油罐5a的输料管道的末端与热水罐3d的输料管道连通,连通点在调节阀与离心泵之间。其中,灌注阀的灌注口正对输送带。

优选的,为了提高浓缩料的灌注速率,热水罐3d的输料管道为两根,每根的配置一致。

第二油罐5a内的配料为浓缩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所有的313型蠕动泵、离心泵均为电控泵,用于将罐内的配料吸出,它们分别与红白锅底配料装置中的由PLC控制模组构成的配料控制系统电连并受配料控制系统控制,配料控制系统可通过工程人员根据实际的配料工艺进行编程控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热水罐3d和第二油料模组5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优选的,每个第一油罐4a的输料管道上以及第二罐体(3b)的输料管道上均套设有电绊加热套9,电绊加热套9与红白锅底配料装置中的由PLC控制模组构成的配料控制系统电连并受配料控制系统控制,防止牛油因温度过低造成流动性下降甚至凝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配料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料模组6,该第三油料模组6应包括多个第三油罐 6a。多个第三油罐6a内分别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需求较小且对对锅底口味起到次要调味作用的配料,比如麻油和辣油等。本实施例中第三油罐6a的个数定为两个,分别用来装入麻油、辣油。

每个第三油罐6a的罐底均分别连接一输料管道。

在每个第三油罐6a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313型蠕动泵、单向阀、蝶阀、灌注阀。其中,灌注阀的灌注口正对输送带。

第三油罐6a内的配料为浓缩流体配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所有的313型蠕动泵均为电控泵,用于将罐内的配料吸出,它们分别与红白锅底配料装置中的由PLC控制模组构成的配料控制系统电连并受配料控制系统控制,配料控制系统可通过工程人员根据实际的配料工艺进行编程控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第三油罐6a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配料装置还包括粉料模组7,该粉料模组7应包括多个第五罐体7a,第五罐体7a为粉料罐。多个第五罐体7a分别用于装入实际经营中为调节锅底口味所需的粉料,比如菌汤粉料、玉米鲜蔬调味粉等。本实施例中第五罐体7a的个数定为五个,分别用来装入三鲜调味料、玉米鲜蔬调味粉、菌汤粉料、咸香包、清油火锅调味料。

每个第五罐体7a的罐底均分别连接一输料管道。

在每个第五罐体7a的输料管道上依次设置有蝶阀、313型蠕动泵、单向阀、蝶阀、灌注阀。其中,灌注阀的灌注口正对输送带。

对于粉料,我们采用预溶方案,因此粉料需要预先兑水混合稀释,因此在各第五罐体7a上均分别连接注水管道8。

每个第五罐体7a均分别连接一输料管道,每个所述第五罐体7a均连接有一用于输入稀释水的注水管道8。

第五罐体7a内的配料为粉料,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污染变质,因此将与之配合的电控泵选定为蠕动泵,能够使配料不与除输送管道以外的部件接触,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蠕动泵易于清洁,符合餐饮店对卫生的要求。

所有的313型蠕动泵均为电控泵,用于将罐内的配料吸出,它们分别与红白锅底配料装置中的由PLC控制模组构成的配料控制系统电连并受配料控制系统控制,配料控制系统可通过工程人员根据实际的配料工艺进行编程控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电控泵用于与配料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控泵能根据配料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实时启停,使各罐内的配料从输送管道末端排出到锅中。粉料模组7的设置进一步丰富了配料,能够进一步满足顾客对于红、白锅口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油料模组5、第三油料模组6、粉料模组7沿输送带2的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油料模组5位于底料及热水模组3和第一油料模组4下游。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锅底配料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加入底料在加入各种调味用的油料在加入粉料等其他配料,因此将底料及热水模组3、第一油料模组4、第二油料模组5、第三油料模组6、粉料模组7按照工序的先后沿输送带2的输送线路上沿上游至下游依次排布,符合配料工序,配料过程井然有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