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992发布日期:2019-02-26 18:1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雾滴,由浆液液滴、粉尘、凝结液滴组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燃煤锅炉、钢铁、水泥等行业逐步展开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在此背景下,旋流式高效除尘除雾器因其分离效果优,投资低,实施难度小,运行可靠、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脱硫超低排放改造及其它需要分离气体中粉尘、微小液滴的场所。

现有的旋流式除尘除雾器的工作原理为:烟气由旋流式高效除尘除雾器的下端进入除雾器内部,在呈一定角度的旋流叶片的作用下,烟气流向改变,改为旋转向上方向流动,烟气流动过程中,烟气中的微小液滴在惯性力、离心力作用下,甩向除雾器内壁,被内壁表面的液膜所捕获,此种形式能够除掉大部分的雾气,但是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除雾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雾装置,包括除尘管、设置在除尘管下部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上间隔的安装有多个旋流板与冲洗头,所述除尘管的上部间隔的设置有两处除雾机构,两处除雾机构之间设置有增速装置;

所述除雾机构包括与除尘管内腔相适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的正上方通过支架固定设置有伞状折流板,伞状折流板的外形轮廓大于通气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安装板的外端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导流通道与安装板的底面的漏水孔;

所述增速装置包括设置在下部的第一变径筒以及设置在上部的第二变径筒,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上开口小于第一变径筒的下开口,第一变径筒的下开口与所述除尘管的内腔相适配,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下开口小于第二变径筒的上开口,第二变径筒的上开口与所述除尘管的内腔相适配,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上开口与第二变径筒的下开口尺寸相同且二者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通气孔由内至外设置有三层,三层的所述通气孔由内至外分别包括一个、六个以及十二个通气孔。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为环形,其由内至外设置有三层,导流通道设置在每层通气孔的外侧,相邻导流通道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与连接通道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进一步,所述旋流板包括中心筒、外筒以及均匀的设置在中心筒与外筒之间的若干个旋流叶片;

所述旋流叶片的顶面上设置有分离片,分离片沿旋流叶片的内外方向设置,分离片的内端与旋流叶片的内端平齐,分离片的外端与旋流叶片的外端平齐;

所述分离片处置于旋流叶片的顶面。

进一步,所述分离片上设置有若干扰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除雾机构结构新颖,兼具有除雾与排液的功能,提高了除雾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雾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流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旋流叶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除雾装置,包括除尘管1、设置在除尘管1下部的冲洗管2,冲洗管2上间隔的安装有多个旋流板3与冲洗头4,除尘管1的上部间隔的设置有两处除雾机构5,两处除雾机构5之间设置有增速装置6;

除雾机构5包括与除尘管1内腔相适配的安装板51,安装板5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气孔52,通气孔52的正上方通过支架54固定设置有伞状折流板53,伞状折流板53的外形轮廓大于通气孔52,安装板51上开设有导流通道511,安装板51的外端设置有用于连通导流通道511与安装板51的底面的漏水孔512;

增速装置6包括设置在下部的第一变径筒61以及设置在上部的第二变径筒62,第一变径筒61的上开口小于第一变径筒61的下开口,第一变径筒61的下开口与除尘管1的内腔相适配,第二变径筒62的下开口小于第二变径筒62的上开口,第二变径筒62的上开口与除尘管1的内腔相适配,第一变径筒61的上开口与第二变径筒62的下开口尺寸相同且二者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孔52由内至外设置有三层,三层的通气孔52由内至外分别包括一个、六个以及十二个通气孔52;导流通道511为环形,其由内至外设置有三层,导流通道511设置在每层通气孔52的外侧,相邻导流通道511之间通过连接通道513相连通;导流通道511与连接通道513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旋流板3包括中心筒31、外筒32以及均匀的设置在中心筒31与外筒32之间的若干个旋流叶片33;

旋流叶片33的顶面上设置有分离片34,分离片34沿旋流叶片33的内外方向设置,分离片34的内端与旋流叶片33的内端平齐,分离片34的外端与旋流叶片33的外端平齐;分离片34处置于旋流叶片33的顶面。

分离片34上设置有若干扰流孔3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经喷淋处理后的脱硫净烟气含有大量的雾滴,当这部分烟气从底部进入除尘管1后,旋流板3使脱硫净烟气在除尘管1内高速旋转,形成气液两相的剧烈旋转及扰动,从而使得净烟气中的细小液滴互相碰撞团聚成大液滴,在旋流板3作用下,使脱硫净烟气向外离心运动,聚合形成的大液滴冲除尘管1的内壁,被除尘管1内壁表面的液膜捕获,达到去除微小颗粒物的目的,被捕获的液滴顺着内壁向下流动,之后,烟气来到第一个除雾机构5处,烟气通过通气孔52流动到安装板51的上方并且冲击伞状折流板53的底部,由于液滴与气体惯性不同而分离,汇集后的液滴沿着伞状折流板53的底面向四周流动,并且落在导流通道511中,最终经过漏水孔512排到下方,经过第一个除雾机构5之后,烟气的流速有一定的损耗,这时候通过增速装置6起到提速的作用,随后进入到第二个除雾机构5进行除雾处理,随后排出。

在烟气流经旋流板的时候,在分离片34的作用下,发生转向、加速,由于液滴与气体惯性不同而分离,能提高液滴分离效率,避免液滴二次夹带,扰流孔341能够使得液滴之间的碰撞更为剧烈,利于除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