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129发布日期:2019-05-21 20: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



背景技术:

涂布机是一种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设备,此机是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721251087.5的一种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一端两侧均通过螺栓分别连接有涂布支架,底座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有烘干支架,所述底座顶部另一端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收卷支架,两个所述涂布支架相对一侧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组第二辊筒,两个所述涂布支架相对一侧另一端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组涂料辊,所述涂布支架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均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同一个防爆静电消除棒,所述烘干支架两侧内壁的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热风机,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烘干支架两侧内壁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辊筒,两个所述第一辊筒的外壁均套接有同一个传送带,两个所述收卷支架相对一侧的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冷风机,两个所述收卷支架相对一侧的中间位置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同一个静电消除棒,两个所述收卷支架相对一侧的另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同一个收卷辊,具有有效防止涂布前和收卷前产生的静电,设置热风机和温度传感器,可对密封胶及时进行烘干,且设置有冷风机,便于密封胶冷却收卷,且涂布支架、烘干支架和收卷支架彼此独立分开,便于后期维修更换的优点。

但是,现有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还存在着在进行烘干时不方便调节烘干装置与布料之间的间距、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使布料沾染杂物和输送布料速度过慢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以解决现有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在进行烘干时不方便调节烘干装置与布料之间的间距、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使布料沾染杂物和输送布料速度过慢的问题。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包括底板,竖板,第一输送筒,第一驱动电机,静电消除棒,涂布棒,第二输送筒,第二驱动电机,移动轮,连接杆,推动杆,可调节烘干架结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和辅助轮,所述的竖板焊接在底板上表面的后部;所述的第一输送筒轴接在竖板前表面的左下部,同时后部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螺栓安装在竖板后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静电消除棒轴接在竖板前表面的左下部,并设置在第一输送筒的右侧;所述的涂布棒轴接在竖板前表面上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二输送筒轴接在竖板前表面的右下部,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杆焊接在底板的左上部,同时在连接杆的下端焊接有推动杆;所述的可调节烘干架结构安装在底板的前表面;所述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安装在底板的前表面;所述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安装在底板的左端;所述的辅助轮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下表面中间部位的前后两侧;所述的可调节烘干架结构包括竖立板,旋转螺栓,上风机,第一加热管,下风机和第二加热管,所述的竖立板通过旋转螺栓安装在竖板前表面的右下部,并设置在第二输送筒的左侧;所述的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焊接在上风机和下风机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包括第一组装架,分类柱,观察玻璃,第二组装架,第一穿插口,第三组装架,第二穿插口和组装片,所述的分类柱分别焊接在第一组装架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观察玻璃分别镶嵌在第一组装架、分类柱、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分别焊接在第一组装架与第一组装架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穿插口和第二穿插口分别开设在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的内部;所述的组装片分别焊接在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外壁的上下两部。

优选的,所述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包括支撑板架,第三驱动电机,缠绕筒,插接头,套接管道,顶紧螺栓,横板和活动轮,所述的支撑板架焊接在横板的左上部;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螺栓安装在支撑板架后壁的上部;所述的缠绕筒放置在支撑板架的上端;所述的插接头分别焊接在缠绕筒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横板焊接在底板的左端;所述的活动轮焊接在横板下表面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螺栓穿过竖立板,并与竖板前表面的右下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上风机和下风机分别螺栓安装在竖立板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玻璃具体采用钢化玻璃,所述的观察玻璃设置有三块,并分别与竖板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组装架、分类柱、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橡胶边。

优选的,所述的组装片设置有四个,所述的组装片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所述的组装片分别螺栓安装在竖板前表面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横板下表面的活动轮分别与移动轮和辅助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套接管道分别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插接头上,同时通过顶紧螺栓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板架上表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的支撑板架上表面的凹槽与套接管道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螺栓穿过竖立板,并与竖板前表面的右下部螺纹连接,有利于方便的倾斜竖立板的角度,同时也方便的固定住竖立板,且更加合理的调节上风机和下风机与布料之间的间距,进而更加合理的进行烘干的工作。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风机和下风机分别螺栓安装在竖立板的上下两端,有利于方便的调节上风机和下风机倾斜的角度,且更加方便的使上风机和下风机对布料指定的位置进行烘干,进而更加全面的对布料进行烘干。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玻璃具体采用钢化玻璃,所述的观察玻璃设置有三块,并分别与竖板对应,有利于在工作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查看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工作的情况。

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组装架、分类柱、第二组装架和第三组装架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橡胶边,有利于在组装观察玻璃时,能够对观察玻璃起到防护的作用。

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组装片设置有四个,所述的组装片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所述的组装片分别螺栓安装在竖板前表面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使该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安装到竖板的前表面,且方便的拆卸并维修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

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板下表面的活动轮分别与移动轮和辅助轮对应,有利于更加合理的带动该加速输送架座结构进行移动,且更加合理的使用该加速输送架座结构。

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接管道分别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插接头上,同时通过顶紧螺栓固定住,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带动缠绕筒旋转,且更加快速的进行输送布料的问题。

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板架上表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的支撑板架上表面的凹槽与套接管道紧密接触,有利于更加方便的支撑住缠绕筒,且更加合理的使用缠绕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烘干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2、竖板;3、第一输送筒;4、第一驱动电机;5、静电消除棒;6、涂布棒;7、第二输送筒;8、第二驱动电机;9、移动轮;10、连接杆;11、推动杆;12、可调节烘干架结构;121、竖立板;122、旋转螺栓;123、上风机;124、第一加热管;125、下风机;126、第二加热管;13、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131、第一组装架;132、分类柱;133、观察玻璃;134、第二组装架;135、第一穿插口;136、第三组装架;137、第二穿插孔;138、组装片;14、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1、支撑板架;142、第三驱动电机;143、缠绕筒;144、插接头;145、套接管道;146、顶紧螺栓;147、横板;148、活动轮;15、辅助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智能化的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包括底板1,竖板2,第一输送筒3,第一驱动电机4,静电消除棒5,涂布棒6,第二输送筒7,第二驱动电机8,移动轮9,连接杆10,推动杆11,可调节烘干架结构12,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13,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和辅助轮15,所述的竖板2焊接在底板1上表面的后部;所述的第一输送筒3轴接在竖板2前表面的左下部,同时后部与第一驱动电机4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4和第二驱动电机8分别螺栓安装在竖板2后壁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静电消除棒5轴接在竖板2前表面的左下部,并设置在第一输送筒3的右侧;所述的涂布棒6轴接在竖板2前表面上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二输送筒7轴接在竖板2前表面的右下部,并与第二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移动轮9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能够方便的移动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所述的连接杆10焊接在底板1的左上部,同时在连接杆10的下端焊接有推动杆11;所述的可调节烘干架结构12安装在底板1的前表面;所述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13安装在底板1的前表面;所述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安装在底板1的左端;所述的辅助轮15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1下表面中间部位的前后两侧;能够方便的支撑住底板1,且更加稳定的使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进行移动;所述的可调节烘干架结构12包括竖立板121,旋转螺栓122,上风机123,第一加热管124,下风机125和第二加热管126,所述的竖立板121通过旋转螺栓122安装在竖板2前表面的右下部,并设置在第二输送筒7的左侧;所述的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螺栓安装在竖立板121的上下两端,有利于方便的调节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倾斜的角度,且更加方便的使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对布料指定的位置进行烘干,进而更加全面的对布料进行烘干;所述的第一加热管124和第二加热管126分别焊接在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的内壁上;在使用前,首先倾斜竖立板121并使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与布料处在合适的间距,然后拧紧旋转螺栓122,再然后分别倾斜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并使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与布料指定的位置接触,最后拧紧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内的螺栓。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13包括第一组装架131,分类柱132,观察玻璃133,第二组装架134,第一穿插口135,第三组装架136,第二穿插口137和组装片138,所述的分类柱132分别焊接在第一组装架131内壁的左右两侧;能够增加了观察玻璃133的紧固性,且避免观察玻璃133出现轻易脱落的问题;所述的观察玻璃133分别镶嵌在第一组装架131、分类柱132、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的内壁上;所述的观察玻璃133具体采用钢化玻璃,所述的观察玻璃133设置有三块,并分别与竖板2对应,有利于在工作时,能够更加方便的查看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工作的情况;所述的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分别焊接在第一组装架131与第一组装架131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穿插口135和第二穿插口137分别开设在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的内部;所述的组装片138分别焊接在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外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组装片138设置有四个,所述的组装片138内部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栓,所述的组装片138分别螺栓安装在竖板2前表面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使该可拆卸保护观察罩结构13安装到竖板2的前表面,且方便的拆卸并维修该高分子聚合密封胶涂布机。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包括支撑板架141,第三驱动电机142,缠绕筒143,插接头144,套接管道145,顶紧螺栓146,横板147和活动轮148,所述的支撑板架141焊接在横板147的左上部;所述的支撑板架141上表面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的支撑板架141上表面的凹槽与套接管道145紧密接触,有利于更加方便的支撑住缠绕筒143,且更加合理的使用缠绕筒143;所述的第三驱动电机142螺栓安装在支撑板架141后壁的上部;所述的缠绕筒143放置在支撑板架141的上端;所述的插接头144分别焊接在缠绕筒143的前后两端;所述的横板147焊接在底板1的左端;所述的横板147下表面的活动轮148分别与移动轮9和辅助轮15对应,有利于更加合理的带动该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进行移动,且更加合理的使用该加速输送架座结构14;所述的活动轮148焊接在横板147下表面的左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螺栓122穿过竖立板121,并与竖板2前表面的右下部螺纹连接,有利于方便的倾斜竖立板121的角度,同时也方便的固定住竖立板121,且更加合理的调节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与布料之间的间距,进而更加合理的进行烘干的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组装架131、分类柱132、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橡胶边,有利于在组装观察玻璃133时,能够对观察玻璃133起到防护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接管道145分别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142的输出轴和插接头144上,同时通过顶紧螺栓146固定住,有利于更加方便的带动缠绕筒143旋转,且更加快速的进行输送布料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4、第二驱动电机8和第三驱动电机142分别采用型号为YVP90L-4型的电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采用型号为FY-100P型的风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加热管124和第二加热管126分别采用型号为KS型的加热管。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倾斜竖立板121并使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与布料处在合适的间距,然后拧紧旋转螺栓122,再然后分别倾斜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并使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分别与布料指定的位置接触,最后拧紧上风机123和下风机125内的螺栓,完成调节后,将第一组装架131、第二组装架134和第三组装架136放置到底板1的前部,同时组装片138也随之与底板1接触,然后拧紧组装片138内的螺栓即可固定住,在使用时,首先将缠绕筒143放置到支撑板架141的上部,同时套接管道145处在支撑板架141的上部,并套在第三驱动电机142的输出轴上,然后拧紧顶紧螺栓146即可固定住,完成固定后,首先旋转缠绕筒143,并穿过第一穿插口135插入到第一输送筒3与第一输送筒3之间,然后再次穿过静电消除棒5、涂布棒6和第二输送筒7并延伸出第二穿插口137,这样即可进行使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