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0537发布日期:2019-08-09 21:43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干法制粒机的压片装置是利用一对上下布置的压轮对粉体加压,压缩粉体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的挤压力将粉体制成固体桥结构的条状物,接着再经破碎、整粒后得到所需规格的成品颗粒。为使成品颗粒的密度满足预期指标,压片装置的压轮压力、加压时间、压轮间隙等参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干法制粒机的压片装置通常在上轴承箱体的顶部在靠近压轮的一点处使用油缸加压,但上、下轴承箱体之间的柱销会产生阻力来抵消部分油缸的压力,导致压轮的压力不可控制,喂料量加大时会导致压轮被抬起,上、下压轮的间隙出现变化,影响了颗粒的成品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轮间隙可控,提高了成品颗粒质量和产量的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所述压轮间隙控制装置设置在压片装置的上压轮和下压轮之间,相对于传动轴心线,该压轮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通过丝杆相联,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与丝杆组成的螺旋付分别为左旋和右旋,丝杆中间穿过支承体,丝杆一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后可以使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移动,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的底部为燕尾结构,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的底部插入压片装置的下轴承箱体上开设的燕尾槽中,由步进电机控制右楔形垫和左楔形垫向内或向外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压片装置在上、下轴承箱体之间还设置有压轮间隙控制装置。它是通过上轴承箱体底板上的斜面和楔块垫斜面确定上轴承箱体的高度位置。先由下油缸联板组件提升上轴承箱体,再由步进电机控制左、右楔块垫向内或向外。向内,压轮间隙增大;向外,压轮间隙减少。间隙设置完成后,由上油缸联板组件锁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安装压片装置上的示意图。

其中:上传动轴1、下传动轴2、上轴承箱体3、下轴承箱体4、下压轮5、上压轮6、柱销7、右楔形垫8、左楔形垫9、丝杆座10、丝杆11、步进电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法制粒机压片装置的压轮间隙控制装置,所述压轮间隙控制装置安装在压片装置上,压片装置包括上传动轴1和下传动轴2,上传动轴1和下传动轴2分别安装在上轴承箱体3 和下轴承箱体4内,上传动轴1和下传动轴2的左端分别安装有上压轮6 和下压轮5,上轴承箱体3位于下轴承箱体4的上方,上轴承箱体3和下轴承箱体4之间装有四个柱销7,四个柱销7位于下轴承箱体4的四个角上,所述下轴承箱体4固定不动,上轴承箱体3可以沿着柱销7上下滑动,所述上压轮6和下压轮5之间还设置有压轮间隙控制装置,相对于传动轴心线,该压轮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通过丝杆11相联,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与丝杆11组成的螺旋副分别为左旋和右旋,丝杆11中间穿过支承体10,丝杆11一端通过步进电机12驱动后可以使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移动,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的底部为燕尾结构,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 9的底部插入下轴承箱体4上开设的燕尾槽中,由步进电机12控制右楔形垫8和左楔形垫9向内或向外移动,从而可确定上轴承箱体3的高度位置,即可控制上压轮5和下压轮6之间的径向间隙,由于步进电机的精度高,可以通过楔形垫精确地控制轮径向间隙,达到高精度的间隙设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