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817发布日期:2019-08-16 22:4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喷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



背景技术:

雾化喷嘴是一种能够将液体雾化喷出,而均匀悬浮于空气中的一种装置;雾化技术几乎已经涵盖所有的工业领域,如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各种燃料(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的燃烧外,雾化技术在非燃烧工业如调温调湿、催化造粒、食品加工、粉末涂覆、农药喷洒方面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纺织行业,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对纺织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单使用空调进行温湿度调节能耗过高,一般纺织厂设有专门的喷水室用于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温度,大多采用雾化设备与空调结合调节温度与湿度。

雾化设备采用雾化喷嘴来产生水雾,一方面是增大空气湿度,另一方面是增大水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行快速的热量交换,实现调温效果,空调系统向喷水室进行送风,流动的空气与水雾进行接触,达到湿度与温度的调节。

压力雾化喷嘴是常用的雾化喷嘴一种,原理是经过小孔获得速度较高的水流喷射而出,在液体表面张力、粘性及空气阻力相互作用下,将水流进行雾化,撞击式雾化喷嘴是在出水小孔前增加一个撞击靶,将水流进行打散,提高雾化效果。

雾化喷嘴的雾化角与雾化效果是温湿度调节的关键影响因素,雾化角小需要增加雾化喷嘴的数量,同时存在水雾覆盖不到的区域,增大了空调的能耗;雾化效果差,热量转化不彻底,同样增大空调的能耗。

同时在纺织厂这类空气中含较多粉尘与纤维的场景,喷水室一般采用循环水系统,雾化喷嘴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此时需要将喷嘴拆下来进行排堵操作。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通过设置三级雾化结构,增强雾化效果与雾化角度,通过两段式设计,使得喷嘴可以进行快速的排堵操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包括喷嘴主体、撞击靶及出水口,撞击靶设于出水口正前方并远离出水口,出水口设于喷嘴本体的一端,喷嘴本体内设有连通出水口的流体通道,还包括撞击靶向出水口延伸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第一撞针与第二撞针,第二撞针设于撞击靶上且正对出水口,第一撞针设于第二撞针上且针对出水口,雾化装置远离出水口,通过在撞击靶上设计双撞针的雾化装置,实现三级雾化,增强雾化效果与雾化角度,大大提升了水雾的热量转换,降低空调的能耗。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撞击靶、第二撞针、第一撞针的外部尺寸依次减小,保证喷嘴的多级雾化效果。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第一撞针的外部尺寸大于出水口的外部尺寸,保证从出水口射出的水流能全部进行一级雾化。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喷嘴本体靠近出水口内侧设有锥形增压流道,流体通道、锥形增压流道及出水口依次连通,通过设计锥形增压流道,提高出水口射出的水流的速度,提高雾化效果。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撞击靶、第二撞针、第一撞针及出水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保证三级雾化结构的中心对称性,保证雾化的均匀性,防止雾化盲区的产生。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将撞击靶固定在喷嘴本体上的连接杆,连接杆的横截面为锐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锐角朝向出水口的中心线。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喷嘴主体包括喷嘴前盖与喷嘴后盖,撞击靶及出水口设于喷嘴前盖上,流体通道设于喷嘴后盖上,通过两段式的设计,进行排堵操作时可以进行简便操作。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喷嘴前盖与喷嘴后盖之间的密封圈,设置密封圈保证了喷嘴使用时的密封性,保证出水口的水压不会变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通过在撞击靶上设计双撞针的雾化装置,实现三级雾化,增强雾化效果与雾化角度,大大提升了水雾的热量转换,降低空调的能耗。

通过减小连接杆正对水雾的面积,降低雾化盲区的产生,设置左右连接杆,保证撞击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通过将喷嘴本体进行两段式设计,方便对出水口进行排堵操作。

通过在喷嘴前盖与喷嘴后盖间设置密封圈,保证日常使用不出现漏水现象,防止漏水过程中出水口水压降低导致雾化效果减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双撞针的靶式撞击流喷嘴,包括喷嘴主体1、撞击靶2及出水口3,撞击靶2设于出水口3正前方并远离出水口3,出水口3设于喷嘴本体1的一端,喷嘴本体1内设有连通出水口3的流体通道4,还包括撞击靶2向出水口3延伸的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第一撞针51与第二撞针52,第二撞针52设于撞击靶2上且正对出水口3,第一撞针51设于第二撞针52上且正对出水口2,雾化装置远离出水口3。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喷嘴安装在水管接头处,水流经流体通道4到达出水口3形成高压且细小的水流,水流撞击到第一撞针51上进行一级雾化;一部分水雾直接进入空气中,另一部分颗粒较大、雾化角较小的水雾经一级雾化后撞击在第二撞针52上进行二级雾化;一部分水雾直接进入空气中,另一部分颗粒较大、雾化角较小的水雾经二级雾化后经撞击在撞击靶2上进行三级雾化;完成三级雾化后的水雾的雾化角度大,接近180°,雾化效果好,水雾颗粒小。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是:通过优化撞击2、第二撞针52与第一撞针51的外部尺寸与外部结构,获得更好的雾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撞击靶2、第二撞针52、第一撞针51的外部尺寸依次减小,保证水流与第一撞针51、第二撞针52及撞击靶2依次进行撞击,上述外部尺寸主要指在水平方向,撞击靶2、第二撞针52、第一撞针51的周向截面对应的尺寸;其中第一撞针51顶面能完全投影在第二撞针52顶面上,保证水流从第一撞针51撞击进行一级雾化后,雾化角度小的水流能射向第二撞针52的顶面进行二级雾化,而不会出现直接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同理其中第二撞针52顶面能完全投影在撞击靶2顶面上,从第二撞针52撞击进行二级雾化后,雾化角度小的水流能射向撞击靶2进行三级雾化,保证多级雾化效果。上述撞击靶2、第二撞针52、第一撞针51形成台阶状。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撞击靶2、第二撞针52、第一撞针51均为圆柱形结构,具有圆形结构的撞击面能保证撞击后的水流均匀相四周射散,保证水雾产生区域的均匀性,其中第二撞针52为圆柱或圆台,第一撞针51为圆柱或圆台或圆锥的情况下均能实现上述多级雾化效果。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第一撞针51的外部尺寸大于出水口3的外部尺寸,当第一撞针51为圆锥或圆台时,第一撞针51的最大半径大于出水口3的外部尺寸,保证出水口3射出的水流能进行充分的一级雾化。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喷嘴本体1靠近出水口3内侧设有锥形增压流道6,流体通道4、锥形增压流道6及出水口3依次连通,通过设置锥形增压流道6引导水流流向出水口3,提高出水口3射出的水流的速度、压力,提高雾化效果。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撞击靶2、第二撞针52、第一撞针51及出水口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保证各雾化结构居中性是为了使雾化的均匀性得到保证,防止喷嘴的雾化不均匀导致各喷嘴间形成雾化盲区。

作为方案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将撞击靶2固定在喷嘴本体1上的连接杆7,设置两边对称的连接杆7保证撞击靶2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连接杆7的横截面为锐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锐角朝向出水口的中心线,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连接杆7对水雾的阻挡,防止雾化盲区的形成。

实施例3:

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将喷头由一体化设计优化为两段式设计,便于排堵操作的进行。

一体式的喷嘴一旦发生堵塞现象需要间喷嘴从水管接头上拆下进行排堵操作,总所周知的,喷嘴与水管接头连接一般需要增加生胶带来进行密封,一旦发生漏水,出水口2射出的水流速度将会降低,雾化效果变差;结合纺织厂等使用环境,排堵操作作为一项常规操作,显然一体式喷嘴日常排堵较为麻烦。

在本实施例中,对喷头本体1进行两段式设计,喷嘴主体1包括喷嘴前盖11与喷嘴后盖12,撞击靶2及出水口3设于喷嘴前盖11上,流体通道4设于喷嘴后盖12上在喷嘴前盖11与喷嘴后盖12之间的密封圈8,进行排堵操作时,只需要将喷嘴前盖11拧下进行清理便可,无需将喷嘴从水管接头中取出,通过密封圈8来保证喷嘴前盖11与喷嘴后盖12的密封性,其中喷嘴前盖11与喷嘴后盖1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螺纹连接,其他可拆卸连接均能实现上述效果。

作为方案再进一步改进,在喷嘴后盖12上设置六角螺母外形的安装部,用于在安装喷嘴时的受力部分,也用于在进行排堵操作时将喷嘴后盖12固定,防止安装和拆卸喷嘴前盖11时带动了喷嘴后盖12,造成喷嘴与水管接头的漏水现象。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