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432发布日期:2019-06-14 23:3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齐聚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



背景技术:

齐聚物,也即低聚物、寡聚物,通常认为二聚以上,分子量104以下都叫低聚物。具有多种合成方法,利用其特性,可用于合成材料、胶粘剂、涂料、灌封材料、液体橡胶、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用途,而在反应时每套反应系统需要一台丙烯计量泵进行供料,三套反应系统需要三台泵,按照用一备一来配备,三套反应系统需要配备六台丙烯计量泵,大大提高了成本,因此,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必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使用方便,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包括丙烯缓冲罐,所述丙烯缓冲罐一侧连接有多泵头丙烯计量泵,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一侧分别连接有加热器A与热交换器A、加热器B与热交换器B、加热器C与热交换器C,且所述加热器A与所述热交换器A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A,所述加热器B与热交换器B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B,所述加热器C与热交换器C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C。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与所述丙烯缓冲罐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与所述加热器A、所述热交换器A、所述加热器B、所述热交换器B、所述加热器C、所述热交换器C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器A、所述热交换器A与所述齐聚反应器A相通,所述加热器B、所述热交换器B与所述齐聚反应器B相通,所述加热器C、所述热交换器C与所述齐聚反应器C相通。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三套并联的齐聚反应器A、齐聚反应器B、齐聚反应器C的丙烯供料,丙烯通过多泵头丙烯计量泵的三个泵头,分别为三个反应系统输送丙烯,每个泵头各自控制流量,由原来的三台泵同时运行,改为一台泵运行,节省了机泵占地面积,节省了空间,在能耗方面,改造前每台泵的耗电量约为11kw/h,那么三台同时运行耗电量为33kw/h,单台泵运行耗电量约为18kw/h,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提高了反应器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使用简单方便,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丙烯缓冲罐;2、多泵头丙烯计量泵;3、加热器A;4、热交换器A;5、加热器B;6、热交换器B;7、加热器C;8、热交换器C;9、齐聚反应器A;10、齐聚反应器B;11、齐聚反应器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包括丙烯缓冲罐1,所述丙烯缓冲罐1一侧连接有多泵头丙烯计量泵2,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2一侧分别连接有加热器A3与热交换器A4、加热器B5与热交换器B6、加热器C7与热交换器C8,且所述加热器A3与所述热交换器A4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A9,所述加热器B5与热交换器B6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B10,所述加热器C7与热交换器C8一侧连接有齐聚反应器C11。

为了使该种多泵头计量泵齐聚反应器,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2与所述丙烯缓冲罐1相通,所述多泵头丙烯计量泵2与所述加热器A3、所述热交换器A4、所述加热器B5、所述热交换器B6、所述加热器C7、所述热交换器C8相通,所述加热器A3、所述热交换器A4与所述齐聚反应器A9相通,所述加热器B5、所述热交换器B6与所述齐聚反应器B10相通,所述加热器C7、所述热交换器C8与所述齐聚反应器C11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三套并联的齐聚反应器A9、齐聚反应器B10、齐聚反应器C11的丙烯供料,丙烯通过多泵头丙烯计量泵2的三个泵头,分别为三个反应系统输送丙烯,每个泵头各自控制流量,由原来的三台泵同时运行,改为一台泵运行,节省了机泵占地面积,节省了空间,在能耗方面,改造前每台泵的耗电量约为11kw/h,那么三台同时运行耗电量为33kw/h;改造后单台泵运行耗电量约为18kw/h,所以改造后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