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563发布日期:2019-06-14 23:3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



背景技术:

涂料是指覆盖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涂料生产的过程就是把颜料固体粒子通过外力进行破碎并分散在树脂溶液或者乳液中,使之形成一个均匀微细的悬浮分散体。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预分散、研磨分散、调漆、净化包装等步骤。

涂料在分散、调漆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漆料的现时情况补加一些物料,然而,在一些涂料,尤其是一些色漆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其中的原材料通常都含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分散的过程通常都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操作人员在加入原材料时,通常都会穿上防毒服装和防毒面罩,然而,在需要补加物料时,通常需要补加的量都较少,而为了这较少的量,操作人员还得重新穿上防毒服装和防毒面罩,操作比较繁琐,对整个生产的进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能保证在补加物料的过程中,反应釜本体始终处于密闭状态,避免了反应釜本体内部有毒气体的溢出,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反复穿脱防毒服装以及防毒面罩,操作简单,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涂料生产的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上的补料管,所述反应釜本体为卧式反应釜,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设置有补料口和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反应釜本体连通,所述补料管与所述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补料管与所述补料口之间密封设置,所述补料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补料管的封闭端伸入反应釜本体内,所述补料管的封闭端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连通反应釜本体与补料管,所述第一进料孔偏心设置,所述补料管的封闭端沿周向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设置在补料管内;

所述补料管内设置有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外壁与所述补料管内壁贴合,所述储料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储料管的封闭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孔对应的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二进料孔连通第一进料孔与所述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封闭端与所述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储料管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使用前第一进料孔不与第二进料孔连通,第一进料孔被储料管的封闭端端面遮挡密封,反应釜本体内的有害气体不会溢出。需要补料时打开密封盖,向储料管内补加物料,物料补加结束后由密封盖密封。转动储料管,储料管在转动槽内转动,当转动至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连通时,物料经第二进料孔由第一进料孔补加进反应釜本体内,此过程由于密封盖的存在,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连通时,反应釜内的有害气体仍不会溢出。为方便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的对准以及观察加料情况,可在反应釜本体上部设置玻璃窗。

本实用新型保证在补加物料的过程中,反应釜本体始终处于密闭状态,避免了反应釜本体内部有毒气体的溢出,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反复穿脱防毒服装以及防毒面罩,操作简单,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涂料生产的进度。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呈环形,所述储料管封闭端外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槽相配的转动环,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密封油。转动槽和转动环对储料管起支撑的作用。转动环设置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可对转动环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设置在转动槽内的密封油有效的保证了储料管与反应釜本体之间的密封,密封效果好,能很好的防止有害气体由储料管与反应釜本体之间溢出。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内腔底部沿轴向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片,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外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两端均通过支撑轴承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上的搅拌片与物料进行搅拌,从而提升了物料之间的分散效果。

优选的,所述搅拌片包括螺旋盘绕在搅拌轴外围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的螺距相同,且均为双螺旋结构。设置的旋向相反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增加了搅拌片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物料的搅拌更加均匀、充分,而且搅拌过程中物料不易沉积,提高了分散效率和使用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储料管内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小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孔连通,所述漏斗大口端的外壁与所述储料管内壁贴合。设置的漏斗能保证物料下落快且准确的落入第二进料孔,能避免补加的物料在储料管底部堆集,保证了补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保证在补加物料的过程中,反应釜本体始终处于密闭状态,避免了反应釜本体内部有毒气体的溢出,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反复穿脱防毒服装以及防毒面罩,操作简单,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涂料生产的进度。

(2)转动环设置在转动槽内,转动槽可对转动环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设置在转动槽内的密封油有效的保证了储料管与反应釜本体之间的密封,密封效果好,能很好的防止有害气体由储料管与反应釜本体之间溢出。

(3)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上的搅拌片与物料进行搅拌,从而提升了物料之间的分散效果。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的螺距相同,且均为双螺旋结构。设置的旋向相反的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增加了搅拌片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物料的搅拌更加均匀、充分,而且搅拌过程中物料不易沉积,提高了分散效率和使用可靠性。

(4)设置的漏斗能保证物料下落快且准确的落入第二进料孔,能避免补加的物料在储料管底部堆集,保证了补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转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储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釜本体;11、进料管;2、补料管;21、第一进料孔;22、转动槽;3、储料管;31、第二进料孔;32、密封盖;4、转动环;41、密封油;5、搅拌轴;51、支撑轴承;52、搅拌电机;6、搅拌片;61、第一搅拌叶片;62、第二搅拌叶片;7、加强筋;8、漏斗;9、玻璃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涂料制备用方便补料的密闭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上的补料管2,所述反应釜本体1为卧式反应釜,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部设置有补料口和进料管11,所述进料管11与所述反应釜本体1连通,所述补料管2与所述补料口固定连接,所述补料管2与所述补料口之间密封设置,所述补料管2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补料管2的封闭端伸入反应釜本体1内,所述补料管2的封闭端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孔21,所述第一进料孔21连通反应釜本体1与补料管2,所述第一进料孔21偏心设置,所述补料管2的封闭端沿周向设置有转动槽22,所述转动槽22设置在补料管2内。

所述补料管2内设置有储料管3,所述储料管3外壁与所述补料管2内壁贴合,所述储料管3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筒结构,所述储料管3的封闭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孔21对应的第二进料孔31,所述第二进料孔31连通第一进料孔21与所述储料管3;所述储料管3封闭端与所述转动槽22转动连接,所述储料管3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2。

使用前第一进料孔21不与第二进料孔31连通,第一进料孔21被储料管3的封闭端端面遮挡密封,反应釜本体1内的有害气体不会溢出。需要补料时打开密封盖32,向储料管3内补加物料,物料补加结束后由密封盖32密封。转动储料管3,储料管3在转动槽22内转动,当转动至第一进料孔21和第二进料孔31连通时,物料经第二进料孔31由第一进料孔21补加进反应釜本体1内,此过程由于密封盖32的存在,第一进料孔21和第二进料孔31连通时,反应釜内的有害气体仍不会溢出。为方便第一进料孔21和第二进料孔31的对准以及观察加料情况,可在反应釜本体1上部设置玻璃窗9。

本实用新型保证在补加物料的过程中,反应釜本体1始终处于密闭状态,避免了反应釜本体1内部有毒气体的溢出,因此操作人员无需反复穿脱防毒服装以及防毒面罩,操作简单,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涂料生产的进度。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转动槽22呈环形,所述储料管3封闭端外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槽22相配的转动环4,所述转动槽22内设置有密封油41。转动槽22和转动环4对储料管3起支撑的作用。转动环4设置在转动槽22内,转动槽22可对转动环4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设置在转动槽22内的密封油41有效的保证了储料管3与反应釜本体1之间的密封,密封效果好,能很好的防止有害气体由储料管3与反应釜本体1之间溢出。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反应釜内腔底部沿轴向设置有搅拌轴5,所述搅拌轴5上设置有搅拌片6,所述搅拌轴5的一端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外部与搅拌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电机52带动搅拌轴5上的搅拌片6与物料进行搅拌,从而提升了物料之间的分散效果。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搅拌片6包括螺旋盘绕在搅拌轴5外围的第一搅拌叶片61和第二搅拌叶片62,所述第一搅拌叶片61与第二搅拌叶片62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搅拌叶片61与第二搅拌叶片6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7。

第一搅拌叶片61与第二搅拌叶片62的螺距相同,且均为双螺旋结构。设置的旋向相反的第一搅拌叶片61和第二搅拌叶片62增加了搅拌片6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物料的搅拌更加均匀、充分,而且搅拌过程中物料不易沉积,提高了分散效率和使用可靠性。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储料管3内设置有漏斗8,所述漏斗8的小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孔31连通,所述漏斗8大口端的外壁与所述储料管3内壁贴合。设置的漏斗8能保证物料下落快且准确的落入第二进料孔31,能避免补加的物料在储料管3底部堆集,保证了补料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