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9921发布日期:2019-07-13 09:1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化工产品生产往往离不开反应釜,因此反应釜成为了化工生产常用的设备。

现有的农药生产用的反应釜一般都是一体式结构,都是向反应釜加料完成后再进行搅拌,使得液体-固体、液体-液体或固体-固体的原料之间混合不均匀,增加了搅拌的难度,也降低了反应合成的速度;此外现有反应釜内一般使用螺旋式搅拌桨,搅拌盲区多,搅拌不充分,影响反应效果和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具有能使原料混合均匀、加快反应速度、优化反应效果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反应釜,包括加料斗以及反应釜,所述加料斗可拆卸的设置在反应釜上方,并且加料斗底端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加料斗的顶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焊接混料板,所述加料斗为上粗下细的倒锥形结构,所述混料板为拱形板且其边缘与加料斗的倾斜内壁相接,所述气缸控制混料板竖直升降,使混料板与加料斗的倾斜内壁配合,实现反应釜与加料斗之间的连通与独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拱形混料板的设置,让原料从顶端向底端滑落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预混合处理;混料板可在气缸带动下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做预混合处理时,气缸控制混料板处于底端,使混料板与加料斗内壁接触卡住,使反应釜与加料斗的内部之间隔离,在加料斗独立的空间内进行混合,方便对原料进行预混合处理。搅拌预混合处理完毕后,原料被混合均匀,气缸控制混料板上升,使混料板与加料斗的内壁脱离开,加料斗内混合均匀的原料从混料板与加料斗之间的缝隙流下至反应釜内进行反应,使原料达到反应条件直接发生反应,加快了反应速度,优化了反应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板的最大投影截面的直径大于加料斗的最小内径,小于加料斗的最大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料板的直径介于加料斗最小内径与最大内径之间,确保了混料板能够卡接在加料斗的侧壁上,实现加料斗与反应釜之间的连通与独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斗伸入反应釜内的内壁上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网格状并环绕加料斗内壁设置,所述导流槽的底端向下延伸并通向反应釜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是从混料板下方延伸至加料斗内壁底端的通槽,用来引流预处理完成的原料,使其顺利从加料斗流入反应釜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料板位于导流槽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料板高于导流槽,防止预混合的原料不经预搅拌处理就流入反应釜内,导流槽在混料板下方,保证了加料斗在混料板上形成的原料预处理空间的密闭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所述加料斗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加料斗上设置第一电机带动加料斗内的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再对预混合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原料混合更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搅拌桨,所述螺旋搅拌桨在第一转轴带动下绕第一转轴轴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轴上设置螺旋搅拌桨,增大了搅拌面积,对原料的预搅拌处理更充分、均匀,速率也更快。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斗的顶端、气缸的另外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混料板中部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口位于混料板中部的上方,保证了原料进入加料斗时能落到混料板的中部即上端,使原料能够充分的从混料板顶端滑落到低端进行预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反应釜内的中心轴线上竖直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应釜上设置第二电机带动反应釜内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在对预处理完成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使原料混合更充分,也加快了原料反应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为矩形板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搅拌扇叶的设置,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搅拌面积,减少搅拌盲区,能够使搅拌更加均匀、充分,也提高了反应速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口设置在反应釜的下端,减少生产好的原料在反应釜内的滞留量;出料口上安装的电磁阀控制出料口的通闭,使生产时反应釜内形成封闭空间,环境单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混料板的设置与第一转轴带动螺旋搅拌桨的搅拌运动,对不同形态的原料进行充分的预混合处理和预搅拌处理,在加料的同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使原料在生产前已经混合均匀、充分,更有利于生产,加快生产效率;

2.加料斗的侧壁底端设置的导流槽,将完成预处理的原料更顺利的引流入反应釜内,避免了原料在加料斗内的滞留;

3.矩形的搅拌扇叶增大了搅拌区域,使原料搅拌更均匀、充分,加快原料间的反应速率;

4.加料斗与反应釜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加料斗与反应釜内部的清理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料斗;11、导流槽;2、第一电机;21、第一固定板;22、第一转轴;23、螺旋搅拌桨;3气缸;31、连接杆;32、混料板;4、进料口;5、铰链;6、反应釜;7、第二电机;71、第二固定板;72、第二转轴;73、搅拌扇叶;8、出料口;81、电磁阀;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应釜,包括加料斗1、铰链5和反应釜6。加料斗1设置在反应釜6上方,并且加料斗1底端伸入反应釜6内,加料斗1与反应釜6通过铰链5进行可拆卸连接,铰链5内侧配合安装有密封圈,保证加料斗1与反应釜6连接处的密封性。加料斗1为上粗下细的倒锥形筒状结构,加料斗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安装有气缸3,气缸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通过焊接在加料斗1的上表面的第一固定板21竖直安装,紧邻气缸3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进料口4。反应釜6为上端开口、下端为半球面的筒状结构,反应釜6下部套设有支架9,支架9的支脚支撑在地面上,将反应釜6竖直支撑。

参照图2,气缸3的活动端伸入到加料斗1的内部,气缸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连接杆31竖直设置,使连接杆31在气缸3的作用下可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连接杆31的下端连接有混料板32,混料板32为一平滑的拱形面板,中心与连接杆31下端焊接在一起,依靠连接杆31上端连接的气缸3,可使混料板32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混料板32的最大投影截面的直径大于加料斗1的最小内径,小于加料斗1的最大内径,使得混料板32的外侧边能与加料斗1的倾斜侧壁贴合在一起,将加料斗1与底部的反应釜6隔开,使原料在加料斗1内进行预混合处理。参照图2和图3,加料斗1的倾斜伸入反应釜6内,并且该部分的内壁设置有网格状的导流槽11,并环绕加料斗1的内壁一圈设置。混料板32位于导流槽11的上方,导流槽11的下端倾斜向下并向反应釜6的内部延伸至加料斗1的侧壁最下端并通向反应釜6的内部,导流槽11将已经预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引流,使其顺利进入反应釜6内。加料斗1的上表面在气缸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2,加料斗1的上表面焊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固定板21,第一电机2通过自身卡扣与第一固定板21上设置的卡槽匹配安装在加料斗1的上表面。加料斗1内竖直设置有两个第一转轴22,两个第一转轴22对称分布在气缸3的两侧,第一电机2与第一转轴22传动连接,在第一电机2的驱动下绕第一转轴22做匀速转动。第一转轴22上固定设置有螺旋搅拌桨23,螺旋搅拌桨23随第一转轴22做匀速转动,用来搅拌加料斗1内的原料,进行原料混合的预搅拌处理。加料斗1的上表面、在气缸3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料口4,进料口4紧邻气缸3,处于加料斗1上表面的中部,确保原料通过进料口4落入到混料板32顶部,使原料在混料板32的顶部滑落至底部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混合。

参照图2和图3,反应釜6的下表面焊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板71,第二固定板71上连接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通过自身卡扣与第二固定板71上设置的卡槽匹配安装在反应釜6的下表面。反应釜6内的中心轴上竖直设置有第二转轴72。第二电机7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72传动连接,在第二电机7的驱动下绕第二转轴72匀速转动。第二转轴72上安装有搅拌扇叶73,搅拌扇叶73为矩形板,中心贯穿安装在第二转轴72上,搅拌扇叶73随第二转轴72做匀速转动,用来搅拌流入反应釜6内的混合原料,矩形的搅拌扇叶73增大了搅拌面积,减少搅拌盲区,使搅拌更均匀、充分,同时加快了反应速率。反应釜6下部设有出料口8,出料口8贯穿反应釜6下端面、伸出反应釜6外,出料口8在反应釜6外侧部分设有电磁阀81,用来控制出料口8的通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启动气缸3,气缸3的活动端控制连接杆31下降,使混料板32下降至边缘与加料斗1的内壁贴合,用混料板32将加料斗1与反应釜6之间隔开,并在加料斗1内部形成混料空间,当各原料通过进料口4进入,落到混料板32的中部,各原料因重力作用沿着混料板32散落的过程中相互混合、溶解,进行预混合处理;同时螺旋搅拌桨23在第一电机2的驱动下进行匀速搅拌,将预混合的原料进行充分的预搅拌处理,使各原料混合均匀、充分,待预搅拌处理完成后,气缸3带动混料板32竖直上升,混料板32上升的最高点的高度低于第一转轴22的最底端高度,防止两者发生碰撞、损伤;混料板32上升后与加料斗1的侧壁出现缝隙,预搅拌处理的原料通过缝隙进入导流槽11,然后流入反应釜6内;启动第二电机7,带动搅拌扇叶73对原料进行充分地搅拌,使原料在搅拌过程中充分反应,搅拌完成后,制备得到农药产品,打开电磁阀81,生产完成的农药产品通过出料口8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