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6957发布日期:2019-11-27 18:3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生物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物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为了快速筛选病症、诊断病因、法医鉴定等原因,需要使用检测仪器对血液、唾液、胃液等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大部分的定量检验仍然需要受过训练的技术员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为了方便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部分检测仪器已经简化为供患者在家里使用的简单的检测盒。

但是,目前的检测盒内部结构复杂,在使用后内部残留有大量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不便于回收,而且可能导致引起细菌和病毒感染,进而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检测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盒内部残留有生物样本,不便于回收,而且可能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检测平台,包括:

上盖组件,具有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入的入口;

流道组件,开设有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动的流道;

测试板,与所述流道连通且用于检测样本;

底板,与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上盖组件、所述流道组件、所述测试板、所述底板依次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板和防血污塞,所述入口开设于所述上盖板,所述防血污塞设于所述入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面向所述底板一侧具有卡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的入口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样本入口和缓冲液入口,所述流道组件包括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上开设有缓冲液流道,所述缓冲液入口与所述缓冲液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液流道包括与所述缓冲液入口相正对的缓冲液腔、与所述缓冲液腔连通的微流道、与所述微流道连通的废液腔,所述微流道的底壁开设有供缓冲液流入所述测试板的反应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面向所述底板一侧还具有伸入所述反应口中的导流部。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板面向所述测试板一侧具有环设于所述反应口的环形肋,所述环形肋与所述测试板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组件还包括用于透析样本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样本流通的样本流道,所述样本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样本入口连通,所述样本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测试板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的表面具有防滑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一侧具有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生物检测平台包括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入的流道组件、以及用于测试样本的测试板,上盖组件和底板将流道组件和测试板固定于该生物检测平台内,且上盖组件和底板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该生物检测平台后,可将上盖组件和底板拆离,该生物检测平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拆装方便,因此,拆卸分离后的上盖组件、底板和测试板在废弃时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情况,以免在焚化处理前引起细菌和病毒感染,能够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血污塞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板的结构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板的结构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溢流板的结构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溢流板的结构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过滤板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过滤板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过滤板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板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上盖组件;1-防血污塞;11-塞子;12-手拉部;2-上盖板;201-缓冲液入口;202-样本入口;203-排气孔;204-避让槽;205-第一卡扣孔;21-卡扣;22-防滑颗粒;23-导流部;300-流道组件;3-溢流板;301-避让孔;302-第二卡扣孔;31-缓冲液腔;311-推液口;312-导流微柱;32-微流道;3201-反应口;3202-样本流入孔;321-第一阻流凸台;322-止逆阀;323-第二阻流凸台;33-废液腔;34-环形肋;4-过滤板;401-样本流道;5-测试板;51-检测部;52-信号接点;6-底板;601-卡槽;602-手持部;603-定位槽;6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进行说明。该生物检测平台包括上盖组件100、流道组件300、测试板5和底板6,上盖组件100、流道组件300、测试板5和底板6依次层叠设置。上盖组件100具有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入的入口,流道组件300开设有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动的流道,测试板5与流道流通,测试板5用于检测样本。上盖组件100与流道组件300相抵接形成对流道的密封。样本及缓冲液通过入口进入流道组件300中,缓冲液流入测试板5中时,缓冲液对测试板5进行清洗,样本流入测试板5中时,测试板5对样本进行测试。其中,样本可为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测试板5可根据具体所需的检测功能选定,可检测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小分子、核酸、生物标记物等。上盖组件100与底板6可拆卸连接,流道组件300及测试板5夹设于上盖组件100和底板6之间,在测试之前,缓冲液通过上盖组件100的入口进入流道组件300,再进入测试板5中冲洗测试板5,冲洗完成后,样本进入测试板5中,测试板5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再使用缓冲液冲洗测试板5。在该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00和底板6可拆卸,两者拆卸后,可分别对上盖组件100、流道组件300、测试板5、底板6等进行分类回收和分类储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生物检测平台包括供样本及缓冲液流入的流道组件300、以及用于测试样本的测试板5,上盖组件100和底板6将流道组件300和测试板5固定于该生物检测平台内,且上盖组件100和底板6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该生物检测平台后,可将上盖组件100和底板6拆离,该生物检测平台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拆装方便,因此,拆卸分离后的上盖组件100、底板6和测试板5在废弃时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情况,以免在焚化处理前引起细菌和病毒感染,能够保护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盖组件100包括上盖板2和防血污塞1,入口开设于上盖板2,防血污塞1设于入口中。其中,防血污塞1由软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将其塞进入口中时,可将入口密封,避免在诸如样本时样本污染其他部件,防止在注气时气体泄漏。防血污塞1的侧面具有手拉部12,使其便于用于拉开或者塞入,进而便于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上盖板2开设有上述入口,缓冲液和样本从入口中直接进入流道组件300的流道中,上盖板2与流道组件300相抵接,使上盖板2将流道的顶部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盖板2的入口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样本入口202和缓冲液入口201,流道组件300包括溢流板3,溢流板3上开设有缓冲液流道,缓冲液入口201与缓冲液流道连通。溢流板3可由软胶制成。在该实施例中,相应地,防血污塞1上具有两个塞子11,分别塞进样本入口202和缓冲液入口201中。样本入口202供样本进入,缓冲液入口201供缓冲液进入,缓冲液入口201与缓冲液流道连通,缓冲液可经过缓冲液入口201流入缓冲液流道中,然后冲洗测试板5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道组件300还包括用于透析样本的过滤板4,过滤板4上开设有供样本流通的样本流道401,样本流道401的入口与样本入口202连通,样本流道401的出口与测试板5连通。缓冲液流道和样本流道401共同组成上述的流道。过滤板4的作用在于透析样本,例如样本为血液时,使血细胞在样本流道401中堆积、透析与检测项目无关的细胞。样本经过入口进入过滤板4中,经过过滤板4的透析后,进入测试板5,对样本进行测试。

可选地,流道组件300中的溢流板3与上盖板2抵接设置,流道组件300中的过滤板4与溢流板3抵接设置,且过滤板4和测试板5设于溢流板3的同一侧,溢流板3设于上盖板2和测试板5之间。如此,样本进入过滤板4时,需要经过样本入口202、穿过溢流板3,溢流板3上开设有避让孔301,避让孔301与样本入口202和样本流道401的入口相正对,样本通过该避让孔301进入样本流道401中。

请参阅图8,过滤板4上具有样本流道401,样本流道401可为s形。更进一步地,样本流道401可为倒立式结构,即样本流道401自其入口至出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以增加血细胞的沉降率。过滤板4整体可选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材料制成,方便观察过滤板4内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过滤板4a具有样本流道401a,还包括与流道连通的储存腔402,便于储存残留堆积的血细胞等。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过滤板4b具有样本流道401b和样本流道401c,样本流道401b和样本流道401c的入口和出口相同,多个样本流道401的设计可提升样本透析的效率和效果。样本流道401的结构和数量此处不做限定,包括并不限于上述三种情况。可选地,样本流道401定量储存体积为40μl至60μ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盖板2面向底板6一侧具有卡扣21,底板6上开设有供卡扣21卡接的卡槽601。上盖板2的卡扣21穿过该生物检测平台的内部空间与底板6的卡槽601卡接,在需要拆卸后上盖板2和底板6时,拨动卡扣21即可使上盖板2和底板6脱离,将溢流板3、过滤板4和测试板5拆除。具体地,卡槽601为通槽,使用户可在底板6的外部拨动卡扣21。可选地,卡扣21的延伸方向与上盖板2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卡扣21在竖直方向上可承受更强的作用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溢流板3上开设有第一卡扣孔205,测试板5上开设有第二卡扣孔302,卡扣21穿过溢流板3的第一卡扣孔205、测试板5的第二卡扣孔302与卡槽601卡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卡扣21穿过溢流板3和过滤板4与卡扣21卡接;在又一实施例中,溢流板3上不设第一卡扣孔205,卡扣21穿过溢流板3的边缘处与底板6卡接。卡扣21的数量可选为多个,卡扣21的分布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底板6朝向上盖板2一侧具有多个限位部61,限位部61用于定位过滤板4、测试板5和溢流板3,各个限位部61分别穿设于过滤板4、测试板5和溢流板3中。例如,部分限位部61依次穿过过滤板4和溢流板3,部分限位部61依次穿过测试板5和溢流板3,实现对过滤板4、测试板5和溢流板3的定位。限位部61可选为圆柱形,其数量此处不作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缓冲液流道包括与缓冲液入口201相正对的缓冲液腔31、与缓冲液腔31连通的微流道32、与微流道32连通的废液腔33,微流道32的底壁开设有供缓冲液流入测试板5的反应口3201。缓冲液进入缓冲液腔31后,流入微流道32,经过反应口3201流入测试板5,冲洗测试板5后流入废液腔33。可选地,缓冲液腔31入口处具有与缓冲液入口201相适配的推液口311,使缓冲液腔31的侧壁与缓冲液入口201的侧壁密封连接。可选地,反应口3201的数量为多个,沿微流道3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可选地,缓冲液腔31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导流微柱312,导流微柱312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分布,导流微柱312的作用在于增加液体流动的均一性,对液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流微柱312可呈圆柱形,其深度小于或者等于缓冲液腔31的深度。当导流微柱312呈圆柱形时,导流微柱312的高度与其直径的比值在1:1至1:5之间,导流微柱312的直径与相邻导流微柱312之间的间距比值在1:0.5至1:1之间,导流微柱312的横截面积与缓冲液腔31的面积比在3%至15%之间。更具体地,缓冲液腔31的入口和出口的宽度均小于中部腔体的宽度,一是可以保证缓冲液腔31的容量,二是更便于控制流量。

可选地,溢流板3与样本流道401的出口相正对处开设有样本流入孔3202,样本流入孔3202的设置使得样本流动至样本出口时,经过样本流入孔3202进入微流道32中,再从微流道32底部的反应口3201中进入测试板5中。更具体地,样本流入孔3202设于微流道32的入口处。

可选地,微流道32的深度小于缓冲液腔31的深度,如此,当缓冲液充满缓冲液腔31时,才会向微流道32流动,一是尽可能地冲洗微流道32的侧壁,二是可以精准控制缓冲液的流量,便于定量检测。微流道32的深度小于废液腔33的深度,使得废液腔33内的液体也不会朝向微流道32逆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选地,微流道32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阻流凸台321,防止微流道32中的液体回流至缓冲液腔31中,第一阻流凸台321可为正圆弧形、椭圆弧形或者边角为弧形的凸起,其高度高于微流道32的深度,第一阻流凸台321横跨于微流道32的两侧,第一阻流凸台321的高度与微流道32整体高度的比值在5/10至9/10之间。在微流道3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阻流凸台323,防止废液腔33中的液体回流至微流道32中,第二阻流凸台323可为正圆弧形、椭圆弧形或者边角为弧形的凸起,其高度高于微流道32的深度,第二阻流凸台323也横跨于微流道32的两侧,第二阻流凸台323的高度与微流道32整体高度的比值在5/10至9/10之间。

可选地,微流道32和缓冲液腔31之间还设有止逆阀322,止逆阀322的宽度小于微流道32的宽度,使得微流道32中的液体无法回流。可选地,止逆阀的宽度与微流道32宽度的比值在1/12至6/12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溢流板3既具有止逆阀322,又具有第一阻流凸台321,双重保证微流道32中的液体不会回流至缓冲液腔3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溢流板3也可只包括第一阻流凸台321或者止逆阀3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溢流板3面向测试板5一侧具有环设于反应口3201的环形肋34,环形肋34与测试板5相抵接,环形肋34的作用在于:与测试板5相抵接,使液体从反应口3201进入测试板5的通道密封,防止缓冲液泄漏,在装配时,不需要使用胶水等化学试剂融融连接溢流板3和测试板5,拆卸方便。具体地,每个反应口3201的周圈均设置有一个环形肋34,或者,溢流板3上设置有一个环形肋34,该环形肋34围绕在所有反应口3201的周围。可选地,环形肋34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在1:1至1:5之间。环形肋34的形状此处不作限定,能够环绕反应口3201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盖板2面向底板6一侧还具有伸入反应口3201中的导流部23,使得缓冲液在经过反应口3201流入测试板5中时,改变缓冲液的流动方向,引导缓冲液流入测试板5中,增强对测试板5的清洗效果。导流部23外部尺寸小于反应口3201的尺寸,使缓冲液从反应口3201的内壁和导流部23的外壁之间流进测试板5中。

可选地,上盖板2中样本入口202的内壁呈倒角设置,可引导样本进入流道中,更具体地,样本为血液时,可使用指尖血、滴管等注射件将血液注入流道中。

可选地,上盖板2上还开设有排气孔203,排气孔203与废液腔33相正对,防止液体进入溢流板3中时,缓冲液流道内的气压过大,导致液体无法注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检测平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盖板2的表面具有防滑颗粒22,防滑颗粒22由多个凸起组成。防滑颗粒22的作用在于:按压该处时,可防止整个生物检测平台晃动,保证其稳定性。

可选地,上盖板2与样本流道401出口相正对的部分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便于从外部观察样本是否住满样本流道401,更具体地,过滤板4整体可选为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材料制成,方便观察过滤板4内的情况。

可选地,测试板5包括与反应口3201正对的检测部51,检测部51的数量与反应口3201的数量相同。测试板5还包括信号接点52,信号接点52将检测后的生物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传输至外部显示灯或者显示器,以便读取检测结果。

可选地,信号接点52设于测试板5的边缘处。上盖板2与信号接点53相正对处开设有避让槽204,使信号接点52在该生物检测平台的外表面上,便于信号接点52与外部电源或者检测装置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3,底板6的一侧具有手持部602,手持部602方便用户握持,提升用户体验。更具体地,手持部602的表面呈弧形设置,与手部更贴合。

可选地,请参阅图13,底板6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603,该定位槽603与其他零部件卡接配合,当滑动整个生物检测平台至定位槽603与其他零部件卡接时,即到达了预设位置,定位槽603的设置便于用户定位该生物检测平台。定位槽603的个数和分布此处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