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5494发布日期:2019-08-23 23:1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高效带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压滤机,具体是一种高效带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在城市污水和工业选矿污水处理过程中,一些较大颗粒可以通过筛网和沉淀的方法做到泥水分离,但是一些小于0.5微米的污泥颗粒就不容易分离出来。采用小于0.5微米的滤布,很容易将滤布堵塞;用沉淀法可能会沉淀很长时间也许会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不适应批量生产过程。

带式压滤机利用污水中添加絮凝药剂使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絮凝,然后利用滤带压辊将泥水分离。具体是利用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辊筒旋转,辊筒带动上下滤带运行顺便将虑带上的絮凝泥浆施加压力将水滤掉。

传统的带式压滤机最多为七个压榨辊简称S7型。S7型带式压滤机工作时,其处理量与物料含水率、滤带行走速度有关,要想降低物料的含水率,必须要降慢滤带的行走速度,增加压榨时间,滤带的行走速度降慢后压滤机的处理量相应降低;而要想提高压滤机的产量就必须提高滤带的行走速度,但是如果提高滤带的行走速度,处理后的物料含水率也相应提高了,严重影响了压滤机的产品质量,达不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带式压滤机生产效率的高效带式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带式压滤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主机传动装置、主动辊、S7压榨滚筒,以及上滤带、下滤带; S7压榨滚筒的7个压榨滚筒为上下布置结构,S7压榨滚筒的下部设置有依次排列的水平压榨滚筒,上滤带连接主动辊、S7压榨滚筒、水平压榨滚筒,下滤带连接主机传动装置、主动辊、S7压榨滚筒、水平压榨滚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在同等滤带的行走速度情况下,较S7压滤机增加了压榨时间,降低了处理后物料的含水率;在处理后物料同样的含水率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滤带的行走速度,增加了压滤机的处理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

依次排列的水平压榨滚筒包括自进料端至S7压榨滚筒下部的第一水平压榨滚筒、第二水平压榨滚筒、第三水平压榨滚筒和第四水平压榨滚筒,四个水平压榨滚筒与S7压榨滚筒构成S11型带式压滤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卸料板;2-主机传动装置;3-下卸料装置;4-下滤带纠偏装置;5-上卸料装置;6-主动辊;7-机架;8-S7压榨滚筒;9-接水盘;10-上滤带纠偏装置;11-上滤带清洗装置;12-下滤带清洗装置;13-上滤带;14-气动涨紧装置;15-第一水平压榨滚筒;16-第二水平压榨滚筒;17-第三水平压榨滚筒;18-第四水平压榨滚筒;19-进料斗;20-下滤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高效带式压滤机,在机架7的左上部,安装有主机传动装置2及主动辊6;靠近主动辊6一侧自上而下竖向安装S7压榨滚筒8的7个压榨滚筒,每个压榨滚筒的下部分别设置有接水盘9。在机架7的下部,自进料端至S7压榨滚筒8下方,依次排列安装第一水平压榨滚筒15、第二水平压榨滚筒16、第三水平压榨滚筒17和第四水平压榨滚筒18,四个水平压榨滚筒的下方设置排水槽。上滤带13传动连接主动辊6、S7压榨滚筒8的7个压榨滚筒、四个水平压榨滚筒,下滤带20传动连接主机传动装置2、主动辊6、S7压榨滚筒8的7个压榨滚筒、四个水平压榨滚筒,从而形成基于S7型结构的S11型带式压滤机结构。

机架7上,设置有上滤带13的导向辊、上滤带纠偏装置10、上滤带清洗装置11,设置有下滤带20的导向辊、下滤带纠偏装置4、下滤带清洗装置12,设置有气动涨紧装置14。

机架7右侧设置进料斗19,絮凝调节好的污泥进入进料斗19,由进料斗19均匀分布到下滤带20上,在主机传动装置2及主动辊6的驱动下,下滤带20上的污泥在第一水平压榨滚筒15上被上滤带13与下滤带20夹带一起向前运动,进入S11型压榨辊系统,进行脱水作业。

上滤带13与下滤带20在主动辊6的下部分离,脱水后的污泥在上卸料装置5和下卸料装置3的作用下,随下滤带20的运行带入卸料板1排出机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