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6436发布日期:2019-06-11 22:3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粮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小麦粉的种类繁多,但是现有的小麦种植和生产方法往往成熟后才收割,这使得麦粒内的叶绿素很大程度分解流失,从而大大降低了麦粒本身叶绿素的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很大程度减少大米本身所含叶绿素的分解流失,从而提高大米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收割:在小麦未完全黄透且小麦的麦粒水分含量在18%-19%时,对小麦进行收割得到麦粒;

s2、低温清杂干燥:将得到的麦粒在10-15℃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的杂质含量≤0.3%,将清杂后麦粒在5-10℃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至麦粒水分含量为12%-14%,其中,麦粒的清杂和干燥处理需在收割后4-6h内完成;

s3、入仓低温储藏: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8-12℃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

s4、脱壳:将s3中粮食仓库内储藏的麦粒在18-35℃温度环境下通过脱壳机将麦粒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

s5、研磨制粉:将s4中的麦仁进行雾化处理,使麦仁表面附着水雾,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40-280°c的蒸汽中加热8-10s后取出,再经过0-5°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2%-14%,使用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所述叶绿素小麦粉。

s2中干燥处理使用对流式干燥机对麦粒进行干燥。

s2中低温干燥后的麦粒的水分含量为12.5%。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收割:在小麦未完全黄透且小麦的麦粒水分含量在18%时,对小麦进行收割得到麦粒;

s2、低温清杂干燥:将得到的麦粒在12℃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的杂质含量≤0.3%,将清杂后麦粒在8℃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至麦粒水分含量为12.5%,其中,麦粒的清杂和干燥处理需在收割后5h内完成;

s3、入仓低温储藏: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10℃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

s4、脱壳:将s3中粮食仓库内储藏的麦粒在25℃温度环境下通过脱壳机将麦粒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

s5、研磨制粉:将s4中的麦仁进行雾化处理,使麦仁表面附着水雾,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60°c的蒸汽中加热9s后取出,再经过3°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2.5%,使用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所述叶绿素小麦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稻谷未完全黄透且稻谷的谷粒水分含量在18%-19%时进行收割,10-15℃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在5-10℃温度下进行干燥谷粒,清杂和干燥处理在收割后4-6h内,8-12℃温度的粮食仓库中低温储藏,18-35℃温度环境下进行脱壳,高温灭活240-280°c的蒸汽中加热8-10s后取出,这些步骤能有效降低麦粒体内的叶绿素的分解流失速率,最终获得的每公斤叶绿素小麦粉的叶绿素含量达到36-62mg,大大提高了小麦粉本身的食用价值。本发明的雾化、蒸汽瞬间加热和冷风干燥能将麦仁脆化,方便磨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收割:在小麦未完全黄透且小麦的麦粒水分含量在18%时,对小麦进行收割得到麦粒;

s2、低温清杂干燥:将得到的麦粒在10℃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的杂质含量≤0.3%,将清杂后麦粒在5℃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至麦粒水分含量为12%%,其中,麦粒的清杂和干燥处理需在收割后4h内完成;

s3、入仓低温储藏: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8℃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

s4、脱壳:将s3中粮食仓库内储藏的麦粒在18-35℃温度环境下通过脱壳机将麦粒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

s5、研磨制粉:将s4中的麦仁进行雾化处理,使麦仁表面附着水雾,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40°c的蒸汽中加热8s后取出,再经过0°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2%%,使用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所述叶绿素小麦粉。

<实施例2>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收割:在小麦未完全黄透且小麦的麦粒水分含量在19%时,对小麦进行收割得到麦粒;

s2、低温清杂干燥:将得到的麦粒在15℃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的杂质含量≤0.3%,将清杂后麦粒在10℃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至麦粒水分含量为14%,其中,麦粒的清杂和干燥处理需在收割后6h内完成;

s3、入仓低温储藏: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12℃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

s4、脱壳:将s3中粮食仓库内储藏的麦粒在35℃温度环境下通过脱壳机将麦粒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

s5、研磨制粉:将s4中的麦仁进行雾化处理,使麦仁表面附着水雾,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80°c的蒸汽中加热10s后取出,再经过5°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4%,使用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所述叶绿素小麦粉。

<实施例3>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收割:在小麦未完全黄透且小麦的麦粒水分含量在18%时,对小麦进行收割得到麦粒;

s2、低温清杂干燥:将得到的麦粒在12℃温度环境下进行清杂处理,清杂后麦粒的杂质含量≤0.3%,将清杂后麦粒在8℃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至麦粒水分含量为12.5%,其中,麦粒的清杂和干燥处理需在收割后5h内完成;

s3、入仓低温储藏: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10℃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

s4、脱壳:将s3中粮食仓库内储藏的麦粒在25℃温度环境下通过脱壳机将麦粒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

s5、研磨制粉:将s4中的麦仁进行雾化处理,使麦仁表面附着水雾,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60°c的蒸汽中加热9s后取出,再经过3°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2.5%,使用小麦磨粉机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所述叶绿素小麦粉。

s2中干燥处理使用对流式干燥机对麦粒进行干燥。

实施例1-3中最终获得的每公斤叶绿素小麦粉的叶绿素含量达到36-62mg。

上述仅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保护范围,依照上述实施例所作各种变形或套用均在此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叶绿素小麦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小麦未完全黄透进行收割得到麦粒;S2、将得到的麦粒在10‑15℃温度下进行清杂处理;S3、将干燥后的麦粒送入8‑12℃温度的粮食仓库中进行储藏;S4、将储藏的麦粒在18‑35℃温度环境下脱去麦壳层得到麦仁;S5、将麦仁进行雾化处理,将雾化润湿的麦仁放入240‑280°C的蒸汽中加热8‑10s后取出,再经过0‑5°C的干燥风干燥使含水率降至12%‑14%,进行磨粉处理,即得到叶绿素小麦粉。本发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麦粒体内的叶绿素的分解流失速率,最终获得的每公斤叶绿素小麦粉的叶绿素含量达到36‑62mg,大大提高了小麦粉本身的食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叶威;叶婉婉;叶维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叶威(集团)粮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4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