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4464发布日期:2019-10-14 17:2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氧化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氧化镁是镁的氧化物,一种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氧化镁以方镁石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冶镁的原料。硅钢级氧化镁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即具有较大的正磁化率)和优秀的绝缘性能(即电导率能低到10-14us/cm致密态),可使硅钢片表面形成良好的绝缘层和导磁介质,以抑制和克服变压器中硅钢铁芯的涡流和集肤效应损失(简称铁损),从而提高硅钢片的绝缘性能。

硅钢氧化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水化处理,而为了提高水化的效率,需要进行搅拌操作。由于在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中,料浆粘度属于低中粘度流体,因此采用桨式搅拌器来进行搅拌对总体流动有利,有利于宏观混合,而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转速来增加湍流脉动,但是提高转速总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对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硅钢氧化镁水化搅拌转速提高有限,搅拌效率低,搅拌方式需要改进的缺陷,提供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方法。所述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可有效提高搅拌的效率和效果,加快硅钢氧化镁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其水化程度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开设有进料管,且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壳,所述凸壳的顶部内壁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且所述反应釜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管口安装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升降架的底部,其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一传动块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两侧杆身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片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传动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一传动块的底部,其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轴身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片第二搅拌叶,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二传动块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二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均通过控制开关和电源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分别等距分布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转轴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之间呈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杆等距分布在第二传动块的底部,且每根所述第二搅拌杆的杆身均分布有螺旋形凸块。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轴身套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凸壳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不少于三个,以反应釜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且每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结构,其表面刻有人字形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块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搅拌杆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底端插入至限位槽中。

优选的,所述升降架为u字形,其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一对轮架,一对所述轮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轴身活动连接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双向搅拌的方式可以增加湍流脉动,促进微观混合。在原料水化过程中采用双向搅拌,每隔一定时间转换搅拌方向,可以增加湍流脉动,使得微观混合充分有效,料水以最大面积接触。我们所用原料多为许多氧化镁单晶颗粒的紧密堆积体,水化初期时轻质氧化镁水化程度取决于颗粒表面自由能即活性程度,随着反应持续进行,生成的氢氧化镁增多,有些随着搅拌脱离原颗粒,有些仍包覆在未水化的氧化镁颗粒表面。湍流脉动可以促进新生晶粒的脱离,使得新生的晶粒包覆在未水化的原料上的现象减少。新暴露的未水化的氧化镁表面在一定热能下继续水化,然后脱离,使得原料在相同的水化条件下水化程度大大提升。提高原料水化程度,同时料浆在粒径分布上更均匀,粒径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1反应釜、2进料管、3凸壳、4液压缸、5升降架、6支撑腿、7出料管、8阀门、9第一电机、10第一转轴、11第一传动块、12第一搅拌杆、13第一搅拌叶、14第二电机、15第二转轴、16第二搅拌叶、17第二传动块、18第二搅拌杆、19限位管、20固定杆、21底座、22防滑垫、23限位槽、24轮架、2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钢氧化镁水化工艺搅拌方式的改进结构,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管2,且反应釜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壳3,凸壳3的顶部内壁安装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输出端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架5,液压缸4的输出轴轴身套设有限位管19,限位管19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凸壳3的内壁,利用限位管19可提高液压缸4输出轴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窜动,升降架5为u字形,其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一对轮架24,一对轮架24之间固定连接有轮轴,轮轴的轴身活动连接有滚轮25,滚轮25与反应釜1的内壁相切,利用滚轮25的滚动作用可提高升降架5的稳定性,防止其上下运动时发生晃动,升降架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安装在升降架5的底部,其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块11,第一传动块11的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2,第一搅拌杆12的两侧杆身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片第一搅拌叶13,第一传动块1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安装在第一传动块11的底部,其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转轴15,第一电机9与第二电机14均通过控制开关和电源驱动,且第一电机9与第二电机14的旋转方向相反,可起到双向搅拌的效果,第二转轴15的两侧轴身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片第二搅拌叶16,第一搅拌叶13与第二搅拌叶16分别等距分布在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转轴15的两侧,且第一搅拌叶13与第二搅拌叶16之间呈交错分布,可增加湍流脉动,使得微观混合充分有效,从而让料水以最大面积接触,第二转轴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块17,第二传动块17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搅拌杆12相配合的限位槽23,第一搅拌杆12的底端插入至限位槽23中,利用限位槽23可提高第一搅拌杆12的稳定性,防止其产生窜动,第二传动块17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第二搅拌杆18,第二搅拌杆18等距分布在第二传动块17的底部,且每根第二搅拌杆18的杆身均分布有螺旋形凸块,可进一步增强湍流脉动,反应釜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6,支撑腿6不少于三个,以反应釜1为中心呈环状分布,且每个支撑腿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21,底座21的底部表面设置有一层防滑垫22,防滑垫22为橡胶垫结构,其表面刻有人字形防滑纹,可增大底座2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反应釜1的稳定性,防止打滑,反应釜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出料管7,出料管7的管口安装有阀门8。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料管2待水化的硅钢氧化镁原料导入至反应釜1内,然后通过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驱动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4,并使得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4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4可分别带动第一传动块11和第二传动块17旋转,第一传动块11旋转时可带动第一搅拌杆12连同第一搅拌叶13一起转动,而第二传动块17旋转时则可带动第二转轴15连同第二搅拌叶16一起转动,通过第一搅拌叶13和第二搅拌叶16可对反应釜1内的硅钢氧化镁原料进行搅拌,从而加快水化反应的速率,而由于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4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第一搅拌叶13与第二搅拌叶16之间呈交错分布,因此通过第一搅拌叶13与第二搅拌叶16可增加湍流脉动,使得微观混合充分有效,让料水能够以最大面积接触,并且第二传动块17旋转时可会带动第二搅拌杆18转动,利用第二搅拌杆18同样可起到搅拌的作用,此外,通过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可驱动液压缸4使其带动升降架5连同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一起上下运动,从而可扩大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的搅拌范围,继而进一步提高搅拌的效率和效果,水化搅拌完成后,可打开阀门8将硅钢氧化镁原料通过出料管7导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