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净化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1353发布日期:2019-07-20 01:2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截留净化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留净化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污染的成因包括直接污染物、河流自身和河道养护缺陷,其中,直接污染物的汇入,直接影响着河道的生态系统,对河流自身净化能力造成重大影响,河道流经的地方,大部分未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都是顺着路面、稻田蔓延至河内,每当下雨的时候,尤其是初雨,雨水会夹杂着大量的垃圾、尘土、油污等污染物顺着河岸直接排入河内,造成河道内垃圾漂浮,污染后变成又黑由臭的水体。而降解黑臭水体,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后续河道的养护带来巨大的负担。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把污染清除在源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截留污染物的截留净化装置,并提供一种具有该截留净化装置的截留净化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截留净化装置,包括收集净化区,所述收集净化区包括若干截留层,各所述截留层呈上下层叠分布,所述截留层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水能够通过所述通孔向下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截留层自上向下宽度递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下层的所述截留层上的所述通孔小于位于上层的所述截留层上的所述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留层还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硬质滤料,所述硬质滤料堆积成设定厚度覆盖在所述通孔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下层的所述截留层上的所述硬质滤料的粒径小于位于上层的所述截留层上的所述硬质滤料的粒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板和拦截板,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过滤板上,所述拦截板设置在所述过滤板的外侧,并自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定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拦截板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堰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留层自内侧向外侧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排水区,所述排水区设置在所述收集净化区的下方,用于盛接并排放自所述收集净化区流下的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区包括挡水装置,所述挡水装置自最底层的所述截留层外侧向下延伸,并向内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水装置的内侧表面为向内凸起的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区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最底层的所述截留层下方,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可拆卸的过滤条,各所述过滤条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设定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区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的外侧连接于所述挡水装置的下侧,所述排水板上设置有排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留层的外侧还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能够用于设置植物。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截留净化系统,其包括若干上述任意技术方案所述的截留净化装置,各所述截留净化装置沿河岸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隔一段设定距离,在两个截留净化装置之间设置伸缩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截留净化装置包括收集净化区,该收集净化区包括若干截留层,各截留层呈上下层叠分布,从而可逐一对污水进行截留净化;截留层包括过滤部,过滤部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水能够通过通孔向下流,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截留在过滤部上,具有该截留净化装置的截留净化系统,包括若干截留净化装置,各所述截留净化装置沿河岸分布,从而可对漫流入河的污水进行截留净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拦截板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发明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同时参考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留净化装置,包括收集净化区,该收集净化区包括若干截留层100,各截留层100呈上下层叠分布,从而可逐一对污水进行截留净化;截留层100包括过滤部120,过滤部120上分布有若干通孔,水能够通过通孔向下流,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截留在过滤部120上。

截留层100由上向下宽度递增,使得收集净化区整体呈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阶梯状结构,对于具有一定流速的污水,其下落时的路线为抛物线形状,因此,该阶梯形结构可盛接落下的污水,避免污水落下时越过收集净化区而直接进入河道。

位于下层的截留层100上的通孔小于位于上层的截留层100上的通孔,从而可对不同大小的污染物由大到小分级过滤,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和过滤效率。过滤部120上的通孔均匀分布,其尺寸大小和间距可根据具体截留需求合理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收集净化区共设置三层截留层100,因此可以实现三个不同等级的过滤。

截留层100还包括过滤层140,过滤层140包括硬质滤料,硬质滤料堆积成设定厚度覆盖在通孔上,可将固体污染物拦截在过滤层140上,并且有助于通孔顺利排水,防止堵塞。可选的,位于下层的截留层100上的硬质滤料的粒径小于位于上层的截留层100上的硬质滤料的粒径。从而可对不同大小的污染物由大到小分级过滤,有助于提高排水效率和过滤效率。

过滤部120包括过滤板122和拦截板124,拦截板124设置在过滤板122的外侧,并自过滤板12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设定高度,可对来水进行拦截,避免未来得及向下渗流的水漫出截留层100,且在上述设置过滤层140的方案中,拦截板124还可为过滤层140的铺设提供围挡。

如图3,拦截板124的上部可设置溢流堰126结构,可对漂浮污染物进行拦截,该溢流堰126包括若干设置在拦截板124顶部的三角齿,该溢流堰126可为固定连接于拦截板124上的单独的结构,或者可在拦截板124上直接裁切形成。

具体实施时,截留层100的数量可为二层、三层或更多层,从而可对污水进行多次截留净化,相邻截留层100之间的间距、各截留层100的延伸长度以及各截留层100向外伸出的宽度,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收集净化区共设置三层截留层100,从上到小依次为第一截留层1001、第二截留层1002、第三截留层1003,其中:

第一截留层1001包括第一过滤板1221、第一拦截板1241,该第一过滤板1221向外伸出的宽度为w1,第一过滤板1221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为d1,第一过滤板1221的外侧设置有自第一过滤板1221向上延伸的第一拦截板1241,该第一拦截板1241形成可拦截围栏,第一过滤板1221上铺设有第一过滤层1401,第一过滤层1401第一过滤层1401由第一硬质滤料铺设设定厚度形成,第一硬质滤料的粒径为d1,该第一硬质滤料可选用粒径为d1的河卵石。

第二截留层1002设置在第一截留层1001的下方距离为h1的位置,包括第二过滤板1222、第二拦截板1242,该第二过滤板1222向外伸出的宽度为w2,第二过滤板1222上均匀分布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为d2,第二过滤板1222的外侧设置有自第二过滤板1222向上延伸的第二拦截板1242,该第二拦截板1242形成可拦截围栏,第二过滤板1222上铺设有第二过滤层1402,第二过滤层1402由第二硬质滤料铺设设定厚度形成,该第二硬质滤料的粒径为d2,该第二硬质滤料可选用粒径为d2的河卵石。

第三截留层1003设置在第二截留层1002的下方距离为h2的位置,包括第三过滤板1223、第三拦截板1243,该第三过滤板1223向外伸出的宽度为w3,第三过滤板1223上均匀分布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直径为d3,第三过滤板1223的外侧设置有自第三过滤板1223向上延伸的第三拦截板1243,该第三拦截板1243形成可拦截围栏,第三过滤板1223上铺设有第三过滤层1403,第三过滤层1403由第三硬质滤料铺设设定厚度形成,该第三硬质滤料的粒径为d3,该第三硬质滤料可选用粒径为d2的河卵石。

其中,w1<w2<w3,d1>d2>d3,d1>d2>d3。

截留净化装置还可设置排水区,排水区设置在收集净化区的下方,用于盛接并排放自收集净化区流下的水。排水区包括挡水装置200,挡水装置200的内侧面自最底层的截留层100外侧向下延伸,并向内倾斜,使水排出时趋向内侧,避免影响河道内的水生植物等。可选地,挡水装置200的内侧表面为向内凸起的弧面210,可消除死角,有助于排水,避免污水滞留。挡水装置200的实施方式可为多种,本实施方式中,挡水装置200设置为板状挡水板,挡水板的上侧可延伸至最底层截留层100的底部,下侧向排水区的内侧倾斜,挡水板整体为弧形板,其凸弧面210朝向排水区内侧。

排水区内还设置有过滤装置300,过滤装置300位于最底层的截留层100的下方,该过滤装置300包括若干可拆卸的过滤条310,过滤条310可由纤维丝制成,可使污染物粘附在过滤条310上,各过滤条310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设定高度,形成过滤装置300,可对自收集净化区流下的污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当过滤条310上附着的污染物过多时,可拆出清洗,以便重复利用。过滤条310设置的密度可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排水区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板400,可减缓排水的流速,排水板400的外侧连接于挡水装置200的下侧,排水板400上设置有排水孔410,排水孔410的位置相对更靠近岸边,可使水竖向排放至岸边,避免影响河道内的水生植物等。

截留净化装置还可绿化区,可在河岸形成绿化景观。其实施方式为,在各截留层100的外侧设置种植槽160,种植槽160能够用于设置绿化植物,可在种植槽160底部设置孔洞,种植槽160内可直接栽种植物,或者放置带盆的盆栽,植物的种类可根据具体的绿化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种植槽16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多种,本实施方式中,截留层100的过滤板122向拦截板124外侧延伸一设定宽度,形成种植槽160的底板161,再在该底板161外侧设置纵向槽壁162,从而拦截板124、底板161、槽壁162共同围成种植槽160,底板161上开设孔洞,以便排水,避免长期浸水而影响种植槽160内的植物生长。

根据上述截留净化装置的其中一个方案,截留层100形成阶梯结构,因此,基于该结构形成的设置的绿化植物也形成了阶梯状绿化区,从而在河岸边形成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具体安装时,可在河岸现场施工,将该截留净化装置的内侧结构,如各截留层100的内侧、过滤装置300中过滤条310的内侧一端、排水区底部的排水板400内侧等,直接安装于河岸边的墙体或其他可固定安装的结构上,形成固定安装于河岸的截留净化装置。

或者,截留净化装置可设置纵向板500,各截留层100的内侧固定安装在纵向板500上,过滤装置300中过滤条310的一端连接于纵向板500,另一端连接于挡水装置200,形成水平延伸的结构,排水区底部的排水板400内侧连接纵向板500,外侧连接过滤装置300,从而,使得截留净化装置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可整体通过纵向板500安装在河堤r,不需要现场施工,便于整体安装和拆卸。

该截留净化装置可应用于雨水漫流入河的情况,城市内雨水收集系统相对完善,例如布置有雨水管网,而河道流经的地方,大部分在农村或野外,但这些地区很少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都是顺着路面、稻田蔓延至河内,每当下雨的时候,尤其是初雨,雨水会夹杂着大量的垃圾、尘土、油污等污染物顺着河岸直接排入河内,本发明提供的截留净化装置可用于截留雨水中夹杂的垃圾、尘土、油污等污染物,从而将污染物清除在源头,有效防止河道污染,减轻后续清理和养护的难度。

实施例二:

图4是截留净化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截留净化装置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去除了上述的绿化区,适用于没有沿河绿化需求的地区,截留净化装置其他部分结构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图5为截留净化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截留层100自内侧向外侧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从而使得污水的水流方向除了垂直向下的方向,还有水平倾斜方向,这样,使有助于增强污水的过滤效果。

图中以点划线表示水平面,定义截留层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具体实施过程中,α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其他结构的设置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截留净化系统(未图示),包括若干截留净化截留净化装置(参考上述实施例),各截留净化装置沿河岸铺设,截留层100自河岸向和中心方向伸出,布设的长度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可每隔一段长度设置一个间隙作为伸缩缝,可防止热胀冷缩对设施造成的损坏。例如,可以每间隔10m设置一个0.2m的间隙做伸缩缝。具体间隔长度和伸缩缝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铺设时,将收集净化区的最上层截留层100设置为低于河堤一个设定高度,从而盛接抛物线留下的污水,例如低于河堤0.3m左右,具体高度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该截留净化系统适用于污水、雨水漫流入河的情况,从而保护河道不受污染,减少后期修复或养护的难度。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