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2515发布日期:2019-12-13 19:3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



背景技术: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模态试验需要用激振器提供激振力,使用时需将激振器通过激振器挺杆与被测物体连接到一起,在实际使用场合,因为激振位置及高度的原因,很难通过固定长度的挺杆达到合适的激振角度,需配合举升装置一起来实现合适的激振角度和位置,使用十分不方便。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302009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激振器支架,包括底板、四根垂直固定在底板四端的导向柱、套接并可沿所述导向柱垂向移动且与所述底板平行布置的托板、以及放置且固定在所述底板与所述托板之间并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托板中间位置的机械调节系统,所述托板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机械调节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托板下表面中间位置的上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间位置的底座、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撑座和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杆结构、枢接于支撑杆结构上的螺杆、以及套接并啮合在所述螺杆前端且与支撑杆结构内侧一侧边固接的螺纹套管,所述螺杆后端部设有转动眼孔;所述支撑杆结构包括上杆体和下杆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但是现有激振器挺杆不便于高度调节,使用时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在调节高度时,挺杆本体容易转动,不利于调节角度,不便与被测物体连接,试验结束后,也不便于拆卸,降低试验效率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以解决现有激振器挺杆不便于高度调节,使用时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在调节高度时,挺杆本体容易转动,不利于调节角度,不便与被测物体连接,试验结束后,也不便于拆卸,降低试验效率的问题。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包括挺杆机构,调节机构,连接机构和底座,所述连接机构通过螺纹固定在挺杆机构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卡接在挺杆机构的外侧;所述底座设置在调节机构的下方,与调节机构为一体式,两侧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挺杆机构包括挺杆本体,滑杆和紧固螺纹,所述紧固螺纹开设在挺杆本体上方的外侧;所述滑杆焊接在挺杆本体的下方。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柱,滑槽,翼型螺栓和通孔,所述调节柱卡接在挺杆机构下端的外侧;所述通孔开设在调节柱的中间位置;所述滑槽采用两个,开设在通孔的两侧;所述翼型螺栓采用两个,通过螺纹固定在调节柱上方的两侧,末端贯穿至通孔的内部。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孔和六角环,所述连接孔开设在连接杆内部的中间位置,高度小于连接杆的高度,内侧设置有螺纹,直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所述六角环设置在连接杆的下方,与连接杆为一体式,设置有螺纹孔,直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与紧固螺纹匹配。

所述通孔高度小于调节柱的高度,直径大于挺杆本体的直径;所述滑槽的尺寸与滑杆的尺寸匹配,高度与通孔的高度相同;所述调节柱采用圆柱状,直径为通孔直径的三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翼型螺栓和挺杆本体的设置,松开翼型螺栓,上下移动挺杆本体到合适位置,旋紧翼型螺栓,达到调节挺杆高度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滑杆的设置,挺杆在进行高度调节时,滑杆在滑槽内运动,有效的避免挺杆本体出现转动的现象,利于调节激振器的角度,设置的滑杆还起到限制挺杆本体滑出通孔的作用,保证调节机构稳定运行。

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设置,连接机构下端与挺杆机构相连,上端与被侧物体相连,便于挺杆与被测物质的组装,设置的六角环有利于挺杆的拆卸,提高试验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设置,在底座的两侧设置螺纹孔,有利于挺杆与激振器相连,提高激振器固定的稳定性,保证激振器在试验过程中平稳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挺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挺杆机构,11-挺杆本体,12-滑杆,13-紧固螺纹,2-调节机构,21-调节柱,22-滑槽,23-翼型螺栓,24-通孔,3-连接机构,31-连接杆,32-连接孔,33-六角环,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激振器挺杆,包括挺杆机构1,调节机构2,连接机构3和底座4,所述连接机构3通过螺纹固定在挺杆机构1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2卡接在挺杆机构1的外侧;所述底座4设置在调节机构2的下方,与调节机构2为一体式,两侧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挺杆机构1包括挺杆本体11,滑杆12和紧固螺纹13,所述紧固螺纹13开设在挺杆本体11上方的外侧;所述滑杆12焊接在挺杆本体11的下方。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柱21,滑槽22,翼型螺栓23和通孔24,所述调节柱21卡接在挺杆机构1下端的外侧;所述通孔24开设在调节柱21的中间位置;所述滑槽22采用两个,开设在通孔24的两侧;所述翼型螺栓23采用两个,通过螺纹固定在调节柱21上方的两侧,末端贯穿至通孔24的内部。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杆31,连接孔32和六角环33,所述连接孔32开设在连接杆31内部的中间位置,高度小于连接杆31的高度,内侧设置有螺纹,直径小于连接杆31的直径;所述六角环33设置在连接杆31的下方,与连接杆31为一体式,设置有螺纹孔,直径小于连接杆31的直径,与紧固螺纹13匹配。

所述通孔24高度小于调节柱21的高度,直径大于挺杆本体11的直径;所述滑槽22的尺寸与滑杆12的尺寸匹配,高度与通孔24的高度相同;所述调节柱21采用圆柱状,直径为通孔24直径的三倍。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松开翼型螺栓23,上下移动挺杆本体11到合适位置,旋紧翼型螺栓23,达到调节挺杆高度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挺杆在进行高度调节时,滑杆12在滑槽22内运动,有效的避免挺杆本体11出现转动的现象,利于调节激振器的角度,设置的滑杆12还起到限制挺杆本体11滑出通孔24的作用,保证调节机构2稳定运行,连接机构3下端与挺杆机构1相连,上端与被侧物体相连,便于挺杆与被测物质的组装,设置的六角环33有利于挺杆的拆卸,提高试验效率,在底座4的两侧设置螺纹孔,有利于挺杆与激振器相连,提高激振器固定的稳定性,保证激振器在试验过程中平稳高效运行。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