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喷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7904发布日期:2019-11-27 18:4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轴喷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轴喷胶设备。



背景技术:

在汽车日常使用过程中,备胎盖板除支撑用户日常存放于行李箱的物品外,还用于遮挡下部备胎,车辆在行驶中一旦出现轮胎损坏情况,用户需要翻转掀开备胎盖板并取出其下部的备胎和工具袋,更换备胎以将车辆驾驶至修理厂。

为了而降低在行车过程中车身与备胎盖板之间的振动噪音,备胎盖板上通常会粘贴多个消音泡块,目前工厂中在备胎盖板上粘贴泡块的方法通常为:工人使用胶枪向泡块或备胎盖板上涂上粘胶,然后再将二者进行靠拢贴合。

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4503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汽车备胎盖板及汽车,包括备胎盖板板材和设置在所述备胎盖板板材上端的备胎盖板面料,所述备胎盖板板材下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板材和设置在所述加强板板材上端的加强板上面料,其中,所述备胎盖板板材和加强板板材均采用pp蜂窝板,所述备胎盖板面料和加强板上面料均采用pet起绒面料。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工人手动进行涂胶,手动进行贴合,每次只能专注于一个加工步骤,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速度,限制了备胎盖板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替代人工加工、多个加工步骤交错进行以降低工人等待时间,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三轴喷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三轴喷胶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并列设置有两个加工单元,两个所述加工单元交错进行加工,所述加工单元包括用于定位泡块的定位机构、用于定位备胎盖板的压实机构以及用于喷胶的喷胶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带动泡块进入所述喷胶机构进行喷胶,然后远离所述喷胶机构,回到所述压实机构的下方;

所述喷胶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远离所述压实机构的多个胶枪;

所述压实机构包括升降设置在所述机架内的压实板,备胎盖板卡接设置在所述压实板的下端面,所述压实板带动备胎盖板垂直靠近泡块并与之进行粘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泡块放置在前一个加工单元的定位板内,将备胎盖板卡接在压实板内,定位板带动泡块进入到胶枪附近进行涂胶,然后回到压实板的下方,压实板带动备胎盖板下降,与涂了胶的泡块进行粘贴。在前一个加工单元进行涂胶和压实的操作时,工人转移到后一个加工单元内重复上述泡块与备胎盖板的定位安装,然后回到前一个加工单元,取出粘贴完成的备胎盖板,再重新放入新的泡块和备胎盖板,转移到后一个加工单元处,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不间断地循环加工。两个加工单元的并列设置使得工人能及时转移,配合胶枪自动打胶,能同时兼顾两个备胎盖板的加工,且交错地加工设置减少了工人等待的时间,充分利用了一个备胎盖板加工等待的间隙去完成另一个备胎盖板的加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备胎盖板的加工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内于所述压实板远离所述胶枪的一侧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上固定有安全光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光栅便于提醒以及警示工人操作过程中不要将身体部位伸入到危险区域,有利于提高生产安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于所述定位板的下方固定有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远离所述胶枪的一侧超出所述安全光栅,所述上料架远离所述胶枪的一端固定有操作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定位板上放置泡块或控制操作按钮时,位于机架外,便于工人在两个加工单元之间转移,同时兼顾两个备胎盖板的加工,同时还降低了工人的身体部位进入到机架内的几率,提高生产安全。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加工单元之间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方的挂架,所述挂架用于悬挂所述胶枪的热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胶枪的热熔管均放置在挂架上,能有效避免缠绕,便于工人定期检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板内螺纹穿设有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架内的丝杆,所述上料架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驱动丝杆来回转动或停止,控制定位板沿着丝杆的轴线方向在压实板和胶枪之间来回滑移、完成上料、涂胶和粘贴等步骤,减少人工定位的操作,有利于提高粘贴速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实板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板关于所述压实板的中心处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备胎版放置在两个卡接板的中间,完成备胎盖板与压实板的安装,通过压实板下降带动备胎盖板靠近泡块,无需工人操作,既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还有利于提高粘贴的精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实板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所述机架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固定有压实气缸,所述压实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实板固定且垂直指向所述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实气缸的工作驱动压实板垂直升降,使备胎盖板压实在定位板的泡块上,替代人工粘贴,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架的周侧固定有多个防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将上料架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用于保障工人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两个并列设置的加工单元便于工人同时兼顾两个备胎盖板的自动加工,通过定位板、压实板和胶枪的配合,替代原始的人工打胶粘贴,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

(2)两个加工单元的交错进行减少了工人的等待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加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三轴喷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定位板;3、胶枪;4、压实板;5、支柱;6、安全光栅;7、上料架;8、操作按钮;9、挂架;10、丝杆;11、伺服电机;12、卡接板;13、连接板;14、压实气缸;15、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三轴喷胶设备,包括机架1和上料架7,上料架7长于机架1且位于机架1的下方。机架1的一端固定有多个支柱5,支柱5上固定有安全光栅6,上料架7与机架1远离安全光栅6的一端对齐设置,使得上料架7靠近安全光栅6的一端超过安全光栅6且固定有多个操作按钮8。长于机架1设置的上料架7便于工人在机架1外进行上料和其他操作控制,避免工人的身体部位进入到安全光栅6内,如果工人的身体进入到安全光栅6内,则设备紧急停止,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上料架7的周侧固定有多个防护板15,在设备工作时,防护板15了工人直接接触到设备内工作的零部件,从而保障了生产安全。

参照图1,上料架7内沿其长度方向往复滑移设置有定位板2,定位板2内螺纹穿设有丝杆10,上料架7内固定有用于驱动丝杆10转动的伺服电机11,上料架7内于定位板2的下方还固定有抵接在定位板2下端面的两个滑板,两个滑板分别位于丝杆10的两侧且与丝杆10平行设置。伺服电机11工作,驱动丝杆10转动,定位板2由于受到滑板的抵接,从而沿着丝杆10的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实现滑移。

参照图1,机架1内于定位板2的上方升降设置有用于卡接备胎盖板的压实板4,压实板4和定位板2均为长方体状且二者相互平行,压实板4的面积小于定位板2的面积。压实板4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1内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平行于压实板4设置,连接板13的上端面固定有压实气缸14,压实气缸14的活塞杆垂直指向压实板4且固定在压实板4上端面的中心处。压实板4的上端面于压实气缸14的活塞杆周侧固定有多个穿设连接板13的导向杆,导向杆优选为四个且均平行于压实气缸14的活塞杆设置。

参照图1,机架1内于远离压实板4的一端固定有一个或多个胶枪3,两个加工单元的加工操作交错设置,当工人将泡块放置在前加工单元内的定位板2上端面,该定位板2带动泡块进入到胶枪3的下方,胶枪3给泡块的上端面涂上胶。此时,工人到后一个加工单元,放置泡块到后加工单元的定位板2上端面,等到将该定位板2送入到胶枪3附近后,前加工单元内之前已对泡块涂了胶的定位板2往回滑移,直到进入到压实板4的正下方停止,工人此时回到前加工单元处,等待压实板4带动备胎盖板下降,与泡块进行粘连后将备胎版取出,然后快速更换新的泡块和备胎盖板,再转移到后加工单元进行同样的操作。

参照图1,两个加工单元的交错设置使得在涂胶和压实过程中工人无需等待,可同时完成两个加工单元的操作流程,极大地提升了加工的效率。

参照图1,靠近机架1中心处的两个胶枪3之间设置有固定在机架1内的挂架9,多个胶枪3的热熔管均有序悬挂在挂架9上,能有效避免缠绕,便于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便于工人进行检修、维护。

参照图1,压实板4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接板12,卡接板12的截面呈倒“c”字形,两个卡接板12关于压实板4的中心处对称设置。工人将备胎盖板卡入到两个卡接板12之间,通过压实板4的下降带动备胎盖板下降靠近泡块,通过压实板4与定位板2的配合完成自动压实粘贴,大大提高了粘贴的精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工人将泡块放置在前一个加工单元的定位板2内,将备胎盖板卡接在压实板4内,定位板2带动泡块进入到胶枪3附近进行涂胶,然后回到压实板4的下方,压实板4带动备胎盖板下降,与涂了胶的泡块进行粘贴。在前一个加工单元进行自动涂胶和自动压实的操作时,工人转移到后一个加工单元内重复上述泡块与备胎盖板的定位安装,然后回到前一个加工单元,取出粘贴完成的备胎盖板,再重新放入新的泡块和备胎盖板,转移到后一个加工单元处,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不间断地循环加工。

本实用新型通过并列设置的两个加工单元使得工人同时操作两个备胎盖板的加工,并通过加工的交错进行减少工人等待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备胎盖板的加工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