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329发布日期:2019-11-19 21:1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科研实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很大,解决粮食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指标,水稻作为一种主食其产量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一部分,为了提高水稻的成活率以及产量,会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对水稻进行脱壳处理,需要对水稻一端的胚进行实验。

然而,现有的水稻脱壳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手工剥壳的方式剥壳效率较低,研磨的方式又容易导致水稻的胚被损坏。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表面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呈纵向设置的颗粒槽且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之间水平放置有拨料杆,两组所述滑槽之间还设有脱壳板,所述脱壳板的两侧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脱壳板下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组呈横向设置的打磨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颗粒槽内部呈弧形结构且底部开设有腔道,所述腔道的末端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颗粒槽的宽度大于颗粒槽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打磨条的表面呈凹凸相间结构且表面还铺设有防护膜,所述防护膜采用橡胶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脱壳板的上表面还安装有推动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设计的脱壳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水稻颗粒进行脱壳处理,提高了脱壳效率。

2.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脱壳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颗粒槽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磨条结构图。

图中:1-基板,2-存放槽,3-颗粒槽,4-滑槽,5-拨料杆,6-脱壳板,7-打磨条,8-腔道,9-出料口,10-防护膜,11-推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伤胚水稻转基因脱壳装置,包括:基板1,基板1上表面开设有存放槽2,存放槽2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组呈纵向设置的颗粒槽3且两侧开设有滑槽4,滑槽4之间水平放置有拨料杆5,两组滑槽4之间还设有脱壳板6,脱壳板6的两侧滑动设置在滑槽4内,脱壳板6下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组呈横向设置的打磨条7,将需要进行脱壳的水稻倒置在存放槽2内,然后通过滑动拨料杆5将水稻拨动至颗粒槽3内,并将多余的水稻颗粒剥离出,然后使用者手持推动把手11,并按压脱壳板6使脱壳板6的打磨条7与水稻颗粒的表面相接触,由于水稻颗粒的两端小于中部,打磨条7与水稻颗粒中部相接触,不会伤到位于端口的胚,达到保护的目的,然后来回推动脱壳板6对水稻进行脱壳处理,操作简单且实用。

附注1:颗粒槽3内部的宽度大于水稻颗粒,颗粒槽3的深度率小于水稻的高度。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颗粒槽3内部呈弧形结构且底部开设有腔道8,腔道8的末端设有出料口9,在脱壳的过程中水稻颗粒的碎屑从腔道8进入并通过出料口9排出。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颗粒槽3的宽度大于颗粒槽3的深度。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打磨条7的表面呈凹凸相间结构且表面还铺设有防护膜10,防护膜10采用橡胶材料,对打磨条7设计为凹凸相间结构可以提高水稻表面的摩擦力,并设计有防护膜可以水稻颗粒达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地,如图1所示:脱壳板6的上表面还安装有推动把手11。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将需要进行脱壳的水稻倒置在存放槽2内,然后通过滑动拨料杆5将水稻拨动至颗粒槽3内,并将多余的水稻颗粒剥离出,然后使用者手持推动把手11,并按压脱壳板6使脱壳板6的打磨条7与水稻颗粒的表面相接触,由于水稻颗粒的两端小于中部,打磨条7与水稻颗粒中部相接触,不会伤到位于端口的胚,达到保护的目的,然后来回推动脱壳板6对水稻进行脱壳处理,操作简单且实用。

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农业科研实验技术领域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