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4162发布日期:2020-04-03 14:3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覆膜砂成型工序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弥漫在加工车间中,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如何去除车间内的粉尘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通常采用一台大马力的除尘风机抽取过车间内的空气,将车间内的含粉尘的空气排出到车间外部,然后由于车间内空气的负压,导致外接新鲜空气进入到车间内,从而实现了新鲜空气与含粉尘空气之间的交换,降低了车间内粉尘含量,进而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健康。

但是,现有的除尘方法虽然能够将车间内的粉尘排出,但是,污染了车间外部的空气,进而产生了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以降低二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进风通道、第二进风通道、第一喷淋室以及所述第二喷淋室,其中,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为水平设置的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首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为竖直设置的进风通道,且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喷淋室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喷淋室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室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喷淋室的另一端为出风口;

所述第一喷淋室以及所述第二喷淋室内的顶部设有喷淋头。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末端还被倾斜设置的挡板封闭;

所述挡板位于第二喷淋室的下方,所述挡板的顶部边缘与第二喷淋室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所述挡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第一喷淋室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

所述挡板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在所述挡板上成列设置;且每一列的通风孔沿着所述挡板的倾斜方向设置;

相邻两行的通风孔之间还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喷淋室的底部侧壁的端部设有漏液通道。

可选的,所述挡板的下方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第一喷淋室的底部侧壁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侧壁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二喷淋室远离所述第一喷淋室的一端还与出风通道连接;

所述出风通道的末端设有排风扇。

可选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底部侧壁高于所述第二喷淋室的底部侧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一进风通道后,较大颗粒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沉降,然后进过第一次沉降后的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后,在第二进风通道内进行二次沉降,然后经过二次沉降后的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一喷淋室由第一喷淋室中的喷淋头喷淋出的水进行除尘处理,然后进入第二喷淋室中的喷淋头喷淋出的水进行除尘处理,可以将粉尘保留在除尘装置中,进而可以避免含粉尘空气排出到车间外部,避免了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进风通道10、第二进风通道30、第一喷淋室50以及所述第二喷淋室70,其中,

所述第一进风通道10为水平设置的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10的末端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0的首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0为竖直设置的进风通道,且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0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室7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喷淋室70的另一端为出风口;

所述第一喷淋室50以及所述第二喷淋室70内的顶部设有喷淋头51。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在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一进风通道10后,由于粉尘颗粒与空气的密度不同,因此,粉尘颗粒与空气在运动时粉尘颗粒会以抛物线形的运动轨迹产生沉降,因此较大颗粒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沉降,进而落在第一进风通道10内的底部内壁上。

然后进过第一次沉降后的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30后,在第二进风通道30内进行二次沉降,由于第二进风通道30为垂直设置的,因此,沉降的效率更高,可以用于沉降体积更小的粉尘颗粒。

然后经过二次沉降后的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一喷淋室50由第一喷淋室50中的喷淋头51喷淋出的水进行除尘处理。含粉尘空气中未被沉降的粉尘颗粒,与喷淋头51喷淋出的水雾结合,粉尘与水雾颗粒结合,进而与其它粉尘碰撞粘连,进而形成更大尺寸的颗粒,较大尺寸的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沉降现象。

然后,第一次喷淋后的含粉尘空气进入到第二喷淋室70中,第二喷淋室70中的喷淋头51喷淋出的水对含粉尘空气进行除尘处理。经过两次沉降、两次喷淋处理,可以将粉尘保留在除尘装置中,进而可以避免含粉尘空气排出到车间外部,避免了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为了使粉尘颗粒充分沉降,第一进风通道10的长度为第一进风通道10直径的6-10倍;第二进风通道30的高度为第二进风通道30内径的8-15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喷淋产生的水粉尘混合物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30内,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0的末端还被倾斜设置的挡板90封闭;

所述挡板90位于第二喷淋室70的下方,所述挡板90的顶部边缘与第二喷淋室70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所述挡板90的底部边缘与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

所述挡板90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91。

示例性的,经过第二次沉降后的含粉尘空气穿过通风孔91进入到第二喷淋室70中,第二喷淋室70中的喷淋头51喷洒水雾,水雾将粉尘凝结成大团的颗粒,进而产生沉降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进过第二次沉降后的空气进入到第一喷淋室50中,所述通风孔91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膜砂成型车间除尘装置中挡板9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的避免喷淋产生的水粉尘混合物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30内,所述通风孔91在所述挡板90上成列设置;且每一列的通风孔91沿着所述挡板90的倾斜方向设置;

相邻两行的通风孔91之间还设有凹槽93。

如图2所示,图2中挡板90上部的边缘与第二喷淋室70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图2中挡板90的下部的边缘与第一喷淋室50的底部侧壁边缘连接,且挡板90将第二进风通道30与第一喷淋室50之间分隔开,二者仅通过通风孔91连通。第二通孔为穿透挡板90的通风孔91。且通风孔91成行设置,每一行的沿着挡板90的倾斜方向从高到低设置。凹槽93设置在各行通风孔91之间的间隙处,因此,通风孔91与凹槽93不连通,凹槽93内的水粉尘混合物不会经过通风孔91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30中。

部分穿过通风孔91进入到第二进风通道30内的水粉尘混合物,可以在第二进风通道30内与所沉降的粉尘颗粒粘接,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沉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排出水粉尘混合物,以及提高第一喷淋室50中的沉降效率,所述凹槽93靠近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底部侧壁的端部设有漏液通道95。

示例性的,水分粉尘混合物沿着凹槽93向下流动,进而穿过漏液通道95进入到第一进风通道10中,进而可以在第一进风通道10的入口处向下流动,进而使粉尘与水粘接,更加利于粉尘的沉降。

在实际应用中,漏液通道95可以为在水平面内延伸,且延伸方向垂直于凹槽93中水粉尘混合物的流动方向的条状通孔,进而可以在第一进风通道10的入口处形成水幕,进而使粉尘与水粘接,更加利于粉尘的沉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延长含粉尘空气在除尘装置中的运动距离,所述挡板90的下方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从所述挡板90靠近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底部侧壁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30的侧壁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空气快速流动,所述第二喷淋室70远离所述第一喷淋室50的一端还与出风通道100连接;

所述出风通道100的末端设有排风扇10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水粉尘混合物在排风扇101的作用下从出风通道100流出,所述出风通道100的底部侧壁高于所述第二喷淋室70的底部侧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