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208发布日期:2020-02-14 16:1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淀池。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中使用的混凝土罐车,每天在运输完混凝土后都必须对混凝土罐车的内部进行清理,通过向罐内注入清水或二次利用的水快速旋转对罐内进行清洗,清洗出来的污水会先经过砂石分离机分离出污水中的石块和沙子,最后,排出溶解有水泥的污水,含有水泥的污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清理掉污水中含有的水泥,使水重新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以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46995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泥斗和排泥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池体的顶部,所述泥斗位于池体的底部,排泥管的进料端与泥斗连接,池体的侧壁还设置有集水区,集水区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池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将污水通过进水管流入沉淀池的中心位置,随着污水越来越多,污水将从沉淀池中心位置流向沉淀池的边缘,在此过程中,污水将依次经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对污水进行三重过滤,这样可以将污水中的多数杂质过滤到沉淀池中心位置的泥斗内,少数过滤到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第二滤网与第三滤网、第三滤网与沉淀池侧壁之间,然后通过排泥管排出泥斗中的沉淀物,这样对沉淀物进行了处理,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保证了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泥管将泥斗中的沉淀物排出了沉淀池,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未能及解决将沉淀池其他位置的沉淀物排出沉淀池,清理不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沉淀池中的沉淀物清理的更加干净的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的高度均低于池体的边沿高度,所述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将池体分割为初级沉淀区、中级沉淀区和末级沉淀区,所述初级沉淀区、中级沉淀区和末级沉淀区的池底沿第一隔墙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初级沉淀区池底高的一端不高于中级沉淀区的池底低的一端,所述中级沉淀区的池底高的一端不高于末级沉淀区的池底低的一端,所述池体于初级沉淀区池底位置高的一侧上设置有通入污水的污水管,所述第一隔墙在中级沉淀区的池底低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隔墙在末级沉淀区的池底低的一端处均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塞柱,所述初级沉淀区的池底上于位置低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置有孔塞,所述池体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吸水端通过水管连通末级沉淀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沉淀池使用时,将污水通入初级沉淀区,污水沿初级沉淀区倾斜的池底流下,并在初级沉淀区中进行沉淀,当初级沉淀区被污水充满后,污水将漫过第一隔墙并沿中级沉淀区倾斜的池底流下,污水将在中级沉淀区进行沉淀,当中级沉淀区被污水充满后,污水漫过第二隔墙并沿中级沉淀区倾斜的池底流下,污水将在末级沉淀区中进行沉淀,这样污水中的沉淀物会尽可能多的沉淀在初级沉淀区中,各沉淀区中的沉淀物也尽可能多的会沉淀在池底位置低的一端,这样,初级沉淀区中的多数沉淀物将与排污口均处于初级沉淀区池底位置低的一端,中级沉淀区中的多数沉淀物将汇集在第一隔墙的通孔处,末级沉淀区中的多数沉淀物将汇集到第二隔墙的通孔处,当沉淀池日常清理沉淀物时,首先,拔出初级沉淀区池底上排污口内的塞柱,初级沉淀区内的水将会携带沉淀物从排污口流出,然后将塞柱重新装入排污口,并拔出第一隔墙上的通孔内的塞柱,中级沉淀区中的水由于压差将会携带沉淀物从第一隔墙上的通孔流入到初级沉淀区,最后重新将塞柱装入第一个墙上的通孔内并拔出第二个墙上通孔内的塞柱,末级沉淀区中的水将会携带沉淀物从第二隔墙上的通孔流入到中级沉淀区,重新将塞柱塞入第二个墙上的通孔内,这样将末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清理到中级沉淀区,再将中级沉淀区的沉淀物清理到初级沉淀区,最终通过初级沉淀区池底上的排污口将沉淀物排出沉淀池,日常进行上述操作即可清理多数沉淀物,当沉淀池中的沉淀物堆积过多时,可拔出所有塞柱,使初级沉淀区中的水携带初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从排污口流出,中级沉淀区中的水携带中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流到初级沉淀区,末级沉淀区中的水携带末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流到中级沉淀区,再经中级沉淀区到达初级沉淀区,使所有的沉淀物均从排污口排出,这样方便清理沉淀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柱和孔塞的端部均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池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带动塞柱和孔塞来实现通孔和排污口的闭合,这样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连通末级沉淀区的一端设置有浮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连通末级沉淀区的一端将会浮在水面上,在水泵抽水时,水泵会一直抽取末级沉淀区内最顶层的水,这样,不仅减少了抽出的水中的沉淀物,减少水泵造成损伤,而且末级沉淀区池底上的沉淀物也不会因为水泵的吸力发生运动而重新使水浑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墙的顶部在所述初级沉淀区池底位置低的一侧、第二隔墙的顶部在末级沉淀区池底位置高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均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初级沉淀区中的水位到达第一隔墙上的缺口时,初级沉淀区中的污水必须流到初级沉淀区池底位置低的一侧才能将通过缺口并经过过滤罩流到中级沉淀区中,这样使沉淀物尽量聚集在初级沉淀区池底位置低的一端,使沉淀物与排污口处于同一位置,同理,中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也将尽量汇集在中级沉淀区池底低的一端,使沉淀物尽可能汇集到第一隔墙上的通孔处,末级沉淀区中的沉淀物也将尽量汇集到末级沉淀区池底低的一端,使沉淀物汇集到第二隔墙上的通孔处,这样沉淀池在打开塞柱进行清理时,沉淀物可第一时间被清理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上位于污水管正下方设置有呈梯形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斜边上设置有沿背离池底方向延伸的挡板,所述缓冲板水平边长度长的一侧抵接池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通过污水管进入到初级沉淀区时,污水将会沿缓冲板流到初级沉淀区,这样,减小了污水对初级沉淀区的冲击,使得池体内的水不易重新变浑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远离底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分流板,多个所述分流板呈扇形分布在缓冲板上,每个所述分流板所在平面均垂直于分流板所在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污水管流出的污水沿缓冲板流动时将分布的更加分散且更加均匀,这样新通入的污水对水面造成的冲击将更加小,使得池体内的水不易重新变浑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底相对平行的两侧边沿上均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均滑动设置有多个导环,多个所述导环之间设置有遮盖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淀池正常使用时,通过多个导环可带动遮盖网沿导杆滑动,使遮盖网遮盖整个沉淀池,这样避免外界杂物落入沉淀池中,同时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失足落入水中,在需要时,可通过多个导环可将遮盖网收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杆两端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设置有限位杆,位于导杆两端的所述导环上均对应限位杆设置有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盖网遮盖整个沉淀池后,使得导杆两端的导环通过插孔与限位杆插接,此时导环位置固定,遮盖网不易发生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较为简单的清理掉污水池中的沉淀物;

2.所有塞柱均有气缸带动,清理过程中不需要收合遮盖网,使用方便;

3.遮盖网可防止外界杂物落入沉淀池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意在展示池体内部结构。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意在展示沉孔、插孔和限位件。

图中,1、初级沉淀区;11、污水管;12、排污口;121、孔塞;13、缓冲板;131、挡板;132、分流板;2、中级沉淀区;3、末级沉淀区;31、水泵;311、水管;312、浮动块;4、第一隔墙;41、通孔;42、塞柱;43、气缸;44、缺口;45、过滤网;46、第二隔墙;5、导杆;51、导环;511、遮盖网;52、沉孔;53、插孔;54、限位杆;6、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沉淀池,包括池体6,池体6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46,其中第一隔墙4和第二隔墙46与池体一体设置将池体划分为初级沉淀区1、中级沉淀区2和末级沉淀区3,初级沉淀区1、中级沉淀区2和末级沉淀区3的池底沿第一隔墙4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初级沉淀区1、中级沉淀区2和末级沉淀区3三等分设置。

参照图2,初级沉淀区1池底高的一端不高于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低的一端,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高的一端不高于末级沉淀区3的池底低的一端,第一隔墙4在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低的一端处设置有通孔41,第二隔墙46在末级沉淀区3的池底低的一端处也设置有通孔41,本实施例中,初级沉淀区1池底高的一端与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低的一端平齐,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高的一端与末级沉淀区3的池底低的一端平齐,通孔41分别对应设置在初级沉淀区1池底与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平齐处、中级沉淀区2的池底与末级沉淀区3的池底平齐处。

参照图2,通孔41内设置有塞柱42,塞柱42均由气缸43带动,气缸43分别设置在初级沉淀区1和中级沉淀区2的池壁上,第一隔墙4在初级沉淀区1池底位置低的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缺口44,第二隔墙46在末级沉淀区3池底位置高的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缺口44,缺口44内均设置有过滤网45,本实施例中,塞柱42与通孔41之间为过盈配合,气缸43采用smc品牌型号为cdm2b40-150防水气缸。

参照图2与图3,初级沉淀区1在池底位置高的一侧的池体6上设置有通入污水的污水管11,在池底位置低的一侧的池底上设置有排污口12,池体6位于污水管11的正下方设置有呈梯形且上面设有多个分流板132的缓冲板13,缓冲板13的斜边上均背离池底延伸设置的挡板131,缓冲板13水平边长度长的一侧抵接初级沉淀区1池底,缓冲板13水平边边长度长的一侧抵接池底,多个分流板132呈扇形分布在缓冲板13上,排污口12内设置有由气缸43带动的孔塞121,气缸43设置在池体6上,本实施例中,孔塞121与排污口12过盈配合。

参照图1,末级沉淀区3的边缘上设置有抽水泵31,抽水泵31的吸水端通过水管311连通末级沉淀区3,水管311连通末级沉淀区3的一端设置有浮动块312,本实施例中,浮动块312由泡沫塑料制成。

参照图2,初级沉淀区1和末级沉淀区3在平行第一隔墙4的边缘上均设置有导杆5,每个导杆5上均滑动设置有多个导环51,多个导环51之间设置有遮盖网511(结合图1所示),参照图4,两个导杆5两端的周壁上均设置有沉孔52,沉孔52中插接有限位杆54,位于导杆5两端的导环51上对应限位杆54设置有插孔53,当导环51通过插孔53与限位杆54插接时,导环位置固定,本实施例中,限位杆54为螺杆,沉孔5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螺杆配合的内螺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该沉淀池使用时,将污水通过污水管11缓冲板13持续通入初级沉淀区1,污水将沿缓冲板13流入沉淀池中,此过程中,污水将被分流板132分割为均匀的多个水流流入初级沉淀区1,然后,污水沿初级沉淀区1倾斜的池底流下,并在初级沉淀区1中进行沉淀,当初级沉淀区1被污水充满后,污水将通过第一隔墙4上的缺口44和过滤罩流入中级沉淀区2并沿中级沉淀区2倾斜的池底流下,污水将在中级沉淀区2进行沉淀,当中级沉淀区2被污水充满后,污水通过第二隔墙46上的缺口44和过滤罩并沿中级沉淀区2倾斜的池底流下,污水将在末级沉淀区3中进行沉淀。

污水注入完成后,沿导杆5滑动导环51,使遮盖网511遮住整个沉淀池,最后用限位杆54连接沉孔52与插孔53对导杆5两端的导环51进行定位,沉淀过程中,污水中的多数沉淀物会尽可能多的沉淀在初级沉淀区1中,各沉淀区中的沉淀物也尽可能的会沉淀在池底位置低的一端。

当沉淀池日常清理沉淀物时,控制气缸43拔出初级沉淀区1池底上排污口12内的塞柱42,初级沉淀区1内的水将会携带沉淀物从排污口12流出,排出初级沉淀区1中的沉淀物,然后通过气缸43将塞柱42重新装入排污口12,再拔出第一隔墙4上的通孔41内的塞柱42,中级沉淀区2中的水由于压差将会携带沉淀物从第一隔墙4上的通孔41流入到初级沉淀区1,将中级沉淀区2中的沉淀物排到初级沉淀区1,最后重新将塞柱42装入第一个墙上的通孔41内并拔出第二个墙上通孔41内的塞柱42,末级沉淀区3中的水将会携带沉淀物从第二隔墙46上的通孔41流入到中级沉淀区2,将末级沉淀区3中的沉淀物排到中级沉淀区2中,重新将塞柱42塞入第二个隔墙上的通孔41内,日常进行上述操作即可清理多数沉淀物。

当沉淀池中的沉淀物堆积过多时,拔出所有塞柱42,使初级沉淀区1中的水携带初级沉淀区1中的沉淀物从排污口12流出,中级沉淀区2中的水携带中级沉淀区2中的沉淀物流到初级沉淀区1,末级沉淀区3中的水携带末级沉淀区3中的沉淀物流到中级沉淀区2,再经中级沉淀区2到达初级沉淀区1,使所有的沉淀物均从排污口12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