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710发布日期:2020-01-24 11:2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精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



背景技术:

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

香精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称量配制、搅拌均质、静置和检验等流程,在搅拌均质的过程中,需要将液体和固体的原料放入小型高速混合机中,对香精原料进行混合和搅拌,而对于香精原料搅拌的均匀与否将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小型高速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1和控制箱2,所述混合机本体1安装于所述控制箱2顶端且混合机本体1内开设有搅拌腔3,所述混合机本体1顶端开设有与搅拌腔3相通的入料口4和且底端开设有与搅拌腔3相通的出料口5,所述搅拌腔3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7,所述第一搅拌机构6设置于所述搅拌腔3内底部,用于将固体原料打碎的第二搅拌机构7设置于所述搅拌腔3侧壁,所述第二搅拌机构7包括第二搅拌轴11和若干个单片搅拌叶13,所述第二搅拌轴11沿混合机本体1径向转动连接于所述搅拌腔3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且与安装于控制箱2内的第二驱动电机25的驱动轴相连,若干个所述单片搅拌叶13沿第二搅拌轴11轴向层叠套设于所述第二搅拌轴11外侧,且若干个所述单片搅拌叶13沿所述第二搅拌轴11周向均匀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香精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时,由于香精原料中的固体原料密度比液体原料密度大,故固体原料沉至搅拌腔底面,但因为第二搅拌机构设置于搅拌腔侧壁,单片搅拌叶不能完全对位于搅拌腔底面的固体原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原料搅拌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使混合机对香精原料搅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包括混合机本体和控制箱,所述混合机本体开设有搅拌腔且开设有与搅拌腔相通的入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搅拌腔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搅拌腔内且顶端伸出所述混合机本体顶端的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第一搅拌叶、设置于混合机本体顶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搅拌轴顶端用于驱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搅拌腔内的第二搅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搅拌轴顶端的第二搅拌叶、设置于控制箱内且与连接于所述第二搅拌轴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搅拌叶设为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凹面朝向第二搅拌轴旋向的弧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腔底部,并将第二搅拌叶设置为设为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凹面朝向第二搅拌轴旋向的弧形,使第二搅拌叶在搅动搅拌腔内的液体原料时,第二搅拌叶的凹面对液体原料产生朝向第二搅拌轴轴心位置的推力,使液体原料在搅拌腔内形成由四周到中心再流向顶端或底端的循环方式,液体原料带动固体原料移动到轴心位置并经过第二搅拌叶搅拌并打碎,并将打碎后的固体原料推向搅拌腔顶端进行混合和再次搅拌,使搅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叶的凹面倾斜向上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搅拌叶对液体原料朝向搅拌腔顶端的推力加强,增强液体原料在搅拌腔内的循环效果,使搅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搅拌机构还包括罩设于第二搅拌叶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侧面开设有用于将原料吸入壳体内部的吸入口且顶部开设有用于将打碎后的原料推出壳体外部的推出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搅拌叶外侧套设壳体,使液体原料在搅拌腔内进行循环流动时,减小液体原料的流动时的截面积,并使壳体对液体原料的流向进行导向,使液体原料在搅拌腔内的循环效果增强,使搅拌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出口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原料阻挡在壳体内的滤板,所述滤板开设有若干个贯穿滤板的滤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的推出口设置滤板,使未经搅拌和未完全搅拌均匀的固体原料不易被推出壳体,固体原料和一部分未通过滤孔的液体原料在接触滤板顶面时,固体原料和一部分未通过滤孔的液体沿滤板和壳体的内壁进行运动并形成循环,在壳体内部被搅拌均匀后再被第二搅拌叶推出壳体,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使搅拌更加均匀,也提高了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板设置为凹面朝向所述搅拌腔底端的弧形且所述壳体内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搅拌轴的轴心方向弯曲的弧形包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滤板设置为弧形,并在壳体内壁设置弧形包边,使液体原料在接触滤板和弧形包边时,使滤板和弧形包边对液体原料进行导向,使液体原料和固体原料在壳体内的循环效果更强,进一步提升了混合机的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板底面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清理杆,所述壳体位于顶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杆,所述滤板顶面开设若干有与清理杆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滤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杆,且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相配合使所述清理杆抵接或远离所述第二搅拌叶顶端,所述滤板顶面固定连接有用于使滤板在所述搅拌腔内倒入液体原料后向上浮起的气腔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滤板顶面设置气腔壳,使滤板在搅拌腔内倒入液体原料后向上浮起,使清理杆接触不到第二搅拌叶,在混合机本体完成对原料的搅拌后,混合机本体内的液体原料从出料口排出时,滤板下沉并带动清理杆与第二搅拌叶接触,此时再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搅拌叶周向旋转,由于第二搅拌叶倾斜设置,在接触到清理杆使对清理杆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滤板不断发生振动,进一步将滤板上残余的原料震落,完成对滤板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杆设置为弹性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清理杆设置为弹性杆,使清理杆与第二搅拌叶发生碰撞时,减少因清理杆与第二搅拌叶碰撞过于剧烈而发生清理杆或者第二搅拌叶发生损坏的情况,增加机构的使用寿命,并减小清理杆与第二搅拌叶碰撞时发出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腔壳设置为环形且沿滤板周向设置于滤板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环形的气腔沿周向设置于滤板表面,使滤板在上浮时更加平稳,滤板边缘位置不易卡在壳体内侧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第二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腔的底端,第二搅拌叶对液体原料进行搅拌时,液体原料在搅拌腔和壳体内形成循环,使混合机搅拌更加均匀,也使成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小型高速混合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混合机本体;2、控制箱;3、搅拌腔;4、入料口;5、出料口;6、第一搅拌机构;7、第二搅拌机构;8、第一搅拌轴;9、第一搅拌叶;10、第一驱动电机;11、第二搅拌轴;12、第二搅拌叶;13、单片搅拌叶;14、壳体;15、吸入口;16、推出口;17、滤板;18、滤孔;19、气腔壳;20、弧形包边;21、清理杆;22、限位杆;23、限位槽;24、限位块;25、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小型高速混合机,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混合机本体1和控制箱2,混合机本体1开设有搅拌腔3,且混合机本体1开设有与搅拌腔3相通的入料口4和出料口5,入料口4开设于混合机本体1顶端,出料口5开设于混合机本体1底部。

搅拌腔3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6和第二搅拌机构7,第一搅拌机构6包括第一搅拌轴8、第一搅拌叶9、第一驱动电机10,第一驱动电机10安装于混合机顶端,第一搅拌轴8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搅拌腔3内,且第一搅拌轴8沿竖直方向伸出搅拌腔3顶面与第一驱动电机10的驱动轴连接,第一搅拌轴8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9。

第二搅拌机构7包括第二搅拌轴11、第二搅拌叶12、第二驱动电机25,第二驱动电机25安装于控制箱2内,第二搅拌轴1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搅拌腔3内,且第一搅拌轴8沿竖直方向伸出搅拌腔3底端并深入控制箱2内与第二驱动电机25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二搅拌叶12固定连接于第二搅拌轴11底端。

如图5所示,为使第二搅拌叶12能够更加均匀地搅拌原料,第二搅拌叶12设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弧形,第二搅拌叶12凹面朝向第二搅拌轴旋向,第二搅拌叶12沿延伸方向扭转设置,使第二搅拌叶12在搅动搅拌腔3内的液体原料时,第二搅拌叶12的凹面对液体原料产生朝向第二搅拌轴11轴心位置的推力,使液体原料在搅拌腔3内形成由四周到中心再流向顶端或底端的循环方式。

如图6和图7所示,为加强第二搅拌叶12对原料的搅拌效果,第二搅拌叶12外侧罩设有壳体14,壳体14底端固定连接于搅拌腔3底面,且壳体14侧壁开设有吸入口15,壳体14顶端开设有推出口16,且推出口16开口部设置有凹面朝向搅拌腔3底端的弧形的滤板17,滤板17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竖直方向贯穿滤板17的滤孔18。

壳体14位于顶部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22,若干个限位杆22均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于壳体14,若干个限位杆22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4,滤板17顶面开设有与限位杆22相配合的限位槽23,滤板17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若干个限位杆22。

为增强液体在壳体14内的循环效果,壳体14内侧壁设置有朝向第二搅拌轴的轴心方向弯曲的弧形包边20,使液体原料在接触滤板17和弧形包边20时,使滤板17和弧形包边20对液体原料进行导向,使液体原料和固体原料在壳体14内的循环效果更强。

为使清理滤板17更加方便,滤板17顶面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气腔壳19,且气腔壳19沿滤板17周向设置,滤板17底面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清理杆21,且清理杆21设置为弹性杆,限位杆22和限位槽23相互配合使滤板17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位置在达到最底端时使清理杆21抵接于第二搅拌叶12顶端。

工作过程:

当搅拌腔3内倒入固体和液体的原料时,滤板17沿竖直方向升起,此时固定连接于滤板17底面的清理杆21不再接触第二搅拌叶12,第二搅拌叶12转动,使液体原料在搅拌腔3内和壳体14内分别形成循环往复的流动,使液体原料带动固体原料不断经过第二搅拌叶12的搅拌,使混合机本体1对原料的搅拌更加均匀,当混合机本体1完成对原料的搅拌后,混合机本体1内的液体原料从出料口5排出时,滤板17下沉并带动清理杆21与第二搅拌叶12接触,此时再启动第二电机,使第二搅拌叶12周向旋转,清理杆21与第二搅拌叶12不断发生碰撞使滤板17产生振动,进一步将滤板17上残余的原料震落,完成对滤板17的清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