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663发布日期:2020-04-24 21:56阅读:1282来源:国知局
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属于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出铁场主要产生的烟尘包括正常出铁时的出铁口、撇渣器、铁水沟、下渣沟、摆动流槽等产生的烟尘。出铁场烟尘治理至关重要,如不予有效治理,不仅污染出铁场操作环境危害操作工人健康(特别是烟尘中的游离态sio2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出铁场烟尘中含游离态sio2约3.67%),还将污染高炉区的大气环境。

高炉炉前除尘系统是由高炉出铁口顶吸罩、侧吸罩、主铁沟盖、铁沟盖、渣沟盖、残铁沟盖、摆动溜槽盖板、抗结露低阻脉冲袋式除尘器、风机站及调速装置、管网系统及排气筒、卸灰系统、脉冲气源处理系统、电气及自动控制系统、照明、支架及钢结构、土建砼基础组成的负压系统。

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高炉出铁时,出铁场高温烟气在热抬升力和捕集罩口负压场的作用下,与混入的冷风一起进入捕集罩,通过管网进入除尘器净化,经净化后的烟气通过引风机进入排气筒直接排入大气;灰尘进入储灰仓,在卸灰阀的控制下,灰尘进入加湿机加湿,最后由卸灰车运走。

储灰仓内压力大于大气压,随着储灰仓内空气压力不断升高,很容易造成冒顶事故,因此储灰仓顶部必须安装释放仓内气压的装置,但是储灰仓内时空气和粉尘的混合物,直接释放仓内气压不可行,因此储灰仓顶部大多安装有仓顶除尘器;现有的仓顶除尘器大多为滤筒除尘器,包括振动盘、振动电机、滤芯和筒体,储灰仓内外由一定压差时,气体由仓内向外排放,利用滤筒将粉尘过滤,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振动电机配合振动盘,振动盘带动滤筒振动,将滤筒阻留下来的灰尘降落在仓内;上述结构的仓顶除尘器存在以下问题:1、利用振动电机和振动盘带动滤筒振动,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比如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松动;2、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滤筒表面吸附的粉尘增多,滤筒的透气性减弱,采取振动来去除粘附在滤筒上的灰尘,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其特点是:它包括仓体、仓顶除尘器和星型卸灰阀,仓体包括上段和下段,仓体的顶部开有下灰口和人孔,星型卸灰阀的进口与仓体的出料口相连;

仓顶除尘器包括第一滤筒组件、第二滤筒组件、清洁空气室、高压空气室、第一隔膜阀、第二隔膜阀和壳体;

第一滤筒组件、第二滤筒组件和清洁空气室均位于壳体内,第一滤筒组件和第二滤筒组件两者串联且错位布置,第一滤筒组件和第二滤筒组件均斜向布置,第一滤筒组件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滤筒组件包括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与清洁空气室相通;

壳体的顶部开有烟尘进口和空气出口,壳体的底部开有烟尘出口,烟尘进口与第一滤筒组件的进口相连,第一滤筒组件的出口与第二滤筒组件的进口相连,第二滤筒组件的出口与烟尘出口相连,烟尘出口与仓体的进口相连;

高压空气室设置在壳体侧面,高压空气室具有两个高压气出口,两个高压气出口分别通过第一隔膜阀和第二隔膜阀接入清洁空气室,且两个高压气出口的喷射方向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的,仓体的下段侧面设置有仓壁振动器。

进一步的,仓体的上段呈圆柱形,仓体的下段呈锥形。

进一步的,仓体的下段的锥角为56°。

进一步的,仓体上段的下部周围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处向上设置有爬梯,仓体顶部周围设置有护栏。

进一步的,仓体上段侧面设置有上料位计,仓体下段侧面设置有下料位计。

进一步的,料位计上料位计和下料位计的倾角为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顶部设置的仓顶除尘器直接连接斗式提升机的出口和仓体的进口,由于仓顶除尘器的空气出口与大气相通,因此保证了储灰仓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一致,有效防止储灰仓冒顶。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采用脉冲式的高速气流对滤筒进行清灰,不仅清灰效果好,而且杜绝了传动振动清灰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仓顶除尘器在正常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仓顶除尘器在滤筒清灰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仓体1,下灰口1.1,人孔1.2,仓顶除尘器2,第一滤筒组件2.1,第二滤筒组件2.2,烟尘进口2.3,烟尘出口2.4,空气出口2.5,清洁空气室2.6,高压空气室2.7,第一隔膜阀2.8,第二隔膜阀2.9,壳体2.10,上料位计3,下料位计4,仓壁振动器5,插板阀6,星型卸灰阀7,爬梯8,护栏9,支撑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它包括仓体1、仓顶除尘器2和星型卸灰阀7,仓体1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呈圆柱形,下段呈锥形,仓体1的顶部开有下灰口1.1和人孔1.2,人孔1.2是用于人员进出设备以便安装、检修和安全检查的开孔结构,仓顶除尘器2的进口与斗式提升机(图中未画出)的出口相连,仓顶除尘器2的出口与仓体1的进口相连,仓体1的下段侧面设置有仓壁振动器5,仓壁振动器5振动有助于滞阻在仓体1内壁的灰尘落下,仓体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插板阀6,插板阀6用于控制仓体1的出料口的开闭,星型卸灰阀7的进口与仓体1的出料口相连。

仓体1的下段的锥角为56°。

仓体1上段的下部周围设置有支撑件10,支撑件10设置在固定支架(图中未画出)上,用于支撑整个仓体1,支撑件10处向上设置有爬梯8,仓体1顶部周围设置有护栏9,维护人员通过爬梯8爬到仓体1顶部,并在护栏9的保护下,进入人孔1.2对仓体1进行维护。

仓体1上段侧面设置有上料位计3,仓体1下段侧面设置有下料位计4,料位计是指对容器中固体物料高度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的仪表,料位计上料位计3和下料位计4的倾角为15°,此角度有助于料位计发送和接收信号。

仓顶除尘器2包括第一滤筒组件2.1、第二滤筒组件2.2、烟尘出口2.4、清洁空气室2.6、高压空气室2.7、第一隔膜阀2.8、第二隔膜阀2.9和壳体2.10,第一滤筒组件2.1、第二滤筒组件2.2和清洁空气室2.6均位于壳体2.10内,第一滤筒组件2.1和第二滤筒组件2.2两者串联且错位布置,第一滤筒组件2.1和第二滤筒组件2.2均斜向布置,第一滤筒组件2.1包括第一出风口2.1.1,第二滤筒组件2.2包括第二出风口2.2.1,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1均与清洁空气室2.6相通;

高压空气室2.7设置在壳体2.10侧面,高压空气室2.7具有两个高压气出口,两个高压气出口分别通过第一隔膜阀2.8和第二隔膜阀2.9接入清洁空气室2.6,且两个高压气出口的喷射方向分别对应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1。

壳体2.10的顶部开有烟尘进口2.3和空气出口2.5,壳体2.10的底部开有烟尘出口2.4,烟尘进口2.3与第一滤筒组件2.1的进口相连,第一滤筒组件2.1的出口与第二滤筒组件2.2的进口相连,第二滤筒组件2.2的出口与烟尘出口2.4相连。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其顶部设置的仓顶除尘器直接连接斗式提升机的出口和仓体1的进口,由于仓顶除尘器的空气出口2.5与大气相通,因此保证了储灰仓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一致,有效防止储灰仓冒顶。

正常运行状态:含尘气体从烟尘进口2.3进入仓顶除尘器,经第一滤筒组件2.1和第二滤筒组件2.2过滤后,细小尘粒由于滤筒的多种效应作用,被滞阻在滤筒外壁,稍大的尘粒经烟尘出口2.4进入储灰仓,净化后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1进入清洁空气室2.6,并经空气出口2.5排入大气。

清灰状态: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滤筒表面吸附的粉尘增多,滤筒的透气性减弱,使除尘器阻力不断增大,为保证除尘器的阻力控制在限定的范围之内,打开第一隔膜阀2.8和第二隔膜阀2.9一小段时间后关闭,高压空气室2.7内的高压空气分别射入第一出风口2.1.1和第二出风口2.2.1,高压气流造成滤筒间急剧膨胀,由于高压气流的冲击作用很快消失,滤筒又急剧收缩,这样使积附在滤筒外壁上的粉尘掉落,落下的灰尘经烟尘出口2.4进入储灰仓的仓体1;清灰时,在高压气流作用下,滤筒外壁上的灰尘不会进入清洁空气室2.6,因此清灰过程不会有灰尘进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的储灰仓,第一滤筒组件2.1和第二滤筒组件2.2两者串联且错位布置,第一滤筒组件2.1和第二滤筒组件2.2均斜向布置,从而形成“折褶”的滤筒组,此种结构不尽增大了滤筒布置的密度,而且使得除尘器在结构上比较紧凑,占地面积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