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0024发布日期:2020-03-27 13:50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



背景技术:

喷淋塔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化工、喷涂、半导体等行业。喷淋塔是通过喷淋装置均匀喷洒后经填料吸附,将废气成份溶于水中,与洗涤药剂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喷淋装置和填料是喷淋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喷淋塔喷淋过程中,因喷淋密度过低,无法与气体充分接触反应,当喷淋塔喷淋密度偏低时,气体通过填料上升过程中不能接触到溶液,反应生成的单质硫,盐类,以及其他一些不容物等不能很好的溶解到溶液中,使这些物质黏附在填料上,时间久了,黏附物越来越多就形成了干区。那时就会出现气体偏流,出口硫化氢超标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

本实用新型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通过将喷淋装置的喷淋密度提高,用于解决在喷淋塔在运行过程中因喷淋塔喷淋密度偏低而可能导致填料形成干区、气体偏流、出口硫化氢超标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和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所述喷淋塔内的除雾组件、喷淋组件和填料组件;其中:

所述除雾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除雾丝网,所述除雾丝网通过第一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喷淋塔顶部内壁;

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和填料组成,所述填料通过第二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喷淋塔下部内壁;以及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盘、分别与所述喷淋盘连接的若干第一喷淋头、若干第二喷淋头和若干第三喷淋头,所述第一喷淋头位于所述喷淋盘底部,所述第三喷淋头位于所述填料内,且所述第二喷淋头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喷淋头和所述第三喷淋头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喷淋塔包括塔体、进气口、排气口和检修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填料组件下方的塔体上,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塔体顶部。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塔体的上端呈倒锥形结构,所述排气口位于锥形结构的顶部,所述检修口位于锥形结构的锥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若干所述第一喷淋头、若干所述第二喷淋头和若干所述第三喷淋头之间在水平面上呈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第二喷淋头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喷淋头的数量,且所述第三喷淋头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喷淋头的数量。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若干所述第二喷淋头位于所述填料与所述喷淋盘之间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若干所述第三喷淋头位于所述填料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加药箱、水箱、循环泵和喷淋管路,所述加药箱通过管道依次经所述水箱、循环泵和喷淋管路与所述喷淋盘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喷淋塔一侧,并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上,所述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和第三喷淋头均采用螺旋喷头。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通过对喷淋塔内喷淋管路调整,布置三层喷淋头,形成交叉式分层喷淋,以达到高密度的喷淋效果;解决了在喷淋塔在运行过程中因喷淋塔喷淋密度偏低而导致填料形成干区、气体偏流、出口硫化氢超标等问题,亦减少了填料使用量;且喷淋过程中喷淋的洗涤溶剂与废气中有害气体反应,洁净气体经除雾层后从上方排出,溶剂重新回至塔底水箱用于循环喷淋,提高了溶剂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塔体,2-进气口,3-排气口,4-检修口,5-第二支撑板,6-填料,7-第一支撑板,8-除雾丝网,9-加药箱,10-水箱,11-循环泵,12-喷淋管路,13-喷淋盘,14-第一喷淋头,15-第二喷淋头,16-第三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包括喷淋塔和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于所述喷淋塔内的除雾组件、喷淋组件和填料组件;其中:所述除雾组件位于喷淋塔的顶部,用于去除喷淋净化后气体中的颗粒物和水分;所述喷淋组件位于除雾组件的下方位置,用于对通入罐体内的有害气体喷淋洗涤溶剂,以与废气中有害气体进行中和反应;所述填料组件位于喷淋组件的下方位置,通过在填料中接种特定的菌种或微生物,使废气通过该填料层时,被菌种及微生物所吸收或降解,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除雾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7和除雾丝网8,所述除雾丝网8通过第一支撑板7固定于所述喷淋塔顶部内壁;待处理的有害废气中含有粒径为10-60μm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剂溶解由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通过所述除雾丝网8可喷淋后的废气进行除雾,实现进一步净化处理,避免对后续设备如风机、热交换器以及管道等造成玷污和腐蚀。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5和填料6组成,所述填料6通过第二支撑板5固定于所述喷淋塔下部内壁;所述填料6位于喷淋组件的下方位置,通过在填料6中接种特定的菌种或微生物,使废气通过该填料层时,被菌种及微生物所吸收或降解,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盘13、分别与所述喷淋盘13连接的若干第一喷淋头14、若干第二喷淋头15和若干第三喷淋头16,所述第一喷淋头14位于所述喷淋盘13底部,所述第三喷淋头16位于所述填料6内,且所述第二喷淋头15的高度位于所述第一喷淋头14和所述第三喷淋头16之间。所述第一喷淋头14、第二喷淋头15和第三喷淋头16均采用螺旋喷头。且第一喷淋头14、第二喷淋头15和第三喷淋头16形成三层不同的喷淋高度,从而形成交叉式分层喷淋,以达到高密度的喷淋效果,解决了在喷淋塔在运行过程中因喷淋塔喷淋密度偏低而导致填料形成干区、气体偏流、出口硫化氢超标等问题。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塔包括塔体1、进气口2、排气口3和检修口4,所述进气口2位于所述填料组件下方的塔体1上,所述排气口3位于所述塔体1顶部。且该所述塔体1的上端呈倒锥形结构,所述排气口3位于锥形结构的顶部,所述检修口4位于锥形结构的锥面上。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喷淋头14、若干所述第二喷淋头15和若干所述第三喷淋头16之间在水平面上呈均匀布置,从而形成交叉式分层喷淋,以达到高密度的喷淋效果。且所述第二喷淋头15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三喷淋头16的数量,且所述第三喷淋头16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喷淋头14的数量。

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二喷淋头15位于所述填料6与所述喷淋盘13之间的中间位置。若干所述第三喷淋头16位于所述填料6的中间位置。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加药箱9、水箱10、循环泵11和喷淋管路12,所述加药箱9通过管道依次经所述水箱10、循环泵11和喷淋管路12与所述喷淋盘13连通。所述水箱10位于所述喷淋塔一侧,并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塔的底部连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高喷淋密度的高效喷淋塔的原理为:将加药箱9中的药剂加入到水箱中,与水箱10中的水混合达到指定ph的洗涤溶剂被循环泵11通过喷淋管路12抽送至喷淋盘13,喷淋盘13上各喷淋头呈交叉分层喷淋,由若干第一喷淋头14构成的第一层喷淋位于喷淋盘13上,由若干第二喷淋头15构成的第二层喷淋位于填料组件的上方,而由若干第三喷淋头构成的第三层喷淋位于填料组件的填料6之间,抽送上来的洗涤溶剂从各层螺旋喷嘴喷出喷淋;喷淋过程中洗涤溶剂与来自进气口2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反应,洁净气体经除雾组件后从上方的排气口3排出,溶剂重新回至喷淋塔塔底并通过管道回流入水箱10用于循环喷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