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6727发布日期:2020-05-26 18:2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聚天冬氨酸作为新型肥料增效剂,可以强化作物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全面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施用聚天冬氨酸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在各个时期保持较高的有效性,氮肥利用率可提高60.3%,磷肥的利用率提高5.3%,钾肥的利用率提高16.7%。每亩可节省化肥20%左右,且聚天冬氨酸无毒无害,可完全生物降解,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化学品。

将聚天冬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与肥料进行混合一般依靠搅拌机,但聚天冬氨酸作为液态时进行添加后输出的混合料需要立即使用,否则会导致混合料的结块,因此当需要在混料之后进行储存时,一般采用固态的聚天冬氨酸与固态的颗粒肥料进行混合,但现有的搅拌机混料效果差,无法实现增效剂与肥料之间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其能够有效提升聚天冬氨酸固体料与颗粒肥料之间的充分混合,以便于输出的混合料能够进行长时间存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通过支腿支撑固定,罐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竖直向下穿设在罐体内,电机轴靠近下端的部分上设有混料机构;

所述的罐体内固定设有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二水平隔板,第一水平隔板设置在第二水平隔板上方,电机穿过第一水平隔板和第二水平隔板的圆心位置,第一水平隔板中心位置设有第一电机轴保护筒,第一电机轴保护筒与罐体侧壁之间设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竖直隔板,竖直隔板将第一水平隔板上方的区域分隔为肥料仓和增效剂仓;

所述的第一水平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料孔,第一水平隔板下方的电机轴上固定设有旋转板,旋转板顶面紧贴第一水平隔板底面设置,旋转板上设有第二下料孔;

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三下料孔,上方的电机轴上设有刮料板,刮料板固定在电机轴上,且电机轴的底边与第二水平隔板顶面接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肥料仓和增效剂仓上方的罐体顶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投料口。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刮料板为两个,两个刮料板设置在同一竖直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混料机构设置在第二水平隔板下方的罐体内,混料机构包括多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等夹角设置的水平固定杆,每根水平固定杆的顶面与底面上分别设有一块竖直混料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混料机构为多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与罐体底面之间还设有竖轴,竖轴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电机轴两侧,电机轴以及两根竖轴均穿设在罐体外,在位于罐体外的电机轴下端上设有主动齿轮,在位于罐体外的竖轴上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水平隔板、第二水平隔板以及罐体底面在电机轴穿过的位置上设置有轴承,罐体底面在竖轴穿过的部分也设有轴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的圆心位置上设有第二电机轴保护筒(’)。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罐体底面上设有卸料口,卸料口上设有活动板,卸料口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导向凸条,活动板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与导向凸条相互配合实现活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以及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板在朝向罐体外侧的一面上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位于装置顶部的肥料仓与增效剂仓能够实现两种混合料原料的一次添加,避免混料过程中反复添加原料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

(2)第一水平隔板与旋转板之间进行配合,实现两种物料的交叉下料,提高后续的混合均匀度;

(3)第二水平隔板与刮料板之间进行配合,避免了单种原料输出后只落在罐体内一侧,保证了两种物料能够均匀落在罐体底部;

(4)至少三组混料机构进一步提升了混料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水平隔板与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水平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底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电机2,电机轴3,竖直隔板4,肥料仓5,增效剂仓6,投料口7,第一水平隔板8,旋转板9,第二水平隔板10,刮料板11,混料机构12,水平固定杆121,竖直混料板122,竖轴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支腿16,第一电机轴保护筒17,第二电机轴保护筒17’,第一下料孔18,第二下料孔19,第三下料孔20,卸料口21,导向凸条211,活动板22,导向凹槽221,把手2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中,一种用于固体肥料增效剂的混料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的罐体1通过支腿16支撑固定,罐体1顶部设有电机2,电机2的电机轴3竖直向下穿设在罐体1内,电机轴3靠近下端的部分上设有混料机构12;

所述的罐体1内固定设有第一水平隔板8和第二水平隔板10,第一水平隔板8设置在第二水平隔板10上方,电机2穿过第一水平隔板8和第二水平隔板10的圆心位置,第一水平隔板8中心位置设有第一电机轴保护筒17,第一电机轴保护筒17与罐体1侧壁之间设有两个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竖直隔板4,竖直隔板4将第一水平隔板8上方的区域分隔为肥料仓5和增效剂仓6;

所述的第一水平隔板8上设有多个第一下料孔18,第一水平隔板8下方的电机轴3上固定设有旋转板9,旋转板9顶面紧贴第一水平隔板8底面设置,旋转板9上设有第二下料孔19;

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10上设有多个第三下料孔20,上方的电机轴3上设有刮料板11,刮料板11固定在电机轴3上,且电机轴3的底边与第二水平隔板10顶面接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肥料仓5和增效剂仓6上方的罐体1顶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投料口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刮料板11为两个,两个刮料板11设置在同一竖直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混料机构12设置在第二水平隔板10下方的罐体1内,混料机构12包括多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等夹角设置的水平固定杆121,每根水平固定杆121的顶面与底面上分别设有一块竖直混料板122。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混料机构12为多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10与罐体1底面之间还设有竖轴13,竖轴13为两根且对称设置在电机轴3两侧,电机轴3以及两根竖轴13均穿设在罐体1外,在位于罐体1外的电机轴3下端上设有主动齿轮14,在位于罐体1外的竖轴13上设有从动齿轮15,从动齿轮15与主动齿轮14啮合。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水平隔板8、第二水平隔板10以及罐体1底面在电机轴3穿过的位置上设置有轴承,罐体1底面在竖轴13穿过的部分也设有轴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水平隔板10的圆心位置上设有第二电机轴保护筒1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罐体1底面上设有卸料口21,卸料口21上设有活动板22,卸料口21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导向凸条211,活动板22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导向凹槽221,导向凹槽221与导向凸条211相互配合实现活动板22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以及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活动板22在朝向罐体1外侧的一面上设有把手23。

本新型的原理如下:

将肥料原料投入肥料仓5中,将聚天冬氨酸增效剂投入增效剂仓6中,开启电机2,此时旋转板9开始旋转,当旋转板9上的第二下料孔对准肥料仓5或增效剂仓6中第一水平隔板8上的第一下料孔18时,物料穿过第一下料孔18与第二下料孔19落在第二水平隔板10上(落料过程中两种原料交叉下料),落在第二水平隔板10上的物料在旋转的刮料板11的作用下,穿过第三下料孔20并均匀落在罐体1底部,然后在多个混料机构12的作用下完成混料作业;

完成混料作业之后,手动拉动活动板22,开启卸料口21,物料落下并收集,完成混料作业。

采用上述结构,位于装置顶部的肥料仓与增效剂仓能够实现两种混合料原料的一次添加,避免混料过程中反复添加原料所带来的巨大工作量;第一水平隔板与旋转板之间进行配合,实现两种物料的交叉下料,提高后续的混合均匀度;第二水平隔板与刮料板之间进行配合,避免了单种原料输出后只落在罐体内一侧,保证了两种物料能够均匀落在罐体底部;至少三组混料机构进一步提升了混料均匀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