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1878发布日期:2020-06-12 14:5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排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淤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污水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商业污水等,而水体中的污泥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并且由于其包括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所以污泥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中国数据库公开了一篇名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的专利,申请号为201821157059,申请日为2018-07-20,授权公告号为cn208865245u,授权公告日为2019-05-17。该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的左侧面偏上端设有进水管,污水处理箱的右侧面偏上端设有出水管,污水处理箱的前端面中部偏下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有隔板,隔板的前端设有移动板,移动板的后侧面四角位置均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后端均连接污水处理箱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清理污泥需要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实现排水的操作,节约了排出水分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了污水处理的不间歇进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可以避免传统人工清理的方式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泥处理,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负荷,同时减少了人工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隔板设置于轨道槽及卡槽中,而轨道槽及卡槽中可能会沉积有污泥或者污水中的其他杂志硬物,从而在刮板排泥时,隔板与轨道槽、卡槽间会存在间隙,导致污水不停从间隙处渗漏,降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排泥装置,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污水与污泥的分离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排泥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排泥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挡板、气囊、挡板驱动单元、闸门、闸门驱动单元,所述上箱体左侧壁上端设置有进水口、右侧壁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箱体下侧面设有排泥口,环绕所述上箱体中部内壁设置有凸台,所述上箱体前侧内壁的凸台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该凸台与上箱体前侧壁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为通孔,所述滑动孔中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上箱体左侧壁的凸台、右侧壁的凸台、后侧壁凸台均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左侧壁的凸台和右侧壁的凸台中导轨槽与所述滑动孔连通,所述挡板与所述上箱体间设置有所述挡板驱动单元,所述挡板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沿着所述上箱体左侧壁的凸台和右侧壁的凸台中的导轨槽运动,所述挡板的左侧面、右侧面与后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所述气囊,所述气囊与凹槽的槽底面连接,所述气囊与气源连接,所述气源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气,所述上箱体下侧转动连接有所述闸门,所述闸门用于将所述排泥口封闭,所述闸门一端与所述上箱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闸门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闸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闸门绕铰接点转动,所述下箱体设置于所述上箱体下方,所述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通过第一支架连接,所述下箱体上方设有进泥口,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进泥口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由进水口进入上箱体内部,并沉淀至上箱体底部,启动挡板驱动单元,使得挡板进入上箱体内部,直至上箱体的后侧边进入导轨槽,通过气源充气,使得气囊膨胀至其表面与导轨槽的槽壁接触,实现密封并将上箱体隔离成上下两个部分,再启动闸门驱动单元,使得闸门开启,由于污泥含水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排泥口进入下箱体,上箱体下半部分中的污泥排出完成时,上述过程可逆,即启动闸门驱动单元,使得闸门关闭排泥口,将气囊排气,使得气囊解除密封功能,再启动挡板驱动单元,使得挡板朝向上箱体外侧运动并直至挡板后侧面运动至滑动孔中时停止,即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污泥排出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气囊的形变提高了挡板将上箱体隔离成两个部分时的密封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从挡板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处渗漏,提高了污泥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挡板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直线运动装置、驱动板,所述挡板前侧连接有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直线运动装置、滑套,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箱体外壁,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装置的活动端朝下设置并铰接有所述滑套,所述闸门相对于其与所述上箱体铰接点的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套开设有与所述滑杆相匹配的滑道,所述滑道为通孔,所述滑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驱动单元还包括限位板、护罩,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滑杆的端部,所述护罩安装于限位板并将所述滑套罩于其内。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护罩保护,防止污泥从排泥口排出时附着于滑套及滑杆用于滑套滑行的部分,从而可以保持滑套相对于滑杆的稳定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槽呈v形,所述导轨槽的一槽壁水平设置,另一槽壁朝向斜下方延伸,所述挡板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设有与所述导轨槽的槽壁相接触的斜面;挡板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与所述导轨槽间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凹槽连通。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斜面与v形槽的配合,使得挡板可以稳定的滑动;气囊在充气后进入挡板侧面与导轨槽的间隙并与间隙中的槽壁贴合,使得气囊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箱体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设置有滤网。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滤网可以有效地将污泥隔离于上箱体中,降低被流动的水流带走的污泥的量。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孔与所述挡板间设置有密封条。本步的有益效果:密封条使得滑动孔与挡板具有量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口外壁与所述闸门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步的有益效果:密封圈提高了闸门板将排泥口关闭时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闸门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闸门关闭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沿d-d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e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上箱体、101进水口,102出水口,103排泥口,104凸台,105滑动孔,106导轨槽,2下箱体、201进泥口,3挡板、301凹槽,302斜面,4气囊、5挡板驱动单元、501第一直线运动装置、502驱动板,6闸门、601滑杆,7闸门驱动单元,701第二直线运动装置、702滑套、703限位板、704护罩,8第一支架,9滤网,10密封条,1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具体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污水排泥装置,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挡板3、气囊4、挡板驱动单元5、闸门6、闸门驱动单元7,上箱体1上端为四边形,下端为锥尖朝下的方锥形,上箱体1左侧壁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01、右侧壁上端设置有出水口102,上箱体1下端面设有排泥口103,排泥口103用于将上箱体1内积累的污泥排出,上箱体1中部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凸台104,上箱体1前侧内壁的凸台104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贯穿该凸台104与上箱体1前侧壁的滑动孔105,滑动孔105为通孔,滑动孔105中滑动设置有挡板3,上箱体1左侧壁的凸台104、右侧壁的凸台104、后侧壁凸台104均开设有导轨槽106,它们开设的导轨槽106相互连通,上箱体1左侧壁的凸台104和右侧壁的凸台104中导轨槽106与滑动孔105连通,从而挡板3可以从滑动孔105中运动至导轨槽106中,上箱体1后侧壁的导轨槽106用于插接挡板3,挡板3与上箱体1间设置有挡板驱动单元5,挡板驱动单元5用于驱动挡板3沿着上箱体1左侧壁的凸台104和右侧壁的凸台104中的导轨槽106运动,挡板3的左侧面、右侧面与后侧面开设有凹槽301,凹槽301中设置有气囊4,气囊4与凹槽301的槽底面粘接,气囊4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挡板3开设的气道与外界的气源连接,通过气源可以给气缸充气或者排气,上箱体1下侧转动连接有闸门6,闸门6用于将排泥口103密封封闭,闸门6右侧设置有耳板并通过该耳板与上箱体1右侧下端的耳板铰接,闸门6的另一端与闸门驱动单元7连接,闸门驱动单元7用于驱动闸门6绕铰接点转动,下箱体2设置于上箱体1下方,上箱体1与下箱体2之间通过第一支架8连接,下箱体2上方设有进泥口201,排泥口103设置于进泥口201正上方。

如图4所示,挡板驱动单元5包括第一直线运动装置501、驱动板502,第一直线运动装置501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有两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于挡板3两侧并与上箱体1外壁连接,挡板3前侧连接有驱动板502,驱动板502沿竖向放置,两个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分别连接于驱动板502两侧,电动推杆用于驱动挡板3沿着导轨槽106运动。第一直线运动装置501也可以是油缸、电液推杆等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装置,第一直线运动装置501的选型应该根据挡板3运动所需的驱动力及成本综合选择。

如图2所示,闸门驱动单元7包括第二直线运动装置701、滑套702、限位板703、护罩704,第二直线运动装置701为液压缸,液压缸通过第二支架安装于上箱体1左侧外壁,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在活塞杆下端部与滑套702外壁中部铰接,闸门6左侧外壁设置有滑杆601,滑杆601轴线平行于闸门6表面,滑套702开设有与滑杆601相匹配的滑道,滑道为通孔,滑杆601中部滑动设置于滑道中,滑杆601端部设置有限位板703,护罩704内壁与限位板703连接并将滑套702罩于护罩704内部。第二直线运动装置701也可以是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等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装置,第二直线运动装置701的选型应该根据上箱体1承载的水体的重量及成本综合选择。

如图2、3、6、7所示,导轨槽106呈v形,导轨槽106的一个槽壁水平设置,另一个槽壁由槽底开始朝斜下方延伸,挡板3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设有与导轨槽106的槽壁相接触的斜面302,该斜面302起到对挡板3限位及支撑的作用;挡板3左侧面、右侧面、后侧面与导轨槽106间有间隙,间隙与凹槽301连通,气囊4被充气后可以通过凹槽301进入该间隙中,并与该间隙中的导轨槽106的槽壁紧密贴合;上箱体1前侧壁至后侧壁之间设置有滤网9,滤网9用于将污泥阻挡,提高该种污水排泥装置的污泥分离效果;滑动孔105与挡板3间设置有密封条10,密封条10用于提高挡板3与滑动孔105的密封效果;上箱体1下端的排泥口103外壁与闸门6间设置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粘接于上箱体1下端面外壁。

上述所说连接、设置、安装、固接等连接方式,可以在已存在的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等连接方式,实际生产中,应该在实现连接目的、保证连接效果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条件,选择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原理:

污水从进水口101进入上箱体1,其中污泥经沉淀和滤网9阻挡落于上箱体1下部,当需要将污泥排出时,启动电动推杆,使得挡板3朝向上箱体1内部运动,挡板3沿着上箱体1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导轨槽106运动,直至挡板3后侧插入上箱体1后侧板的导轨槽106,再通过外部气源朝气囊4供气,使得气囊4膨胀,气囊4从凹槽301中膨胀至其表面与导轨槽106的槽壁贴合,实现密封功能;然后启动液压缸,使得活塞杆朝下运动,活塞杆前端的滑套702带动滑杆601朝下运动,滑杆601带动闸门6绕着闸门6与下箱体2的铰接点转动,使得闸门6打开,由于污泥含水量较高,所以污泥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从排泥口103落入下箱体2,当污泥完成排出时,上述过程可逆,即通过液压缸带动闸门6转动直至闸门6将排泥口103关闭,再将气囊4中的气体排出,解除气囊4的密封状态,最后通过电动推杆将挡板3移动至挡板3后端位于滑动孔105中,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污泥排出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