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8751发布日期:2020-06-09 21:0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油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轻质液态组分汽化,排入大气,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且对环境产生污染,造成能源浪费,影响安全生产;同时也影响成品油的质量,近几十年来,人们研发了许多技术,以回收这部分油气。

现有装置在使用时放置在地下使得维修工人在维修时及其难以维修,且在对油气回收时因为过滤的不完全对环境产生污染,过滤的效率也不高,并在使用时耗费能源极大,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有底座,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下方固定有油气入口管道,所述主体的一侧下方固定有出油口管道,所述主体的一侧上方固定有排气管道;

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气泵、冷凝器、第二气泵和过滤器,所述第一气泵的一侧固定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另一侧固定有过滤器;

所述第一气泵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冷凝器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气泵的底部固定有第四固定板,所述过滤器的底部固定有第五固定板;

所述过滤器包括空气出口、高分子膜、吸附膜、进气口和油气出口;所述过滤器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过滤器的另一侧开设有空气出口,所述过滤器的顶部表面另一侧开设有油气出口,所述过滤器的内部固定有吸附膜,所述吸附膜的内部固定有高分子膜。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板与主体和第二固定板与主体均通过螺栓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四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和第五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的底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主体通过焊接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泵、冷凝器、第二气泵和过滤器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侧固定有油气入口管道,所述冷凝器的一侧固定有出油口管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泵与第一固定板、冷凝器与第二固定板、第二气泵与第四固定板和过滤器与第五固定板均通过焊接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出口的顶部与排气管道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接通电源,在使用时通过电源与第一气泵11和电源与第二气泵17之间的电性连接,并通过太阳能板6收集转化的电能,使得第一气泵11和第二气泵17正常工作,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持续工作,节省了对能源的消耗以及续航,然后通过第一气泵11工作,使得地下油库的油气通过油气入口管道3进入冷凝器14的内部,冷凝器14通过冷却水与蒸汽间的相互对流,最终由冷却水吸收蒸汽,并将蒸汽冷凝成为冷凝水,在热量交换的作用下制冷,使得部分油气凝结成液态,部分气态油气通过管道进入过滤器18内部,通过改进后的高分子膜182和吸附膜183使得混合气与高分子膜182和吸附膜183大面积接触,使得对混合器的过滤更彻底以及效率更快,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并通过排气管道5排出,而剩余的油气在第二气泵17的作用下与冷凝器14排出的液态汽油汇合并回到地下油库,使得环境得以改善,增加其工作效率,且对油气进行回收达到二次利用;

(2)本实用新型在后期零件损坏需要维修工人维修时,可以通过钥匙打开装置直接维修,维修结束后通过钥匙关闭即可,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主体;2、底座;3、油气入口管道;4、出油口管道;5、排气管道;6、太阳能板;11、第一气泵;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冷凝器;15、第三固定板;16、第四固定板;17、第二气泵;18、过滤器;19、第五固定板;181、空气出口;182、高分子膜;183、吸附膜;184、进气口;185、油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一种自动化油气回收系统,包括主体1,主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座2,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太阳能板6,主体1的另一侧下方固定有油气入口管道3,主体1的一侧下方固定有出油口管道4,主体1的一侧上方固定有排气管道5;

主体1包括第一气泵11、冷凝器14、第二气泵17和过滤器18,第一气泵11的一侧固定有冷凝器14,冷凝器14的顶部固定有第二气泵17,第二气泵17的另一侧固定有过滤器18;

第一气泵1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2,冷凝器1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3,第二气泵17的底部固定有第四固定板16,过滤器18的底部固定有第五固定板19;

过滤器18包括空气出口181、高分子膜182、吸附膜183、进气口184和油气出口185;过滤器18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口184,过滤器18的另一侧开设有空气出口181,过滤器18的顶部表面另一侧开设有油气出口185,过滤器18的内部固定有吸附膜183,吸附膜183的内部固定有高分子膜18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固定板12与主体1和第二固定板13与主体1的稳固性,第一固定板12与主体1和第二固定板13与主体1均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四固定板16和第五固定板19固定在主体1内部,第四固定板16与第三固定板15和第五固定板19与第三固定板15的底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固定板15,第三固定板15与主体1通过焊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气泵11、冷凝器14、第二气泵17和过滤器18之间流转便捷,第一气泵11、冷凝器14、第二气泵17和过滤器18之间均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14的另一侧固定有油气入口管道3,冷凝器14的一侧固定有出油口管道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牢固性,第一气泵11与第一固定板12、冷凝器14与第二固定板13、第二气泵17与第四固定板16和过滤器18与第五固定板19均通过焊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空气直接排除,空气出口181的顶部与排气管道5连接。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接通电源,在使用时通过电源与第一气泵11和电源与第二气泵17之间的电性连接,并通过太阳能板6收集转化的电能,使得第一气泵11和第二气泵17正常工作,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持续工作,节省了对能源的消耗以及续航,然后通过第一气泵11工作,使得地下油库的油气通过油气入口管道3进入冷凝器14的内部,冷凝器14通过冷却水与蒸汽间的相互对流,最终由冷却水吸收蒸汽,并将蒸汽冷凝成为冷凝水,在热量交换的作用下制冷,使得部分油气凝结成液态,部分气态油气通过管道进入过滤器18内部,通过改进后的高分子膜182和吸附膜183使得混合气与高分子膜182和吸附膜183大面积接触,而空气则被选择性地截留并通过排气管道5排出,而剩余的油气在第二气泵17的作用下与冷凝器14排出的液态汽油汇合并回到地下油库,使得环境得以改善,且对油气进行回收达到二次利用,在后期零件损坏需要维修工人维修时,可以通过钥匙打开装置直接维修,维修结束后通过钥匙关闭即可,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