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491发布日期:2020-05-29 12:3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雾收集器。



背景技术:

现有油雾收集器通常在排气末端设置单个筒形过滤器,即利用油雾收集器壳体内所设置的各级处理环节对油雾气体进行初效、中效处理后,残余油雾气体再次通过末端筒形过滤器过滤净化后最终排出,通常末端筒形过滤器其过滤效率为高效或中高效。此种通过末端单个筒形过滤器进行过滤净化的方式存在着缺陷:由于一些类型的油雾收集器初效、中效过滤处理能力不强或者直接缺失相应功能,存在末端筒形过滤器过滤处理负载过重,致使其担负整个油雾收集器绝大部分处理任务,末端筒形过滤器使用寿命很短,将导致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长变低,需频繁更换过滤器,存在油雾收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既影响正常生产使用,也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维护成本。

单个筒形过滤器在直径不变的条件下,将其高度值放大尺寸后会增加过滤面积,但在现实使用中因其相对高度尺寸过大会导致与下部油雾收集器主机体之间形成极不协调的组合形态,同时竖向空间被占用过多。现实使用中一般出于上下尺寸上的协调性考虑,通常上部设置的筒形过滤器高度尺寸一般与下部油雾收集器主机体高度尺寸接近,油雾收集器主机体外形结构较多情形下是一个横式长方体,油雾气体由一侧向另一侧水平向运行,壳体的排气口设置在尾部面或靠近尾部面的上平面处,末端筒形过滤器连接在油雾收集器排气口上方,整个油雾收集器上下所占有空间实际已包含末端筒形过滤器的高度所占用尺寸空间,油雾收集器壳体上方存在较大的未被利用的空间,在实际安装使用中,未被利用的空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减轻末端过滤器过滤处理负荷、延长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间、油雾收集效果更为稳定并充分有效利用油雾收集器壳体上方闲置空间、整体结构协调紧凑的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包括油雾收集器主体、筒形过滤器和连通腔体,筒形过滤器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的顶部,筒形过滤器至少有两个,连通腔体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的顶部位于油雾收集器主体和筒形过滤器之间,连通腔体上设置有与油雾收集器主体的收集器主体排气口相通的腔体进气口,连通腔体的内部通过隔离板分隔形成有分别与腔体进气口相通的独立风道,连通腔体上对应各独立风道设置有腔体排气口,筒形过滤器罩设安装在腔体排气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器主体排气口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的尾部封闭板上,连通腔体的腔体进气口通过转向弯头和收集器主体排气口连通。

或者,所述收集器主体排气口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的顶面上,连通腔体的腔体进气口和收集器主体排气口对齐或者为同一个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排气口上安装设置有过滤器紧固件,固定拉杆的下端连接在过滤器紧固件上,固定拉杆穿过筒形过滤器并和筒形过滤器的顶部固定连接实现将筒形过滤器安装固定在连通腔体的腔体排气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油雾收集器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油雾进气口,油雾收集器主体内位于油雾进气口的后部设置有含有气流通口的叶轮封闭板,叶轮封闭板的后部设置有叶轮,叶轮的后部设置有电机座板,电机座板的后部安装固定有电机,电机和叶轮传动连接,初效过滤单元和中效过滤单元安装在叶轮封闭板的前部空间内或者安装在电机座板的后部空间内;或者初效过滤单元安装在叶轮封闭板的前部空间内,中效过滤单元安装在电机座板的后部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腔体的宽度与油雾收集器主体的顶面宽度相同,连通腔体的端部呈与筒形过滤器的半径一致的半圆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其油雾收集器主体的顶部至少阵列设置两个筒形过滤器,筒形过滤器通过连通腔体和油雾收集器主体的收集器主体排气口连通,连通腔体的内部通过隔离板分隔形成有与各筒形过滤器对应相通的独立风道;具有能有效减轻末端过滤器过滤处理负荷、延长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间、油雾收集效果更为稳定并充分有效利用油雾收集器壳体上方闲置空间、整体结构协调紧凑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一种实施例油雾过滤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一种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的第二种实施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其连通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其连通腔体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中:1、油雾收集器主体;2、筒形过滤器;3、连通腔体;10、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1、尾部封闭板;12、油雾进气口;13、初效过滤单元;14、叶轮封闭板;15、叶轮;16、电机座板;17、电机;18、中效过滤单元;21、过滤器紧固件;22、固定拉杆;30、腔体进气口;31、隔离板;32、独立风道;33、腔体排气口;34、转向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包括油雾收集器主体1、筒形过滤器2和连通腔体3,筒形过滤器2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顶部,筒形过滤器2至少有两个,连通腔体3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顶部位于油雾收集器主体1和筒形过滤器2之间,连通腔体3上设置有与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相通的腔体进气口30,连通腔体3的内部通过隔离板31分隔形成有分别与腔体进气口30相通的独立风道32,连通腔体3上对应各独立风道32设置有腔体排气口33,筒形过滤器2罩设安装在腔体排气口33上。

其中,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具体如附图1-4所示,其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尾部封闭板11上,连通腔体3的腔体进气口30通过转向弯头34和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具体如附图5-6所示,其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设置在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顶面上,连通腔体3的腔体进气口30和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对齐或者为同一个气口。

更具体的,腔体排气口33上安装设置有过滤器紧固件21,固定拉杆22的下端连接在过滤器紧固件21上,固定拉杆22穿过筒形过滤器2并和筒形过滤器2的顶部固定连接实现将筒形过滤器2安装固定在连通腔体3的腔体排气口33上。

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油雾进气口12,油雾收集器主体1内位于油雾进气口12的后部设置有含有气流通口的叶轮封闭板14,叶轮封闭板14的后部设置有叶轮15,叶轮15的后部设置有电机座板16,电机座板16的后部安装固定有电机17,电机17和叶轮15传动连接,初效过滤单元13和中效过滤单元18安装在叶轮封闭板14的前部空间内或者安装在电机座板16的后部空间内;或者初效过滤单元13安装在叶轮封闭板14的前部空间内,中效过滤单元18安装在电机座板16的后部空间内。

连通腔体3的宽度与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顶面宽度相同,连通腔体3的端部呈与筒形过滤器2的半径一致的半圆状,可确保油雾收集器的整体结构协调紧凑。

本实用新型末端阵列筒形过滤器的油雾收集器,其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顶部至少阵列设置两个筒形过滤器2,筒形过滤器2通过连通腔体3和油雾收集器主体1的收集器主体排气口10连通,连通腔体3的内部通过隔离板31分隔形成有与各筒形过滤器2对应相通的独立风道32;具有能有效减轻末端过滤器过滤处理负荷、延长油雾收集器有效运行时间、油雾收集效果更为稳定并充分有效利用油雾收集器壳体上方闲置空间、整体结构协调紧凑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