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酸溶液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6051发布日期:2020-06-02 20:2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铜酸溶液混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酸混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

[

背景技术:
]

液晶面板行业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成本投入,使得需要不断地进行降耗提效的技术革新。液晶面板生产中最昂贵的消耗品,可以说是各个工序中所要用到的各种加工药液了。与液晶面板价格逐渐走低的状况相比,加工药液的市场价格却是节节攀升。生产中的大量消耗,以及使用后的大批废弃,都是液晶面板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因此,在加工药液的浓度管理上下功夫,一直是整个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铜蚀刻液适用于印制版铜的蚀刻,蚀刻速度快,蚀刻速度达4-5μm/min,广泛用于印制板、线路板。本剂也可用于铜工艺品等的蚀刻,蚀刻后的板面平整而光亮。铜蚀刻液的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低、溶液使用寿命长,后处理容易,对环境污染小。用于铜质单面板,双面板、首饰蚀刻,可以蚀刻出任意精美的形态,有效提高蚀刻速度,节约人工水电。但是成品药液价格比较高昂,所以利用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单酸进行混合成成品药液,在生产成本方面会大大节省。

在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铜酸溶液,现有技术中都是直接购买铜酸溶液成品使用,尤其大型面板厂用量非常大,运行成本高;且铜酸中含有大量双氧水易分解,温度、压力控制难。铜酸溶液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成本相比较低的单酸溶液通过泵浦将各单酸溶液吸取相应重量至混酸桶槽,再添加相应量的纯水、添加剂通过搅拌机及pump循环混合成需要使用的铜酸溶液,以便实现成本的降低。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能够使用单酸混酸成铜酸溶液成品,并采用电子秤控制单酸、纯水的添加量,采用外盘管通入冰水控制温度,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包括单酸桶槽1、单酸泵浦2、混合桶槽3、循环泵浦4,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设有单酸吸入口和纯水输入口,所述单酸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泵浦2的出口,所述单酸泵浦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桶槽1的出口,所述纯水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的出水口,所述循环泵浦4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槽,所述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混酸循环口,所述混酸循环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所述循环泵浦4、混合桶槽3顶部的纯水输入口、混合桶槽3底部的混酸出口之间构成循环回路,所述混合桶槽3外部缠绕有外盘管5,所述外盘管5一端通过冰水控制阀连接冰水供水管,所述外盘管5另一端连接冰水回水管,所述混合桶槽3上装有电子秤6和搅拌机7,所述电子秤6、搅拌机7、单酸泵浦2、循环泵浦4、冰水控制阀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桶槽3与循环泵浦4之间的管道上装设有浓度计和ph计,所述浓度计、ph计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测温口,所述测温口处安装有温度计8,所述温度计8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装有压力计9,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位于压力计9处开设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通过安全阀10连接泄压风管,所述压力计9、安全阀10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使用单酸混酸成铜酸溶液成品,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秤控制单酸、纯水及添加剂的添加量,以便控制浓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浓度计监控混酸浓度,ph计监控ph值,如果浓度不合格再通过plc计算添加相应单酸或者纯水的量进行再次循环以便达到合格范围;

(4)本实用新型利用桶槽增加外外盘管通入冰水控制温度,并利用温度计及压力计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酸桶槽2、单酸泵浦3、混合桶槽4、循环泵浦5、外盘管6、电子秤7、搅拌机8、温度计9、压力计10、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包括单酸桶槽1、单酸泵浦2、混合桶槽3、循环泵浦4,混合桶槽3顶部设有单酸吸入口和纯水输入口,单酸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泵浦2的出口,单酸泵浦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桶槽1的出口,纯水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的出水口,循环泵浦4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槽,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混酸循环口,混酸循环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循环泵浦4、混合桶槽3顶部的纯水输入口、混合桶槽3底部的混酸出口之间构成循环回路,混合桶槽3外部缠绕有外盘管5,外盘管5一端通过冰水控制阀连接冰水供水管,外盘管5另一端连接冰水回水管,混合桶槽3上装有电子秤6和搅拌机7,电子秤6、搅拌机7、单酸泵浦2、循环泵浦4、冰水控制阀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其中,混合桶槽3与循环泵浦4之间的管道上装设有浓度计和ph计,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测温口,测温口处安装有温度计8,混合桶槽3顶部装有压力计9,混合桶槽3顶部位于压力计9处开设有泄压口,泄压口通过安全阀10连接泄压风管,浓度计、ph计、温度计8、压力计9、安全阀10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plc设定需要混合铜酸(酮酸)溶液的量,然后再通过泵浦将单酸吸入到混合桶槽,通过plc实时监控电子秤的读值,达到需求的重量后,plc会指令停止泵浦及相应的阀门,通过plc计算需要添加多少重量的纯水及添加剂,再根据电子秤的读值,达到需求重量的纯水及添加剂后,plc再指令停止纯水、添加剂添加阀门,各个单酸和纯水及添加剂都添加完成后,plc指令启动搅拌器及设备内部循环泵浦,通过监控循环管路上面的浓度计及ph计的读值,如果在需求的浓度范围之内,即混合完成。最后再通过混酸设备内的传送泵浦将混合成功的铜酸溶液输送到使用点。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利用桶槽的外盘管通入冰水进行控制、通过桶槽温度计监控温度。桶槽安装压力计进行压力控制,超过设定值则通过安全阀进行泄压至现场风管。通过电子秤控制单酸、纯水及添加剂的添加量,以便控制浓度。通过浓度计监控混酸浓度,ph计监控ph值,如果浓度不合格再通过plc计算添加相应单酸或者纯水的量进行再次循环以便达到合格范围。利用桶槽增加外盘管通入冰水控制温度,并利用温度计及压力计监控。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酸桶槽(1)、单酸泵浦(2)、混合桶槽(3)、循环泵浦(4),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设有单酸吸入口和纯水输入口,所述单酸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泵浦(2)的出口,所述单酸泵浦(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桶槽(1)的出口,所述纯水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的出水口,所述循环泵浦(4)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储水槽,所述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混酸循环口,所述混酸循环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4),所述循环泵浦(4)、混合桶槽(3)顶部的纯水输入口、混合桶槽(3)底部的混酸出口之间构成循环回路,所述混合桶槽(3)外部缠绕有外盘管(5),所述外盘管(5)一端通过冰水控制阀连接冰水供水管,所述外盘管(5)另一端连接冰水回水管,所述混合桶槽(3)上装有电子秤(6)和搅拌机(7),所述电子秤(6)、搅拌机(7)、单酸泵浦(2)、循环泵浦(4)、冰水控制阀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槽(3)与循环泵浦(4)之间的管道上装设有浓度计和ph计,所述浓度计、ph计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槽(3)底部开设有测温口,所述测温口处安装有温度计(8),所述温度计(8)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装有压力计(9),所述混合桶槽(3)顶部位于压力计(9)处开设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通过安全阀(10)连接泄压风管,所述压力计(9)、安全阀(10)分别通过线路连接plc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酸溶液混合系统,包括单酸桶槽、单酸泵浦、混合桶槽、循环泵浦,混合桶槽顶部设有单酸吸入口和纯水输入口,单酸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泵浦,单酸泵浦通过管道连接单酸桶槽,纯水输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循环泵浦通过管道连接储水槽,混合桶槽底部的混酸循环口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泵浦,循环泵浦、纯水输入口、混酸出口之间构成循环回路,混合桶槽外部缠绕有外盘管,外盘管一端连接冰水供水管,外盘管另一端连接冰水回水管,混合桶槽上装有电子秤和搅拌机;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用单酸混酸成铜酸溶液成品,并采用电子秤控制单酸、纯水的添加量,采用外盘管通入冰水控制温度,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宝;黄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冠礼控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