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覆液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4172发布日期:2020-08-11 20: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涂覆液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涂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覆液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涂覆技术主要利用自动涂覆机对工作进行涂装,将表面需涂覆的工件通过上料机构放入工件篮内,再将工件篮放置在浸槽内对工件进行浸涂,在电机驱动下,涂覆机高速旋转将涂料均匀地附着在被涂的工件上,并将多余的水或液体快速有效的甩干,最后工件篮通过输送装置至卸料机构将工件卸料。

cn202270611u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涂覆机,这种涂覆机工作时,通过顶出气缸的活塞或顶出油缸的活塞推动工件篮夹盖的顶盖使工件篮夹盖下移,将装有工件的工件篮推入工件篮夹盖和压盘之间,当工件篮到位后,顶出气缸的活塞或顶出油缸的活塞回缩,工件篮夹盖复位的同时在各压紧弹簧的作用压住压盘,使工件篮连接座夹在工件篮夹盖和压盘之间,将工件篮安装在涂覆机上。此时,开启电机使主轴带动工件篮高速旋转,而摆动油缸或摆动气缸作伸缩运动带动机架的侧臂沿翻转轴的中心转动,工件篮能在摆动中进行离心涂覆和甩干。当涂装完毕后,顶出气缸的活塞或顶出油缸的活塞推动工件篮夹盖的顶盖使工件篮夹盖下移,使工件篮连接座脱离压盘,将工件篮推出。

对于上述涂覆机,在对工件进行涂覆的过程中,工件篮必然会处于涂液缸中,当通过高速旋转工件篮对工件进行涂覆后需要甩干时,使工件篮暴露在涂液缸外部,通过电机驱动工件篮旋转对残留在工件表面的涂覆液进行甩干,然而,暴露在涂液缸外部的工件篮在进行甩干工作时存在以下问题:

第1,由于工件篮的周面上具有若干的孔,在甩干的过程中,如果使工件篮的转速过快,势必导致涂覆液通过工件篮上的孔飞溅出来,因此,上述结构的涂覆机在甩干过程中只能以低于10r/min的转速运行,由此导致甩干的效率非常低,用时也特别长,每次完成甩出涂覆液所需的时间在7分钟以上。

第2,上述以低速运行的工件篮,工件在工件篮内只能通过重力的方式向工件篮的内圆周壁面移动,导致一部分工件会堆积在工件篮的中部,而无法向工件篮的内壁方向分散,从而低速运转的工件篮对堆积在该工件篮中部的工件产生的影响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造成甩干的效率低下。

第3,在甩干过程中,以低速运行的工件篮,工件在工件篮内无法获得翻转,对于有盲孔或凹槽的工件而言,盲孔或凹槽涂覆液难以被甩出,会导致残留在盲孔或凹槽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涂覆液容纳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甩干涂覆液时能防止涂覆液飞溅,并能提高甩干效率。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涂覆液容纳装置,包括:

在涂覆时与工件篮配合的涂液缸;

一部分配合在涂液缸内且相对涂液缸轴向位移以在甩干涂覆液时环绕在工件篮周围的遮挡机构,该遮挡机构对残留在工件表面的涂覆液从工件篮甩出时形成遮挡并对甩出的涂覆液进行导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有遮挡机构后,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能够使工件篮在甩干涂覆涂时,不但防止了涂覆液的飞溅,而且能以高转速的状态运行,具有提升甩干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涂覆液容纳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使用第一实施例使工件处于离心甩干时的示意图;

图2a为在图2的基础上隐藏了一些零件后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甩干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支架与固定装置的装配图;

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隐藏了部分零件后的示意图;

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夹持了套筒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与上料机构的装配图;

图7为图1中的涂液缸与遮挡机构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遮挡机构、连接机构、第一支架以及固定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遮挡机构、连接机构、第一支架以及固定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涂液缸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1为支撑架,2为支撑座,3为底板;

4为臂,5为横梁,6为安装座,7为扭矩驱动器,8为减速器,9为主轴,a为第二驱动装置;

10为压紧弹簧,11为压盘,11a为弹簧座,11b为第一通孔,11c为调整螺杆,11d为压紧部件,11e为压紧部,11f为第二通孔,11g为导向柱,12为夹盘,12a为让位空间,13为直线驱动器;

14为涂液缸本体,15为升降支架,16为推拉小车;

17为套筒,17a为套筒本体,17b为第一凸缘,17c为第二凸缘,18为第一升降驱动器,18a为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b为支撑板;

19为第一连接板,20为转角缸,21为固定板,22为压板;

23为第一遮挡部件,24为第二遮挡部件,25为第一伸缩驱动器,26为第二伸缩驱动器;

27为伸缩管,28为第二升降驱动器;

29为第二支架,30为支座,31为滑轨,32为推送机构,33为工件篮初始承载机构;

34为驱动机构,35为传动轴组件,36为搅拌器,37为液位安装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包含有甩干装置的涂覆机,该涂覆机包括:支撑机构、第一支架、用于工件篮的固定装置、第一驱动装置、涂液缸、遮挡机构、连接机构,下面分别对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1以及支撑座2,支撑座2固定在支撑架1上,支撑座2用于连接第一支架。支撑机构还包括底板3,所述支撑架1的一端与底板3连接,优选地支撑架1为两个且呈对称布置,两个支撑架1之间的空间形成放置涂液缸的空间。支撑座2优先由轴承座以及轴承组成,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机构连接,优选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因此,第一支架优先采用的结构包括支架本体、转轴(图中未示出),支架本体由臂4、横梁5以及安装座6,横梁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臂4,臂4与横梁5连接后形成u型结构,安装座6固定于横梁5上,优选地,安装座6位于横梁5的中部,安装座6优先采用马鞍的形状。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臂4固定,转轴的另一端与位于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以使第一支架以转轴以及支撑座2的轴向为中心相对支撑架1发生旋转。

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第一支架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为了使第一支架相对支撑机构发生旋转,优选地设置一个第二驱动装置a,该第二驱动装置a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二驱动装置a的一端优先与臂4铰接,第二驱动装置a的另一端优先与支撑架1铰接,第二驱动装置a优先采用液压缸,第二驱动装置a还可以采用气缸等驱动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a的主要作用是:在工件涂覆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支架转动使工件篮的轴向与涂覆机的纵向形成夹角,以使工件篮在高速旋转向停止的运行过程时使工件自动获得翻转。即在涂覆后对工件甩干的过程中,使得工件能获得翻转,以提高甩出残留在工件表面的涂覆液的效率。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以驱使固定装置在工件离心甩干时高速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扭矩驱动器7、减速器8以及主轴9,扭矩驱动器7优先固定在横梁5上,扭矩驱动器7优先采用电机,扭矩驱动器还可以采用液压马达。减速器8优先固定在安装座6上,减速器8的输入端与扭矩驱动器7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端与主轴9的一端连接,主轴9的另一端与用于工件篮的固定装置固定。

用于工件篮的固定装置包括:压紧弹簧10、压盘组件、夹盘12、直线驱动器13,下面对固定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压紧弹簧10的一端与压盘组件配合,压紧弹簧10的另一端与夹盘12配合,优选地,压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压盘组件和夹盘12抵顶。优选地,压盘组件包括压盘11、弹簧座11a,在压盘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b,所述弹簧座11a位于第一通孔11b处并与压盘11固定,所述弹簧座11a的一端与弹簧座11a抵顶。通过弹簧11a的支撑,使得压盘11与夹盘1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如图3至图5所示,压盘组件还包括调整螺杆11c,调整螺杆11c的一端与压盘11或弹簧座11a螺纹连接,调整螺杆11c的另一端与夹盘12抵顶,优选地,调整螺杆11c的一端与弹簧座11a螺纹连接,调整螺杆11c的另一端与夹盘12抵顶或可转动地连接,例如在夹盘12上安装一个小轴承,该小轴承与调整螺杆11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紧弹簧10空套在调整螺杆11c上,通过调节调整螺杆11c,可以改变压盘11与夹盘12之间的间距,从而对压紧弹簧10的张力进行调整。

如图3至图5所示,压盘组件还包括压紧部件11d,该压紧部件11d的一端固定于压盘11的周面上,压紧部件11d的另一端经弯曲后形成压紧部11e,该压紧部11e向夹盘12的中部延伸,压紧部11e位于夹盘12背离压盘11一端的外侧。压紧部件11d与压紧部11e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优先采用90°。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压盘11上设有轴向的第二通孔11f,所述主轴9的另一端穿过该第二通孔11f与夹盘12固定连接。所述压盘11上还设有第三通孔,压盘组件还包括导向柱11g,导向柱11g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后与夹盘12连接,当压盘11沿该压盘11的轴向运动时,导向柱11g对压盘11起导向作用。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直线驱动器1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架上,优选地,直线驱动器13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6上,直线驱动器位于安装座6与压盘11之间,直线驱动器13的动力输出端为自由端,直线驱动器13的自由端的轴向与压盘11的轴向平行。直线驱动器13采用液压缸、气缸或电动丝杆等直线机构中的一种。

如图3至图5所示,当需要固定工件篮时,直线驱动器13工作,直线驱动器13的自由端与压盘11抵顶,直线驱动器13推动压盘11轴向移动,压紧弹簧10进一步地被压缩在压盘11与夹盘12之间。压盘11移动时,压紧部件11d随之移动,由于夹盘12不会移动,因此,在压紧部11e与夹盘12之间形成让位空间12a,这时将工件篮的边缘送入到该让位空间12a中,工件篮的边缘先通过压紧部11e进行支撑。控制直线驱动器13复位,从而直线驱动器13不再作用于压盘11上,压盘11在压紧弹簧10的回复作用力下反向位移,压盘11带动压紧部件11d以及工件篮反向位移,从而工件篮的边缘被夹紧在压紧部11e与夹盘12之间。

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使工件篮获得稳定的夹持,在夹盘12面向压紧部11e的端面上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用于容纳工件篮边缘的一部分,即,工件篮边缘的一部分嵌入到环形槽中并形成间隙配合,这样,可防止工件篮沿夹角12的径向移动。环形槽的深度小于工件篮边缘的高度,因此,以便于压紧部11e保持对工件篮边缘施加压力。

如图1、图2所示,涂液缸在涂覆时与工件篮配合,在离心甩干涂覆液时工件篮与涂液缸的涂覆液面分离,该分离可以是让工件篮完全地从涂液缸中退出并暴露在涂液缸的外部,也可以使工件篮的一部分位于涂液缸中,但工件篮要位于涂液缸的涂覆液面之上,以避免在离心甩干时工件篮与涂覆液发生接触。本实施例中,优先选择使工件篮地从涂液缸中退出并完全暴露在涂液缸的外部。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涂液缸为升降的涂液缸且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涂液缸包括涂液缸本体14、升降支架15、升降驱动器(图中未示出),涂液缸本体14设置于升降支架15上,升降驱动器与升降支架15连接,通过升降驱动器的作用使升降支架15升降,从而使涂液缸本体14升降。对于涂液缸本体14设置于升降支架15上的方式优先采用:在升降支架15上设置一个推拉小车16,该推拉小车16与升降支架15可以分离,所述涂液缸本体14支撑在该推拉小车16上,通过推拉小车16对液缸本体14进行推送,以便于更换涂覆液。

升降驱动器为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也可以是气缸或液压缸。升降支架15上设有导向轮,该导向轮与第一支轮配合,以对升降支架15的升降进行导向。对于涂液缸本体14设置在升降支架15上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将涂液缸本体14直接放置在升降支架15上,或者将涂液缸本体14与升降支架15连接。

如图1、图2所示,一部分配合在涂液缸内且相对涂液缸轴向位移以在甩干涂覆液时环绕在工件篮周围的遮挡机构,该遮挡机构对残留在工件表面的涂覆液从工件篮甩出时形成遮挡并对甩出的涂覆液进行导流。

如图2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机构优选的结构方式为:包括至少一部分在工件涂覆时位于涂液缸内的套筒17、第一升降驱动器18,套筒17的一端至少在工件离心甩干时与连接机构保持连接,第一升降驱动器18在工件离心甩干后驱使套筒17移动以解除套筒17对工件篮的环绕。

如图5所示,所述套筒17的两端均具有开口,或者套筒17的一端设有开口,套筒17的另一端设置具有若干通孔的过滤部件。本实施例中,套筒17优先采用两端具有开口的结构。所述套筒17包括套筒本体17a、为连接机构提供连接需要的第一凸缘17b,提供支撑的第二凸缘17c,第一凸缘17b设置于套筒本体的周面上,第二凸缘17c设置于套筒本体17a的周面上。第一凸缘17b和第二凸缘17c优先采用环形。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器18包括:设置于涂液缸上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a、支撑板18b,该支撑板18b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a的输出端连接。当套筒17与涂液缸本体14配合时,第二凸缘17c支撑在涂液缸本体14的上端,从而使整个套筒17获得支撑。当需要将套筒17与连接机构进行分离时,第二凸缘17c与支撑板18b进行配合,使整个套筒17获得支撑板18b的支撑。例如当涂液缸本体14复位后,第一凸缘17b与连接机构连接进行离心甩干后,通过支撑板18b与第二凸缘17c的配合,将套筒17下放到涂液缸本体14上。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遮挡机构,该连接机构使遮挡机构在离心甩干涂覆液时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以遮挡工件篮在高速旋转时甩出的涂覆液。在离心甩干过程中,工件篮的转速最高可达350转/分,本实施例中,在离心甩干过程中,工件篮的转速为180—300转/分,该转速优先采用250转/分。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机构优先设置于第一支架上,连接机构包括一端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9、对遮挡机构进行夹持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与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夹紧机构优先采用的结构方式是: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转角缸20,该固定组件与第一连接板19的另一端连接;转角缸20的一端与固定组件连接,遮挡机构的边缘被夹持在转角缸20与固定组件之间。转角缸20为气缸或液压缸,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气缸。

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21以及压板22,固定板21与第一连接板19固定连接,压板22与固定板21固定,压板22优先采用与工件篮端部匹配的形状,例如工件篮为圆形,则压板22则呈弧形。连接机构对套筒17进行连接时,套筒17的第一凸缘17b被夹持在转角缸20与压板22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当工件处于涂覆工作时,通过升降驱动器的作用使升降支架15上升,涂液缸本体14上升,使固定在固定装置上的工件篮被进入到涂液缸本体14内,这时,套筒17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启动扭矩驱动器7工作,扭矩驱动器7输出的扭矩传递到减速器8,减速器8驱动主轴9旋转,主轴9带动夹盘12旋转,从而使固定装置整体以及工件篮高速旋转,位于工件篮内的工件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涂覆。工件涂覆后,在工件的表面残留有涂覆液,需要将这些涂覆液与工件进行分离,本实施例中,采用离心甩出的方式进行涂覆液与工件进行分离。

如图2所示,当对涂覆后的工件进行离心甩干时,先通过连接机构将遮挡机构中的套筒17进行连接(可以在涂覆前使连接机构与套筒17连接,也可以在涂覆结束后离心甩干前使连接机构与套筒17连接),通过升降驱动器的作用使升降支架15下降,使套筒17与涂液缸本体14分离并完全暴露在涂液缸本体14的外部,但套筒17仍然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启动第二驱动装置a工作驱使第一支架旋转,使工件篮的轴向与涂覆机的纵向形成夹角,启动扭矩驱动器7工作,扭矩驱动器7输出的扭矩传递到减速器8,减速器8驱动主轴9旋转,主轴9带动夹盘12旋转,由于套筒17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因此,当固定装置带动工件篮高速旋转时,其表现的作用具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工件上甩出的涂覆液着陆在套筒17的内壁面上,这样就防止了涂覆液的飞溅,并且着陆在套筒17的内壁面上的涂覆液顺着套筒17的内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套筒17的底部,最终通过套筒17的底部流到位于套筒下方的涂液缸本体14内。因此有了遮挡机构的作用,为工件篮的高速旋转奠定了基础。

其次,工件篮在高速的旋转过程中,对于工件而言形成了离心作用力,这样使得工件向工件篮的内圆周面移动,避免了一部分工件堆积在工件篮的中部,因此,在设置了遮挡机构后,高速旋转的工件篮有助于在甩干涂覆液的过程中使工件分散,为提升甩干效率起到了帮助。

第3,在甩干涂覆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涂覆液甩出,通过控制扭矩驱动器7以正反转的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工件篮也以正反转的状态进行旋转,由于工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贴在高速运转工件篮的内壁上,当工件篮从正转或反转向停止的过程运行时,工件在相应的作用力(例如惯性和重力),使得工件发生翻转,从而有效地使工件各表面上涂覆液与工件分离,特别对于有盲孔的工件,通过翻转后,很容易将盲孔内的涂覆液甩出,避免了在盲孔内积存涂覆液,也进一步地提升了甩干效率。

通过上述方式,有助于增加甩干过程中的正反转的次数,进而提升甩干效率。例如,本实用新型正转时,在s1秒内加速到设定速度后,开始减速,减速至零所需时间为s2秒,减速至零开始反转,正反转用时基本相同,s1和s2在3至5之间取值,如此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数十次换向。

第4,由于工件篮以高速运转,运转的速度最高可达350转每分钟,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转速为现有技术的数十倍,因此,涂覆以及甩干总共所需的时间只需要2至3分钟,显然,本实用新型使甩干过程的用时得到缩短。

第5,使套筒17配合在涂液缸本体14内的优点在于:在离心甩干过程中,涂覆液会飞溅到套筒17的内壁上,但这些涂覆液不会完全流到涂液缸本体14内,即有一小部分会粘附在套筒17的内壁上。当套筒17复位到涂液缸本体14内之后,经过涂液缸本体14内的涂覆液对套筒17的浸泡,使粘附在套筒17内壁上的涂覆液变得松驰。在下次对工件的涂覆过程中,工件篮旋转速动涂液缸本体14内的涂覆涂产生涡旋,涂液缸本体14内的涂覆液对套筒17内壁形成冲刷作用,从而使粘附在套筒17内壁上的涂覆液自动地被冲刷下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了遮挡机构后,不但防止了甩干过程中涂覆液的飞溅,而且显而易见地使甩干效率获得提升。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所述遮挡机构包括第一遮挡部件23、与第一遮挡部件23相对布置的第二遮挡部件24。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架一端的第一伸缩驱动器25,安装在第一支架另一端的第二伸缩驱动器26,第一伸缩驱动器24与第一遮挡部件23连接,第二伸缩驱动器26与第二遮挡部件24连接,第一伸缩驱动器25驱动第一遮挡部件23以及第二伸缩驱动器26驱动第二遮挡部件24相向运动,使第一遮挡部件23和第二遮挡部件24合拢后形成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的遮挡机构。第一伸缩驱动器25和第二伸缩驱动器26分别安装在臂4上。第一伸缩驱动器25和第二伸缩驱动器26为气缸或液压缸等直线驱动器。

第一遮挡部件23和第二遮挡部件24可以分别是半圆形,或者分别是半个长方体,或者分别是半个多边形(例如六边形),第一遮挡部件23相对第二遮挡部件24的端面上设有凹槽,第二遮挡部件24相对第一遮挡部件23的端面上设有插块,第一遮挡部件23与第二遮挡部件24合拢时,插块插入到所述凹槽中。

当需要遮挡机构对涂覆后的工件篮进行遮挡时,第一伸缩驱动器25驱动第一遮挡部件23以及第二伸缩驱动器26驱动第二遮挡部件24相向运动,使第一遮挡部件23和第二遮挡部件24合拢后形成环绕在工件篮即可。由于第一伸缩驱动器25和第二伸缩驱动器26分别与第一支架固定,因此,当第一支架旋转时,遮挡机构与随着第一支架旋转。

本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所述遮挡机构包括伸缩管27,伸缩管27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架的中部,伸缩管27优先固定在横梁5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在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架中部的第二升降驱动器28,该第二升降驱动器28的另一端与伸缩管2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升降驱动器28驱使伸缩管27沿该伸缩管27的轴向展开后形成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的遮挡机构。伸缩管27优先采用波纹管,第二升降驱动器28优先采用气缸或液压缸等直线驱动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至3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采用连接机构连接遮挡机构,而遮挡机构所采用的结构为:包括轴向与工件篮轴向平行的套筒17、用于支撑套筒17的第一升降驱动器18,第一升降驱动器18驱动套筒17上升使套筒环绕在工件篮的周围,在工件离心甩干后驱使套筒17移动(下降)以解除套筒17对工件篮的环绕。套筒17可以与第一升降驱动器18是分体式的,例如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结构,需要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a驱动支撑板18b的升降使套筒17升降。套筒17也可以与第一升降驱动器18固定连接,例如在没有涂液缸本体的情况下,将甩干装置单独使用。

本实施例适用的场景为,不需要使第一支架旋转,即工件篮的轴向与涂覆机的纵向保持平行,当工件完成涂覆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a驱动支撑板18b上升,使套筒17上升以环绕在工件篮周围,在离心甩干过程中对甩出的涂覆液进行遮挡并导流。当完成离心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8a驱动支撑板18b下降,使套筒17下降以解除套筒17对工件篮的环绕。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

(a),支撑座2也可以采用固定座,将支撑架1的两端与支撑座2直接固定,工件在涂液缸内涂覆后,下放涂液缸本体14,使涂液缸本体14的涂覆液面远离工件篮,这时,工件篮的一部分仍然可以位于涂液缸本体14中,工件篮的另一部分则暴露在涂液缸本体14外部。通过启动连接机构以及遮挡机构对暴露在涂液缸本体14外部的工件篮的另一部分进行遮挡,从而防止涂覆液飞溅。

(b),对于固定装置而言,可以采用夹盘12,在夹盘12上设置螺纹孔,螺纹孔中安装螺栓,通过螺栓与工件篮连接,起到将工件篮与固定装置固定成一体的作用。

(c),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的涂覆液容纳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包括第二支架29以及工件篮输送机构,第二支架29固定在底板3上,并且第二支架29与第一支架固定,第二支架29与第一支架中的支撑架1固定,所述工件篮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架29上,工件篮输送机构将工件篮自动地推送到固定装置的让位空间12a中。

工件篮输送机构优先采用的结构方式为:包括支座30、滑轨31、推送机构32以及工件篮初始承载机构33,支座30与第二支架29固定,滑轨31设置在支座30上,推送机构32设置在支座30上,工件篮初始承载机构33与滑轨31滑动配合,工件篮初始承载机构33承载工件篮的部位位于支座30下方。推送机构32采用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或气缸或液压缸。

使用时,先将工件篮放置在工件篮初始承载机构33上,推送机构32推动工件篮向固定装置所在方向移动,最终使工件篮的边缘进入到所述让位空间12a中。

(d),对于第一支架与支撑机构活动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转轴直接与支撑座2上设置的轴孔间隙配合。还可以采用在转轴上设置滑套,滑套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质制成,该滑套与支撑座2上设置的轴孔间隙配合。

(e),如图10所示,所述涂液缸还包括对涂覆液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机构34、安装在涂液缸本体上的传动轴组件35、位于涂液缸本体内的搅拌器36,传动轴组件35的一端与驱动机构34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组件35的另一端与搅拌器36连接。驱动机构34由电机以及皮带传动机构组成,传动轴组件35由传动轴以及支撑传动轴的轴承座组成,搅拌器36为搅拌叶片。

涂液缸还包括液位安装筒37,该液位安装筒37安装在涂液缸本体14的圆周面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