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354发布日期:2020-05-26 18:2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气体生产领域,一般需要使用到水气分离器对气体与水之间进行分离,如专利号为201520443893.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水分离器,其包括壳体,进气口、出气口、排水口,排气管以及套设在排气管外壁上的螺旋叶片,排气管的一端与出气口套接,排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柱形过滤块,柱形过滤块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丝网,空腔的顶壁设有过气孔,过气孔与排气管相通,空腔的侧壁设有多个通气口,空腔底壁设有多个过水孔,柱形过滤块外壁上靠近排水口的一侧套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与壳体的内壁通过多个支撑片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的气水分离器通过在排气管进气口处加设过滤装置,实现了对经过气旋室后的空气进一步除水的目的,然而上述结构的气水分离器单位时间能分离的水量取决于过水孔,其数量以及大小有限的过水孔大大限制了单位时间内可以处理的水量,一旦导入的水量过大会导致水量不能及时从过水孔处向下,会在环形挡板处出现积水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水量上升而直接漫过排气管的进气口,导致气水分离器不能正常使用,使用限制极大,在排气管进气口处也容易出现水流飞溅的现象,导致水容易进入到排气管内壁上,在气流带动下一起从排气管排出,对水气分离效果带来影响,同时,上述结构的气水分离器排出的空气内含有的水气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由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气分离效果好、便于循环使用且减少水流飞溅的水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气分离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排气管(5),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气口(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4),所述排气管(5)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螺旋缠绕设置有螺旋叶片(6),所述排气管(5)的一端与出气口(3)套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外侧连接有干燥管(7),所述干燥管(7)中部设置有干燥室(8),所述干燥室(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所述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之间填充有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所述干燥室(8)上连接有用于干燥再生硅酸干凝胶(11)的干燥再生组件,所述干燥再生组件包括连接在干燥室(8)侧壁上的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所述干燥气进管(12)远离干燥室(8)的一端连接有干燥气箱(14),所述干燥气箱(14)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电加热板(15),所述干燥气箱(14)底部连接有供气管(16),所述供气管(16)远离干燥气箱(14)的一端连接有供气泵(17),所述干燥管(7)上且位于干燥室(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8)和第二开关阀(19),所述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气口(3)的外侧连接有干燥管(7),干燥管(7)中部设置有干燥室(8),使用时将水气从进水口(2)处送入到壳体(1)内部,经过螺旋的螺旋叶片(6)导向向下,其中水在自重力作用下螺旋向下落入到壳体(1)内底部,水气中的气从排气管(5)下端上升,并从出气口(3)处导入到干燥室(8)中,在干燥室(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出来的气体经过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的过滤除去了气体中的大部分杂质,且通过填充在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之间的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吸附气体中的水气,以提高水气分离器的水气分离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充分吸水后,关闭上设置在干燥室(8)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关阀(18)和第二开关阀(19),打开设置在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上的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在干燥气箱(14)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电加热板(15),若干电加热板(15)通电并对干燥气箱(14)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供气泵(17)通电后,通过其出气端连接的供气管(16)通入气体至干燥气箱(14)中,干燥气箱(14)内部的干燥热气通过干燥气进管(12)送入到干燥室(8)内部,对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进行加热烘干,其中导出的水气从湿气排出管(13)处导出,完成对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干燥再生后,供气泵(17)停止运行,若干电加热板(15)停止升温加热,在关闭上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后,再打开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水气分离器继续运行对水气进行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水气的分离效果,单位时间内水气分离处理效率提高,同时硅酸干凝胶(11)方便干燥再生持续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循环使用的水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排气管(5)下端正下方设置有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防飞溅盘(31)以及连接在防飞溅盘(31)边缘沿周向彼此等间隔布置的若干分流板(32),所述防飞溅盘(31)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呈蜂窝状通孔(33),若干分流板(32)远离防飞溅盘(3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水在螺旋叶片(6)下端螺旋向下冲击时产生的飞溅水量,在壳体(1)内部且位于排气管(5)下端正下方设置有防飞溅组件,防飞溅组件包括防飞溅盘(31)以及连接在防飞溅盘(31)边缘沿周向彼此等间隔布置的若干分流板(32),防飞溅盘(31)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呈蜂窝状的通孔(33),水流冲击到防飞溅盘(31)上时,通过设置在防飞溅盘(31)上的若干蜂窝状的通孔(33)分流,减少了水量向上发生飞溅的现象,同时,由于水流是处于螺旋并沿着壳体(1)内壁向下的主要流向,将若干分流板(32)远离防飞溅盘(3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使水流与若干分流板(32)接触处的高度倾斜向下,使水流飞溅方向朝向壳体(1)内壁,并降低水流飞溅高度,减少水流飞溅的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中部转动设置有防飞溅球(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防飞溅的效果,在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中部转动设置有防飞溅球(34),水流冲击到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之间时,冲击到防飞溅球(34),防飞溅球(34)发生旋转并通过旋转的力来抵消水流向下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水流飞溅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燥气进管(12)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10)与第二开关阀(19)之间,所述湿气排出管(13)与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一过滤板(9)和第一开关阀(18)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燥气进管(12)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10)与第二开关阀(19)之间,在硅酸干凝胶(11)干燥再生过程中,干燥气箱(14)内部的干燥热气通过干燥气进管(12)送入到干燥室(8)内部,从右往左吹入干燥热气,并带走硅酸干凝胶(11)中的水气,以及位于第一过滤板(9)左侧表面的过滤杂质,最后从湿气排出管(13)一起排出,在排出水气的同时,带走了第一过滤板(9)左侧表面的过滤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气泵(17)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内管壁上设置有过滤网(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从供气泵(17)中送入到干燥气箱(14)以及干燥室(8)中,在供气泵(17)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内管壁上设置有过滤网(23)。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防飞溅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气分离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排气管5,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气口3,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4,所述排气管5外壁上沿长度方向螺旋缠绕设置有螺旋叶片6,所述排气管5的一端与出气口3套接,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3外侧连接有干燥管7,所述干燥管7中部设置有干燥室8,所述干燥室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所述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之间填充有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所述干燥室8上连接有用于干燥再生硅酸干凝胶11的干燥再生组件,所述干燥再生组件包括连接在干燥室8侧壁上的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所述干燥气进管12远离干燥室8的一端连接有干燥气箱14,所述干燥气箱14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电加热板15,所述干燥气箱14底部连接有供气管16,所述供气管16远离干燥气箱14的一端连接有供气泵17,所述干燥管7上且位于干燥室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8和第二开关阀19,所述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气口3的外侧连接有干燥管7,干燥管7中部设置有干燥室8,使用时将水气从进水口2处送入到壳体1内部,经过螺旋的螺旋叶片6导向向下,其中水在自重力作用下螺旋向下落入到壳体1内底部,水气中的气从排气管5下端上升,并从出气口3处导入到干燥室8中,在干燥室8内壁上沿长度方向相互平行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出来的气体经过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的过滤除去了气体中的大部分杂质,且通过填充在第一过滤板9和第二过滤板10之间的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吸附气体中的水气,以提高水气分离器的水气分离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充分吸水后,关闭上设置在干燥室8左右两侧的第一开关阀18和第二开关阀19,打开设置在干燥气进管12和湿气排出管13上的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在干燥气箱14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电加热板15,若干电加热板15通电并对干燥气箱14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供气泵17通电后,通过其出气端连接的供气管16通入气体至干燥气箱14中,干燥气箱14内部的干燥热气通过干燥气进管12送入到干燥室8内部,对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进行加热烘干,其中导出的水气从湿气排出管13处导出,完成对颗粒状的硅酸干凝胶11干燥再生后,供气泵17停止运行,若干电加热板15停止升温加热,在关闭上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后,再打开第三开关阀20和第四开关阀21,水气分离器继续运行对水气进行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水气的分离效果,单位时间内水气分离处理效率提高,同时硅酸干凝胶11方便干燥再生持续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气分离效果好且便于循环使用的水气分离器。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排气管5下端正下方设置有防飞溅组件,所述防飞溅组件包括防飞溅盘31以及连接在防飞溅盘31边缘沿周向彼此等间隔布置的若干分流板32,所述防飞溅盘31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呈蜂窝状通孔33,若干分流板32远离防飞溅盘3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水在螺旋叶片6下端螺旋向下冲击时产生的飞溅水量,在壳体1内部且位于排气管5下端正下方设置有防飞溅组件,防飞溅组件包括防飞溅盘31以及连接在防飞溅盘31边缘沿周向彼此等间隔布置的若干分流板32,防飞溅盘31上上下贯穿设置有若干呈蜂窝状的通孔33,水流冲击到防飞溅盘31上时,通过设置在防飞溅盘31上的若干蜂窝状的通孔33分流,减少了水量向上发生飞溅的现象,同时,由于水流是处于螺旋并沿着壳体1内壁向下的主要流向,将若干分流板32远离防飞溅盘3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使水流与若干分流板32接触处的高度倾斜向下,使水流飞溅方向朝向壳体1内壁,并降低水流飞溅高度,减少水流飞溅的现象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中部转动设置有防飞溅球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防飞溅的效果,在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中部转动设置有防飞溅球34,水流冲击到相邻的两块分流板32侧壁之间时,冲击到防飞溅球34,防飞溅球34发生旋转并通过旋转的力来抵消水流向下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水流飞溅现象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气进管12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10与第二开关阀19之间,所述湿气排出管13与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一过滤板9和第一开关阀18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燥气进管12与干燥室8的连接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10与第二开关阀19之间,在硅酸干凝胶11干燥再生过程中,干燥气箱14内部的干燥热气通过干燥气进管12送入到干燥室8内部,从右往左吹入干燥热气,并带走硅酸干凝胶11中的水气,以及位于第一过滤板9左侧表面的过滤杂质,最后从湿气排出管13一起排出,在排出水气的同时,带走了第一过滤板9左侧表面的过滤杂质。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供气泵17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内管壁上设置有过滤网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外界空气中的杂质从供气泵17中送入到干燥气箱14以及干燥室8中,在供气泵17的进气端连接有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内管壁上设置有过滤网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