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8873发布日期:2020-08-07 18:4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浆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浆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卸浆池。



背景技术:

湿浆在卸车后,需要运输到卸浆池中进行搅拌处理,调配成固定浓度的浆液,由于卸浆池比较大,采用单一的搅拌器,搅拌效率低,导致浆液不均匀;若配套多台搅拌器,投入成本巨大,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卸浆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清洗起来比较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卸浆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卸浆池搅拌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卸浆池,包括顶部为开口的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端口与出浆端口,池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池体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设有导向凸起,搅拌装置安装于池体中正对导向凸起的侧壁上,两个搅拌装置的螺旋桨位于导向凸起两侧的池腔内。

其中,池体的长宽比为2:1。

其中,池体的两相邻侧壁之间、以及侧壁与池底之间的对接处均为弧型。

其中,进水端口与出浆端口分别设于池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进水端口位于池体的上部,出浆端口位于池体的下部、且距离池体的底部为5~10cm。

其中,导向凸起两侧的池腔的池底均设有集沙槽,集沙槽设有多个,多个集沙槽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有间隔的排列。

其中,集沙槽的长度方向与池体的宽度方向一致,集沙槽在池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分入水口与分排水口。

其中,分入水口内设有单向挡板。

其中,集沙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其中,池体外壁上设有集沙箱,分排水口连通集沙箱的上部,集沙箱的底部设有总排水口。

其中,总排水口位于集沙箱的中间位置,集沙箱的底部中间处为向下倾斜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卸浆池包括顶部为开口的池体,池体上设有进水端口与出浆端口,池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池体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设有导向凸起,搅拌装置安装于池体中正对导向凸起的侧壁上,两个搅拌装置的螺旋桨位于导向凸起两侧的池腔内,通过螺旋桨启动,带动池体中的水流动,由于导向凸起的导向作用,使得每个池腔中均可以循环流动,将湿浆逐渐的匀入到水中,实现湿浆与水的均匀混合。

由于池体的长宽比为2:1,使得由导向凸起部分隔断的池体的两部分近似为正方形,使得水流的流动行程分布更加的均匀,湿浆与水的混合程度更好。

由于导向凸起两侧的池腔的池底均设有集沙槽,集沙槽设有多个,多个集沙槽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有间隔的排列,在水和湿浆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密度较大的沙子会逐渐沉积在集沙槽中,从而实现除沙效果。

由于集沙槽的长度方向与池体的宽度方向一致,集沙槽在池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分入水口与分排水口,水流通过分入水口进入集沙槽,并沿着集沙槽到达分排水口排出,在该过程中,水流会带走集沙槽中的集沙,从而实现对集沙槽的冲洗。

由于分入水口内设有单向挡板,单向挡板可以避免集沙通过分入水口进入水管中,造成水管的阻塞。

由于池体外壁上设有集沙箱,分排水口连通集沙箱的上部,集沙箱的底部设有总排水口,总排水口位于集沙箱的中间位置,集沙箱的底部中间处为向下倾斜设置,各个集沙槽中的集沙随着水流进入到集沙箱中,并通过集沙箱倾斜设置的底部结构汇集在总排出口处,然后排出,实现了沉沙的集中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卸浆池搅拌能力差、清洗烦琐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区域搅拌来提高搅拌的高效均匀,可实现湿浆的大批量搅拌,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沉集沙子以及清理沉沙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卸浆池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池体1,进水端口10,出浆端口11,导向凸起12,集沙槽13,总入水口14,总排水口15,集沙箱16,搅拌装置2,动力组件20,转轴21,螺旋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卸浆池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卸浆池,包括顶部为开口的池体1,池体1为方形结构,湿浆原料通过池体1的顶部开口倒入池中,池体1上设有进水端口10与出浆端口11,进水端口10与出浆端口11分别设于池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进水端口10通过带泵管道连接水源,用于向池体1内供水,出浆端口11用于输送出搅拌好的湿浆,同时还具有排污的功能,进水端口10位于池体1的上部,出浆端口11位于池体1的下部、且距离池体1的底部为5~10cm,避免沉积在池底的沙子与湿浆的混合物进入到下一个工序。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池体1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设有导向凸起12,导向凸起12将池体1部分隔断,形成两个相连通的池腔,每个池腔均对应一个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安装在池体1中正对导向凸起12的侧壁上搅拌装置2包括以电动机为主的动力组件20与螺旋桨22,螺旋桨22通过转轴21与动力组件20连接,螺旋桨22的轴向为水平方向,并且与池体1的宽度方向一致。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湿浆搅拌时,池体1中先加入水,在从池体1的中部加入湿浆,通过螺旋桨22启动,带动池体1中的水流动,由于导向凸起12的导向作用,使得每个池腔中均可以循环流动,将湿浆逐渐的匀入到水中,实现湿浆与水的均匀混合。优选地,池体1的长宽比为2:1,使得由导向凸起12部分隔断的池体1的两部分近似为正方形,使得水流的流动行程分布更加的均匀,湿浆与水的混合程度更好。池体1清理时,通过进水端口10加水,采用人工或者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出浆端口11排出。池体1的两相邻侧壁之间、以及侧壁与池底之间的对接处均为弧型,弧型相比于角端可以有效地避免积存湿浆原料,方便池体1的清扫。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导向凸起12两侧的池腔的池底均设有集沙槽13,集沙槽13的截面为半圆形,方便清扫,集沙槽13设有多个,多个集沙槽13沿着池体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的排列,在水和湿浆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密度较大的沙子会逐渐沉积在集沙槽13中,从而实现除沙效果。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集沙槽13的长度方向与池体1的宽度方向一致,集沙槽13在池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分入水口与分排水口,在湿浆搅拌时,分入水口与分排水口均通过阀门关闭,二者在清洗集沙时开启,分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在一总入水口14上,阀门设置在总入水口14上,总入水口14通过带泵管道连接水源,通过开启水泵,水流通过分入水口进入集沙槽13,并沿着集沙槽13到达分排水口排出,在该过程中,水流会带走集沙槽13中的集沙,从而实现对集沙槽13的冲洗。分入水口内设有单向挡板,单向挡板在水进入集沙槽13的方向是开启的,反之是关闭的,单向挡板可以避免集沙通过分入水口进入水管中,造成水管的阻塞。

如图3所示,池体1外壁上设有集沙箱16,分排水口连通集沙箱16的上部,集沙箱16的底部设有总排水口15,总排水口15位于集沙箱16的中间位置,集沙箱16的底部中间处为向下倾斜设置,各个集沙槽13中的集沙随着水流进入到集沙箱16中,并通过集沙箱16倾斜设置的底部结构汇集在总排出口处,然后排出,阀门设置在总排水口15上。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