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5937发布日期:2020-10-28 12:1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井下作业以及在大风扬尘天气中工作的环卫工人,因为环境恶劣,对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因此如何能让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呼吸道好的纯净的空气,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设计一种适应井下工人使用的随身携带的空气净化设备,就显的必要。这样的净化设备既不能体积太大,也不能过于重,以轻小简便为主。同时为了保证空气净化设备的安全性,避免在设备平放的时候,水流到电子设备处,也需要做好对设备内水流限制,即做好相应的防水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设计解决小型随身携带的空气净化设备防水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室和净化水存储部;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空气过滤室包括进气箱体和与进气箱体扣合的挡水板;进气箱体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内设置防水罩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所述的挡水板包括带有中心孔的挡水底板,在挡水底板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挡水罩,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挡水罩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挡水底板上;所述的净化水存储部包括水室和防护水箱。挡水板和进气箱体围成一个空间,可以让空气由侧壁进入,挡水板用于防止水大量的进入到进气箱体内;水箱侧挡水罩设置成喇叭口结构,提高了水箱侧在平放的时候的可容纳水的量。防护水箱采用方形结构,当倾倒的时候,水室中的水会在防护水箱找那个铺开,当沿长的方向铺开其水位高度低,沿短边的方向,铺开的水位高度高,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水位都在水箱侧挡水罩的小开口端之下,就可以保证水不会轻易流入空气过滤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水室为圆桶状结构。水室是定量盛水的结构,空气净化器净化用水的水量,是由水室的大小确定,在相同体积和底面积的时候,圆柱的高度是最高的,尽量高的水位有利于净化用水的吸取,同时吸取的时候,水表面存在的漂浮物也不容易被吸取。

进一步,所述的水室的桶底上设置有不少于个凸楞,凸楞呈圆周布置。凸楞是为了减少水在被吸取的时候形成漩涡。水一旦形成漩涡其表面周边的液位会增加而中心液位会降低,不利于净化用水的吸取。

进一步,所述的水室的开口端具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位于水室底部一侧设置限位卡环。方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防护水箱与挡水板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圈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为空气流入提供通道,同时,一旦倾倒平放的时候,水会从间隙流到进气孔而流出,有进一步避免水流到电子设备一侧的可能。

进一步,所述的防水罩、挡水圈和进气箱底板上的中孔同轴设置。同轴设置便于安装和定位。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箱侧壁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这样设计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便于贴身放置,贴身的一侧适用平面的侧壁,另一侧设置成曲面,可以避免被衣服遮挡了进气孔而影响进气。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底板两面的边缘处分别设置上连接凸缘和下连接凸缘。设置上、下连接凸缘是为了便于连接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
同在设置合理的挡水板的结构,在挡水板上设置水箱侧挡水罩来阻挡水流到进气箱体内,只要设置合理的水量,就可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申请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的小型空气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净化水存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空气过滤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c方向剖视图;

图8为挡水板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9为由水箱侧挡水罩侧看挡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记录如下:纯净气体输送部-1,空气过滤室-2,进气箱体-2.1,进气箱侧壁-2.11,挡水圈-2.12,防水罩-2.13,进气箱底板-2.14,电机固定块-2.15,挡水板-2.2,挡水底板-2.21,进气侧防水罩-2.22,水箱侧挡水罩-2.23,2.24-上连接凸缘,2.25-下连接凸缘,净化水存储部-3,3.1-水室,3.2-防护水箱,3.3-限位卡环,3.4-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参见图1-9),包括空气过滤室2和净化水存储部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空气过滤室2(参见图4-9)包括进气箱体2.1和与进气箱体2.1扣合的挡水板2.2;进气箱体2.1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2.11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2.14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2.1内设置防水罩2.13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2.12;所述的挡水板2.2包括带有中心孔的挡水底板2.21,在挡水底板2.21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挡水罩2.23,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挡水罩2.23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挡水底板2.21上;所述的净化水存储部3(参见图2-3)包括水室3.1和防护水箱3.2;所述的水室3.1为圆桶状结构;所述的水室3.1的桶底上设置有不少于3个凸楞3.4,凸楞3.4呈圆周布置;所述的水室3.1的开口端具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位于水室3.1底部一侧设置限位卡环3.3;所述的防护水箱3.2与挡水板2.2配合连接;所述的挡水圈2.12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2.22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参见图2);

所述的防水罩2.13、挡水圈2.12和进气箱底板2.14上的中孔同轴设置(参见图5、7);

所述的进气箱侧壁2.11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

所述的挡水底板2.21两面的边缘处分别设置上连接凸缘2.24和下连接凸缘2.25(参见图8、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过滤室(2)和净化水存储部(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空气过滤室(2)包括进气箱体(2.1)和与进气箱体(2.1)扣合的挡水板(2.2);进气箱体(2.1)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2.11)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2.14)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2.1)内设置防水罩(2.13)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2.12);所述的挡水板(2.2)包括带有中心孔的挡水底板(2.21),在挡水底板(2.21)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挡水罩(2.23),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挡水罩(2.23)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挡水底板(2.21)上;所述的净化水存储部(3)包括水室(3.1)和防护水箱(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室(3.1)为圆桶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室(3.1)的桶底上设置有不少于3个凸楞(3.4),凸楞(3.4)呈圆周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室(3.1)的开口端具有外螺纹,且外螺纹位于位于水室(3.1)底部一侧设置限位卡环(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水箱(3.2)与挡水板(2.2)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圈(2.12)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2.22)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防水罩(2.13)、挡水圈(2.12)和进气箱底板(2.14)上的中孔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箱侧壁(2.11)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底板(2.21)两面的边缘处分别设置上连接凸缘(2.24)和下连接凸缘(2.2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进气盛水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室和净化水存储部;空气净化器用的空气过滤室包括进气箱体和与进气箱体扣合的挡水板;进气箱体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内设置防水罩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所述的挡水板包括带有中心孔的挡水底板,在挡水底板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挡水罩,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挡水罩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挡水底板上;所述的净化水存储部包括水室和防护水箱。本申请通过合理的设置水室和防护水箱的结构以及与空气过滤室的连接关系,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净化用水的前提下,还不会出现水流向电子设备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辛鹏;李俊;刘彬;黄桂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市丹叶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