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8528发布日期:2020-10-28 12:5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熟化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



背景技术:

氯化铝是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氯化铝的蒸气或溶于非极性溶剂中或处于熔融状态时,都以共价的二聚分子形式存在,可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水溶液呈酸性,芳烃存在下,氯化铝与铝混合可用于合成二(芳烃)金属配合物。

现有生产氯化铝的步骤中,氯化铝反应需要用到熟化罐,在熟化罐中氯化铝需要进行反应,然后需要对反应中的物质进行搅拌,目前熟化罐中的搅拌一般是直接使用搅拌叶片进行的,这样的的话一旦搅拌叶片损坏的话就需要对整个搅拌的装置进行更换,增加了使用时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解决了熟化罐内部搅拌叶片更换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罐体支架,所述罐体支架的内壁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框,所述罐体顶部的两侧均贯穿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的底部均贯穿转动框且延伸至转动框的内部,两个所述转动柱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转动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片,两个所述转动柱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搅拌片的下方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转动框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带动杆,两个所述带动杆的顶部均贯穿罐体且延伸至罐体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与转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隔板,两个所述隔板相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紧固杆,两个所述紧固杆相离的一侧均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固定壳的外部,两个所述紧固杆的表面均设置有锥形齿轮,所述固定壳内壁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块,两个所述辅助块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夹块,四个所述夹块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带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带齿圈,两个所述转动柱的顶部均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辅助齿轮。

优选的,所述带齿圈的表面和内壁均设置有齿牙,所述带齿圈的内壁与辅助齿轮啮合,所述辅助齿轮与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左侧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

优选的,所述转动框的内壁设置有翻转叶片,所述罐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框的底部贯穿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贯穿罐体且延伸至罐体的外部,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设置有阀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氯化铝聚合熟化罐,固定装置的设计,方便了搅拌片的更换,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也节省了使用时的成本,翻转叶片与转动框的配合使用,利用翻转叶片也可以将罐体中的物质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也提高了装置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带齿圈的设计,通过带齿圈可以带动装置内部的搅拌部件,在一方面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减少了装置中带动部件的使用,节省了装置的生产的成本,加热板的设计,可以利用加热板将罐体内部的物质进行加热,利用高温也有利于氯化铝的反应,提高了装置自身使用时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氯化铝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带齿圈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罐体,3、转动框,4、转动柱,5、搅拌片,6、固定装置,7、带动杆,8、罐体支架,9、带齿圈,10、转动齿轮,11、辅助齿轮,12、电机支架,13、电机,14、动力齿轮,15、翻转叶片,16、加热板,17、出料管,18、阀门,61、固定壳,62、隔板,63、紧固杆,64、锥形齿轮,65、辅助块,66、夹块,67、接触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带齿圈俯视的结构示意图。氯化铝聚合熟化罐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罐体支架8,罐体支架8的内壁设置有罐体2,罐体2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转动框3,罐体2顶部的两侧均贯穿有转动柱4,两个转动柱4的底部均贯穿转动框3且延伸至转动框3的内部,两个转动柱4的表面且位于转动框3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片5,搅拌片5可以从转动柱4的一侧卡进转动柱4上,两个转动柱4的表面且位于搅拌片5的下方均设置有固定装置6,两个转动柱4上设置的搅拌片5与固定装置6一致,但是位置是错位状态且搅拌片5与固定装置6的数量为多个,转动框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带动杆7,两个带动杆7的顶部均贯穿罐体2且延伸至罐体2的外部,罐体2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与用于放置材料的材料管。

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壳61,固定壳61的内壁与转动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壳61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隔板62,两个隔板62相离的一侧均设置有紧固杆63,两个紧固杆63相离的一侧均贯穿固定壳61且延伸至固定壳61的外部,两个紧固杆63的表面均设置有锥形齿轮64,固定壳61内壁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块65,两个辅助块65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夹块66,四个夹块66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块67,辅助块65的正面设置有“蚊香状”的纹路,且背面是通过支架设置在固定壳61上的,固定壳61的表面设置有齿牙且与锥形齿轮64啮合,夹块66与固定壳61内壁正面滑动连接。

两个带动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带齿圈9,两个转动柱4的顶部均设置有转动齿轮10,罐体2的顶部设置有辅助齿轮11。

带齿圈9的表面和内壁均设置有齿牙,带齿圈9的内壁与辅助齿轮11啮合,辅助齿轮11与两个转动齿轮10啮合。

底板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支架12,电机支架12左侧的顶部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动力齿轮14,动力齿轮14与带齿圈9啮合,电机13外接电源且为三相异步电机。

转动框3的内壁设置有翻转叶片15,罐体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板16。

转动框3的底部贯穿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的底部贯穿罐体2且延伸至罐体2的外部,出料管17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需要对装置中的搅拌片5进行更换的时候,先将搅拌片5从转动柱4的一侧卡上,当搅拌片5卡在转动柱4上的时候,将搅拌片5上的用于固定的固定柱放置进固定装置6中,然后转动两个紧固杆63,这时两个紧固杆63将会通过锥形齿轮64带动两个辅助块65转动,这时两个辅助块65转动的时候,设置在两个辅助块65上的夹块66将会因为辅助块65上的纹路而向辅助块65的内部运动,然后随着夹块66的运动,两个夹块66上的接触块67将会把搅拌片5上的固定柱给夹住,然后这样的话搅拌片将会固定在转动柱4上,然后将紧固杆63个固定住即可,然后将需要反应的物质通过进料管放置进罐体2的内部,然后启动电机13,电机13启动的时候将会通过动力齿轮14带动带齿圈9转动,而这时带齿圈9将会通过辅助齿轮11带动两个转动齿轮10转动,这时两个转动柱4将会转动,而这时转动柱4将会同通过表面的搅拌片5而将内部的物质进行搅拌,同时带齿圈9转动的时候,转动框3也将会转动,这样的话转动框3将会通过翻转叶片15将内部的物质也进行搅拌,而两个转动柱4相邻的搅拌片5也将会利用自身将物质中的固体颗粒给进行切割。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氯化铝聚合熟化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固定装置6的设计,方便了搅拌片5的更换,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也节省了使用时的成本,翻转叶片15与转动框3的配合使用,利用翻转叶片15也可以将罐体2中的物质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效率,也提高了装置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装置自身的实用性,带齿圈9的设计,通过带齿圈9可以带动装置内部的搅拌部件,在一方面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减少了装置中带动部件的使用,节省了装置的生产的成本,加热板16的设计,可以利用加热板16将罐体2内部的物质进行加热,利用高温也有利于氯化铝的反应,提高了装置自身使用时的实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氯化铝生产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