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撬装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128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撬装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撬装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请参阅图1,其工作原理图分为如下3类:

①平流式沉淀池,其工作原理如图1的(a)所示。它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进水和出水的配水不易均匀。多斗排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排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②竖流式沉淀池,其工作原理如图1的(b)所示,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水池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

③辐流式沉淀池,其工作原理如图1的(c)所示。池体平面为多圆形,也有方形。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回转式刮泥机收集污泥,刮泥机刮板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走。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的沉淀池占地面积大,维护难度大,施工困难等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净化效果好,管理维护方便的沉淀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撬装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装置,其包含: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污泥区;所述的沉淀区包含连通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的第二隔室的面积大于所述的第一隔室的面积;污水通过所述的进水区流入所述的第一隔室再流入所述的第二隔室;经第二隔室处理后的污水由所述的出水区流出;所述的出水区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包含溢流板和高度调节板,溢流板和高度调节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调整搭接位置以调节溢流高度;所述沉淀区内的沉淀物通过污泥泵转移至所述的污泥区。

较佳地,所述的进水区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的进水孔为淹没进水孔。

较佳地,所述的进水孔后设有挡板。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污泥的污泥槽,所述的进水孔设于所述污泥槽的中部。

较佳地,所述的溢流板和所述的高度调节板均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的连接件为螺栓。

较佳地,所述的溢流板设有若干个溢流口。

较佳地,所述的沉淀装置为碳钢钢板沉淀装置或塑料沉淀装置。

有益效果:

(1)沉淀区利用自由沉降原理分离悬浮物。第一隔室可去除大型的砂粒等物质,第二隔室可用去除悬浮颗粒,实现砂泥分离,将污泥内的可生化物质提取出来作为碳源。

(2)溢流堰高度可调整,当沉淀区内沉淀物较少时,可降低溢流堰的高度,节约空间。

(3)将污泥区和沉淀区分离可以避免底部产生污泥的对出水产生影响,使沉淀池能工作正常。

(4)去除泥斗的设计,减少了沉淀区的占地面积;装置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管理维护方便;通过设计计算,改变装置形状,在满足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方便设备就位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3种传统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沉淀装置采用的溢流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撬装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沉淀装置。此沉淀装置存在四个区: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污泥区3。

所述的沉淀区包含连通的第一隔室1和第二隔室2,所述的第二隔室2的面积大于所述的第一隔室1的面积;污水通过所述的进水区流入所述的第一隔室1再流入所述的第二隔室2;经第二隔室2处理后的污水由所述的出水区流出。所述沉淀区内的沉淀物通过污泥泵转移至所述的污泥区3。

沉淀区利用自由沉降原理分离悬浮物。第一隔室1可去除大型的砂粒等物质,第二隔室2可用于去除悬浮颗粒,实现砂泥分离,可将第二隔室2污泥内的可生化物质提取出来作为碳源,例如用于微资源公司的site-d系列设备的能源。沉淀区主要根据悬浮颗粒不同的粒径进行去除。第一隔室1和第二隔室2是根据不同粒径的沉淀时间进行划分的。第二隔室2的空间大,液体停留时间长,可以较多的去除悬浮颗粒。

沉淀区池底的污泥可以通过外部的污泥泵,每天定时排泥,将污泥区3和沉淀区分离可以避免底部产生污泥的对出水产生影响,使沉淀池能工作正常。

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的出水区设有溢流堰4,溢流堰4包含溢流板41和高度调节板42,溢流板41和高度调节板42均设有螺栓孔,利用螺栓穿过不同的螺栓孔可以调整溢流板41和高度调节板42的搭接位置,从而调节溢流高度。溢流板41设有若干个方形的溢流口。出水区的出口采用特殊的溢流堰,并且溢流高度可调整,可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而且此设计的溢流堰通过调整也可以截留水面浮渣。溢流堰4高度可调整,当沉淀区内沉淀物较少时,可降低溢流堰4的高度,节约空间。降低溢流堰4的高度,也可以稳定沉淀区处理后流入出水渠的水流流速。

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区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的进水孔为淹没进水孔,水流入沉淀区后,进水孔淹没在沉淀区内。

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孔后设有挡板,挡板设在沉淀区内。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并且挡板的设计实现水流的最长路径,大大提升了整套设备的污物去除率。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分别设有用于容纳污泥的污泥槽,进水区的进水孔设于所述污泥槽的中部。污泥槽的设计采用中间进水,顶部溢流,可以有效的浓缩污泥,延迟污泥槽的清洗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沉淀装置使用碳钢钢板或塑料焊接,也可以通过集装箱进行海运和陆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由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和污泥区组成:

(1)进水区、出水区: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在出水区处设计特殊的溢流堰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和截留水面浮渣。溢流堰高度可调,可减少占用的空间。

(2)沉淀区:用自由沉降原理分离悬浮物,实现砂泥分离。可以将污泥内的可生化物质提取出来作为site-d系列的能源。

(3)污泥区:污泥区和沉淀区分离避免底部产生的污泥对出水产生影响,可以有效的浓缩污泥,延迟污泥槽的清洗时间。

另外,沉淀装置设有沉淀区内衬里:池体外壳选用金属材料时,选择特殊的材质在沉淀区底部敷设衬里,保护防腐层,延长使用寿命。

此沉淀储罐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沉淀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算,该沉淀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该沉淀池做预处理池。有时作为原水水质较好的单独水处理构筑物,其出水水质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或作为污水的一级处理单独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装置去除泥斗的设计,减少了沉淀区的占地面积;装置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管理维护方便;通过设计计算,改变装置形状,在满足水处理工艺的前提下,方便设备就位和施工。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