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4550发布日期:2020-06-05 23:00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口罩相关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

正直疫情期间口罩的需求量飞快的上升,现在加工厂全力的加工,在口罩加工厂中打胶装置时常见的设备,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打胶装置分为两种,一种为手动打胶,一种为自动机械打胶,但是这两种打胶方式在打胶时不便于对口罩进行固定,不能控制胶水的出胶量,鉴于以上现有的打胶装置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将其进行改进,来完善此项装置,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包括底座(1)、立杆(2)、上横梁(3)、挤胶机构(4)、定位机构(5)和输送机构(6),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2),所述立杆(2)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有上横梁(3),所述立杆(2)为中空结构,且立杆(2)的内部设置有挤胶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5)设置在上横梁(3)的下方,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输送机构(6)。

进一步的,所述挤胶机构(4)包括胶桶(41)、挤压板(42)、轴承(43)、套筒(44)、丝杆(45)、固定架(46)、锥形齿轮(47)和正反电机(48),所述胶桶(41)设置在立杆(2)的内部,所述胶桶(41)的上部设置有挤压板(42),所述挤压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43),所述轴承(43)上连接有丝杆(45),所述丝杆(45)的外部设置有套筒(44),所述套筒(44)的上端连接在立杆(2)内部上表面,所述固定架(46)固定在套筒(44)的内表面,所述丝杆(45)上卡合有锥形齿轮(47),所述锥形齿轮(47)的一端连接在正反电机(48)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5)包括液压杆(51)、固定板(52)、空心杆(53)、缓冲弹簧(54)、连接杆(55)、连接胶管(56)、出胶管(57)、出胶孔(58)和上压板(59),所述液压杆(51)的上端连接在上横梁(3)的下表面,所述液压杆(51)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52),所述固定板(52)的内部连接有空心杆(53),所述空心杆(53)的内部连接有缓冲弹簧(54),所述缓冲弹簧(54)的末端连接有连接杆(55),所述连接胶管(56)的一端连接在胶桶(41)上,连接胶管(56)的另一管连接在出胶管(57)上,所述出胶管(57)上设置有出胶孔(58),所述连接杆(55)的末端连接有上压板(59)。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间歇电机(61)、转轴(62)、传输带(63)、放置槽(64)和下压板(65),所述间歇电机(61)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间歇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上连接有传输带(63),所述传输带(63)上开设有放置槽(64),所述放置槽(64)的内部设置有下压板(65)。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45)与固定架(46)之间为螺纹连接,且丝杆(45)下降的高度与挤压板(42)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出胶管(57)的形状为矩形,且出胶管(57)上等距离的设置有出胶孔(58)。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杆(53)、缓冲弹簧(54)和连接杆(55)共同构成缓冲结构,且连接杆(55)的移动距离与缓冲弹簧(54)的形变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64)等距离的设置在传输带(63)上,且放置槽(64)的内部设置的下压板(65)的尺寸与上压板(59)的尺寸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中设置有挤胶机构,挤胶机构内部设置有丝杆和锥形齿轮,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下降或者上升,能够在丝杆和锥形齿轮通过螺纹的转动来控制出胶的量,能够更好的控制出胶的量。

2、该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中的出胶管设置为矩形,且出胶管上等距离的设置有出胶孔,矩形的设置与口罩的形状相同,而且面积与口罩的面积相同,这样的设置能够更为简便的为口罩打胶,一次性打胶,不需要更改胶头的行进路径。

3、该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中的输送机构中的传送带上等距离的开设有放置槽,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口罩进行定位,而且在输送机构中电机为间歇性电机,这样能够间断性将放置在放置槽中的口罩进行移动,从而进行打胶。

4、该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固定机构中空心杆、缓冲弹簧和连接杆共同构成缓冲结构,且连接杆的移动距离与缓冲弹簧的形变量相同,并且下压板的尺寸与上压板的尺寸相同,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口罩进行定位,能够更好的对口罩进行打胶,放置口罩在打胶时位置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出胶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的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2、立杆;3、上横梁;4、挤胶机构;41、胶桶;42、挤压板;43、轴承;44、套筒;45、丝杆;46、固定架;47、锥形齿轮;48、正反电机;5、定位机构;51、液压杆;52、固定板;53、空心杆;54、缓冲弹簧;55、连接杆;56、连接胶管;57、出胶管;58、出胶孔;59、上压板;6、输送机构;61、间歇电机;62、转轴;63、传输带;64、放置槽;65、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口罩加工用打胶装置,包括底座1、立杆2、上横梁3、挤胶机构4、定位机构5和输送机构6,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杆2,所述立杆2的上端侧面固定连接有上横梁3,所述立杆2为中空结构,且立杆2的内部设置有挤胶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5设置在上横梁3的下方,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输送机构6。

优选的,所述挤胶机构4包括胶桶41、挤压板42、轴承43、套筒44、丝杆45、固定架46、锥形齿轮47和正反电机48,所述胶桶41设置在立杆2的内部,所述胶桶41的上部设置有挤压板42,所述挤压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43,所述轴承43上连接有丝杆45,所述丝杆45的外部设置有套筒44,所述套筒44的上端连接在立杆2内部上表面,所述固定架46固定在套筒44的内表面,所述丝杆45上卡合有锥形齿轮47,所述锥形齿轮47的一端连接在正反电机48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5包括液压杆51、固定板52、空心杆53、缓冲弹簧54、连接杆55、连接胶管56、出胶管57、出胶孔58和上压板59,所述液压杆51的上端连接在上横梁3的下表面,所述液压杆51的下端固定有固定板52,所述固定板52的内部连接有空心杆53,所述空心杆53的内部连接有缓冲弹簧54,所述缓冲弹簧54的末端连接有连接杆55,所述连接胶管56的一端连接在胶桶41上,连接胶管56的另一管连接在出胶管57上,所述出胶管57上设置有出胶孔58,所述连接杆55的末端连接有上压板59。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间歇电机61、转轴62、传输带63、放置槽64和下压板65,所述间歇电机61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间歇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上连接有传输带63,所述传输带63上开设有放置槽64,所述放置槽64的内部设置有下压板65。

优选的,所述丝杆45与固定架46之间为螺纹连接,且丝杆45下降的高度与挤压板42相同。

优选的,所述出胶管57的形状为矩形,且出胶管57上等距离的设置有出胶孔58。

优选的,所述空心杆53、缓冲弹簧54和连接杆55共同构成缓冲结构,且连接杆55的移动距离与缓冲弹簧54的形变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64等距离的设置在传输带63上,且放置槽64的内部设置的下压板65的尺寸与上压板59的尺寸相同。

具体使用时,先通过齿轴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将此装置放置在工作地点,通过装置上的插头与外置电源相连接,上个工艺加工的口罩进入放置槽64中,启动间歇电机61,在间歇电机61的作用下转轴62转动,进而带动传输带63转动,从而将口罩送至出胶管57下方,之后启动液压杆51,在液压杆51的作用下固定板52下移,在固定板52下移时上压板59接触到口罩时,手动停止液压杆51,当上压板59接触到口罩时,上压板5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缓冲弹簧54收缩,之后启动正反电机48,在正反电机48的作用下,锥形齿轮47开设转动,在锥形齿轮47的作用下丝杆45开始转动并且下移,从而带动挤压板42下移,胶水从连接胶管56中出来,流进出胶管57中,从而从、出胶孔58中流出,挤到口罩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