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8952发布日期:2020-12-22 12:1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除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脉冲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固体颗粒与空气混合的废气,这种废气如果直接向大气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或其他生物健康造成影响。因而,针对该类废气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除尘器,包括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以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多被大中小型工厂使用,为了使布袋除尘器清灰方便又产生了脉冲布袋除尘器。但是,目前的脉冲布袋除尘器,含尘气体在经过除尘布袋时,气流的速速较快,不仅对滤袋的冲击力比较大,降低滤袋的使用寿命,而且滤袋均为一层结构,不能够充分去除气流中的灰尘,除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除尘器,主要解决现有除尘器布袋更换频率高、除尘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脉冲除尘器,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箱体和中箱体,与中箱体固为一体的下箱体,设置于下箱体上的支架,设置于上箱体顶部的吊耳,设置于上箱体一侧的净气出气口,贯穿上箱体设置的脉冲清灰系统,设置于上箱体上带有多个出气孔、用于将上箱体、中箱体分隔开的隔离板,设置于隔离板上与出气孔对应的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与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相连并位于中箱体内的过滤体,设置于下箱体一侧的废气进气口,与废气进气口连通并位于过滤体下方的分流装置,以及设置于下箱体远离中箱体一端的卸灰阀。

所述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包括与隔离板固为一体、沿出气孔圆周向中箱体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设置于第一圆筒末端的第一环形挂槽,开设于第一环形挂槽上的多个第一嵌入口,沿第一圆筒末端水平延伸的圆形连接板,沿圆形连接板圆周向下箱体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筒,设置于第二圆筒末端的第二环形挂槽,以及开设于第二环形挂槽上的多个第二嵌入口。

所述过滤体包括两层除尘布袋,所述内层除尘布袋的袋口小于外层除尘布袋的袋口。

所述除尘布袋套接于圆形的扩撑架上,扩撑架上设置有多个卡入第一嵌入口或第二嵌入口、并与第一环形挂槽、第二环形挂槽的槽间距匹配的卡接凸起。

所述脉冲清灰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与plc控制器相连的空气泵,与空气泵连通并贯穿至上箱体内部的进气管,设置于进气管上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以及设置于进气管上对双层除尘布袋进行吹气清灰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末端分为三路出气支管,中间一路出气支管用于对内层除尘布袋清灰,另两路出气支管用于对外层除尘布袋清灰。

所述三路出气支管末端均设置有喷嘴,喷嘴的末端设置有文氏管。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与废气进气口相连的主管和与主管相连的多个支管;所述支管的出气口正对所述除尘布袋。

所述支管内设置交错设置有多个阻挡片。

所述下箱体设置为漏斗状,所述下箱体外侧设置有多个振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除尘布袋,对废气进行双层过滤,增强了除尘效果,并且通过在除尘布袋下方设置分流装置,废气进入除尘器后有效分流,减缓废气进入除尘器的冲击力,延长除尘布袋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是废气更加均与地通过每个除尘布袋,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利用扩撑架上的卡接凸起通过嵌入口卡入环形挂槽中,能够快速地实现除尘布袋的挂接、更换,便于对内层除尘布袋的清灰。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箱体的侧壁上设置震动装置,使在进行卸灰操作时,能够加速附着在下箱体内壁上的灰尘脱落,便于进行卸灰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布袋挂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挂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撑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上箱体,2-中箱体,3-下箱体,4-支架,5-吊耳,6-净气出气口,7-出气孔,8-隔离板,9-过滤体,10-废气进气口,11-分流装置,12-卸灰阀,13-第一圆筒,14-第一环形挂槽,15-第一嵌入口,16-圆形连接板,17-第二圆筒,18-第二环形挂槽,19-第二嵌入口,20-除尘布袋,21-扩撑架,22-卡接凸起,23-plc控制器,24-空气泵,25-进气管,26-电磁阀,27-出气管,28-出气支管,29-喷嘴,30-文氏管,31-主管,32-支管,33-阻挡片,34-振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脉冲除尘器,包括拆卸式连接的上箱体1和中箱体2,与中箱体2固为一体的下箱体3,设置于下箱体3上的支架4,设置于上箱体1顶部的吊耳5,设置于上箱体1一侧的净气出气口6,贯穿上箱体1设置的脉冲清灰系统,设置于上箱体1上带有多个出气孔7、用于将上箱体1、中箱体2分隔开的隔离板8,设置于隔离板8上与出气孔对应的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与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相连并位于中箱体2内的过滤体9,设置于下箱体3一侧的废气进气口10,与废气进气口10连通并位于过滤体9下方的分流装置11,以及设置于下箱体3远离中箱体2一端的卸灰阀12。并且,所述下箱体3设置为漏斗状,所述下箱体3外侧设置有多个振动装置34,能够加速附着在下箱体内壁上的灰尘脱落,便于进行卸灰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与废气进气口10相连的主管31和与主管31相连的多个支管32;所述支管32的出气口正对所述除尘布袋。所述支管32内设置交错设置有多个阻挡片33。分流装置能够减缓废气进入除尘器的冲击力,延长除尘布袋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是废气更加均与地通过每个除尘布袋,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阻挡片33既能减缓气流速度,又能阻挡大颗粒灰尘,减轻除尘布袋的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层过滤袋挂接结构包括与隔离板8固为一体、沿出气孔7圆周向中箱体2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13,设置于第一圆筒13末端的第一环形挂槽14,开设于第一环形挂槽14上的多个第一嵌入口15,沿第一圆筒13末端水平延伸的圆形连接板16,沿圆形连接板16圆周向下箱体3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筒17,设置于第二圆筒17末端的第二环形挂槽18,以及开设于第二环形挂槽18上的多个第二嵌入口19。其中,所述过滤体包括两层除尘布袋20,所述内层除尘布袋20的袋口小于外层除尘布袋的袋口。

所述除尘布袋20套接于圆形的扩撑架21上,扩撑架21上设置有多个卡入第一嵌入口15或第二嵌入口19、并与第一环形挂槽14、第二环形挂槽18的槽间距匹配的卡接凸起22。在挂接操作时,首先进行内层除尘布袋的挂接,将扩撑架21上的卡接凸起22对准第一嵌入口15,然后旋转扩撑架21,使卡接凸起22卡入第一环形挂槽14内,即完成挂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外层除尘布袋的挂接。

所述脉冲清灰系统包括plc控制器23,与plc控制器23相连的空气泵24,与空气泵24连通并贯穿至上箱体1内部的进气管25,设置于进气管25上与plc控制器23电连接的电磁阀26,以及设置于进气管25上对双层除尘布袋进行吹气清灰的出气管27;所述出气管27末端分为三路出气支管28,中间一路出气支管用于对内层除尘布袋清灰,另两路出气支管用于对外层除尘布袋清灰。所述三路出气支管28末端均设置有喷嘴29,喷嘴29的末端设置有文氏管30。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6es7216-2bd23-0xb8,plc控制器通过配置为定时控制电磁阀26和空气泵24的开关设置,在除尘器进行一定时间的除尘操作后,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26和空气泵24打开向除尘布袋内部进行喷气,对附着在除尘布袋外部的灰尘进行清除,喷嘴29和文氏管30能够对喷入的气流进行进一步加压,使灰尘更容易清理。由于大部分灰尘已经被外层除尘布袋过滤,因此,内层除尘布袋上灰层的积聚量较小,使得除尘器可以使用很长时间才对内层除尘布袋进行清理灰尘或更换布袋。在进行布袋更换时,首先使上箱体和中箱体拆开,通过外部辅助装置通过吊耳吊起上箱体,便于从下方对布袋的更换。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废气进行双层过滤,增强了除尘效果,并且通过在除尘布袋下方设置分流装置,废气进入除尘器后有效分流,减缓废气进入除尘器的冲击力,延长除尘布袋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是废气更加均与地通过每个除尘布袋,提升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