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6144发布日期:2020-11-25 15:0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水树脂生产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主要用于吸水树脂液体原料的搅拌。



背景技术:

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sap),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吸水功能和强保水性能。在吸水树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吸水树脂液体原料进行搅拌,直至将吸水树脂液体原料搅拌均匀。

但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吸水树脂原料搅拌罐大都采用手工搅拌的方式对吸水树脂液体原料进行搅拌。人工操作搅拌效率低,限制了行业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另外,现有的吸水树脂原料搅拌罐往往缺乏热交换机构,不利于吸水树脂原料在搅拌过程中的降温。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用于提高对吸水树脂液体原料的搅拌效率,并用于提高对吸水树脂液体原料的散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包括底部带有排料口的罐体,还包括热交换机构、进料机构和搅拌机构;

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竖直安装在罐体内的搅拌棒;驱动电机安装在罐体顶部,搅拌棒的上端可转动的穿过罐体的顶部后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搅拌棒的侧壁上安有一组搅拌桨;

搅拌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垂直安装在搅拌棒上、另一端带有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所述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的末端安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安有一组搅拌桨叶;

所述的热交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罐体侧壁外围周向上的热交换夹套,热交换夹套的上端设有排液口、下端设有进液口。

其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进料管,进料管的下端穿入至罐体内,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内的部分的下端侧弯形成弯折部,弯折部的开口朝向罐体的内侧壁;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外的部分的上端设有漏斗状进料口,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外的部分上还设有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位于漏斗状进料口的下方。

其中,所述的搅拌桨叶均为片状螺旋桨叶,各第二连杆上的搅拌桨叶均匀分布。

其中,每个第二连杆上至少设有三个搅拌桨叶。

其中,所述的搅拌机构还包括竖直安装在罐体的底部的定位柱,定位柱与搅拌棒位置相对,搅拌棒的下端面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位于搅拌棒的轴心线上,搅拌棒的上述定位孔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的上端的外围。

其中,搅拌棒位于罐体的中心线上。

其中,所述的进料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进料管,进料管的下端穿入至罐体内,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内的部分的末端与一环状进料管相连通,环状进料管套设罐体内并水平分布,环状进料管的外围与罐体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环状进料管的外围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进料出口,各进料出口的开口方向朝向罐体的内侧壁;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外的部分的上端设有漏斗状进料口,进料管的位于罐体外的部分上还设有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位于漏斗状进料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包括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竖直安装在罐体内的搅拌棒,搅拌棒的上端可转动的穿过罐体的顶部后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搅拌棒的侧壁上安有一组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垂直安装在搅拌棒上、另一端带有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所述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的末端安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安有一组搅拌桨叶,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棒对罐体内已注入的吸水树脂原料进行搅拌,同时搅拌棒带动其上的搅拌桨叶对罐体内已注入的吸水树脂原料同步进行搅拌,可见避免了人工搅拌方式的使用,且搅拌桨叶与搅拌棒同时对罐体内的吸水树脂原料进行搅拌,可见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对罐体内吸水树脂原料的搅拌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包括热交换机构,且所述的热交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罐体侧壁外围周向上的热交换夹套,热交换夹套的上端设有排液口、下端设有进液口,在需要为罐体降温时,可通过进液口向热交换夹套内源源不断地通入热水,热交换后的水通过排液口源源不断地排出,从而能够达到为罐体降温的目的。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进料机构,2.1、弯折管,2.2、漏斗状进料口,2.3、控制阀,2.4、进料管,3、排料口,4、驱动电机,5、搅拌棒,6、第二连杆,7、搅拌桨叶,8、排液口,9、搅拌桨,10、定位柱,11、进液口,12、热交换夹套,13、第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包括底部带有排料口3的罐体1,还包括热交换机构、进料机构2和搅拌机构。其中进料机构2用于向罐体1内注入吸水树脂原料,搅拌机构用于对上述注入罐体1内的吸水树脂原料进行搅拌,热交换机构用于实现对上述注入罐体1内的吸水树脂原料的散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进料机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进料管2.4,进料管2.4的下端穿入至罐体1内,进料管2.4的位于罐体1内的部分的下端侧弯形成弯折部2.1,弯折部2.1的开口朝向罐体1的内侧壁;进料管2.4的位于罐体1外的部分的上端设有漏斗状进料口2.2,进料管2.4的位于罐体1外的部分上还设有控制阀2.3,所述的控制阀2.3位于漏斗状进料口2.2的下方。使用时,打开控制阀2.3,将待搅拌的吸水树脂原料注入进料机构2的漏斗状进料口2.2,进而通过进料管2.4注入罐体1内。其中,进料管2.4下端的弯折部2.1的开口朝向罐体1的内侧壁,当向罐体1内注入吸水树脂原料时,被注入的吸水树脂原料通过弯折部2.1喷向罐体1的侧壁、之后沿着罐体1的内侧壁流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和竖直安装在罐体1内的搅拌棒5;驱动电机4安装在罐体1顶部,搅拌棒5位于罐体1的中心线上,搅拌棒5的上端可转动的(轴承安装方式)穿过罐体1的顶部后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搅拌棒5的侧壁上安有一组搅拌桨9。工作时,驱动电机4带动搅拌棒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桨9与搅拌棒5同步转动,直至将搅拌罐体1内吸水树脂原料搅拌均匀。罐体1内被搅拌均匀的吸水树脂原料最终通过罐体1底部的排料口3排出。

其中,搅拌桨9包括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13的一端垂直安装在搅拌棒5上、另一端带有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所述竖直向下弯折的部分的末端安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的底部安有一组搅拌桨叶7。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二连杆6上均设有三个搅拌桨叶,各第二连杆6上的搅拌桨叶7各自均匀分布,所述的搅拌桨叶7均为片状螺旋桨叶。使用时,驱动电机4驱动搅拌棒5对罐体1内的吸水树脂原料进行搅拌,进而带动搅拌桨9的搅拌桨叶7同步对罐体1内的吸水树脂原料进行搅拌,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搅拌罐的搅拌效率。

其中,所述的搅拌机构还包括竖直安装在罐体1的底部的定位柱10,定位柱10与搅拌棒5位置相对,搅拌棒5的下端面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位于搅拌棒5的轴心线上,搅拌棒5的上述定位孔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柱10的上端的外围。定位柱10与上述定位孔的转动配合使用,增加了搅拌机构使用的稳定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方式实现上述搅拌桨9。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罐体1侧壁外围周向上的热交换夹套12,热交换夹套12的上端设有排液口8、下端设有进液口11。在需要为罐体1降温时,可通过进液口11向热交换夹套12内源源不断地通入冷水,热交换后的水,通过排液口8源源不断地排出,从而为罐体1降温,进而达到为罐体1内的吸水树脂原料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的进料机构与实施例1中的进料机构在结构上不完全相同。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吸水树脂原料用搅拌罐,其进料机构2的进料管2.4的位于罐体1内的部分的末端与一环状进料管2.1’相连通,环状进料管2.1’套设罐体1内并水平分布,环状进料管2.1’的外围与罐体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环状进料管2.1’的外围周向上均匀设置有进料出口14,各进料出口14的开口方向朝向罐体1的内侧壁。使用时,打开控制阀2.3,通过漏斗状进料口2.2加注吸水树脂原料,加注的吸水树脂原料进入环状进料管2.1’,之后通过环状进料管2.1’上的进料出口14流入罐体1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加注速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环状进料管2.1’的使用,不仅可用于加注吸水树脂原料,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罐体1内侧壁的清洗。具体清洗时,先打开控制阀2.3,之后通过漏斗状进料口2.2加注清洗液,加注的清洗液进入环状进料管2.1’经环状进料管2.1’上的进料出口14喷向罐体1内侧壁,进而达到清洗目的。清洗后废液经罐体1底部的排料口3排出即可。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各吸水树脂原料均为吸水树脂液体原料,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各方位词均以图1为基准。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