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2997发布日期:2021-04-27 13:2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制品质量鉴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要求组成均匀,在玻璃生产中,为了提高制品均匀程度而先后进行着两个不同的混合过程,即在混合机中玻璃配合料的粉体混合和熔窑中熔融玻璃液的流体混合。单纯的从生产过程来讲,首先应该强化配合料混合均匀,然后再考虑到熔窑中的流体混合问题。
3.玻璃配合料的混合装置较多,有一部分混合装置在原料混合的过程中,忽略了混合装置的底部原料,搅拌系统在搅拌的过程中,部分原料沉淀在底部,无法得到有效的混合搅拌,在排放时,底部为搅拌混合的原料直接排出,造成原料混合均匀度存在差异,并且部分装置采用的单方向持续搅拌系统,搅拌程度一般,原料混合的程度不佳。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轴贯穿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部,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四角均贯穿并转动连接有从轴,所述从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所述主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所述主动齿与所述从动齿相啮合,所述主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主轴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一,所述从轴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二,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
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二的叶片为倾斜状,所述搅拌叶一的叶片为竖直状,所述搅拌叶二与所述搅拌叶一交叉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下部为锥形,且所述箱体上部内壁四角均进行设置成弧形,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光圈阀,所述光圈阀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料管道。
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柱体内壁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滑动连接所述柱体的内壁,所述弹簧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架,所述柱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道。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齿、从动齿、搅拌叶一、搅拌叶二等的配合使用,有效解决了采用的单方向持续搅拌系统,而导致搅拌程度一般,原料混合的程度不佳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叶片的作用,有效的将底部的原料不断的往上输送,实现了原料的混合,解决了底部原料未得到混合搅拌而直接排出的问题;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柱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噪音,降低了机器的磨损程度。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构造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柱剖视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箱体;2、电机;3、主轴;4、固定板;5、从轴;6、从动齿;7、主动齿;8、螺旋叶片;9、搅拌叶一;10、搅拌叶二;11、固定架;12、缓冲柱;13、支撑台;14、支柱;15、光圈阀;16、柱体;17、弹簧;18、弹簧板;19、支撑柱;20、橡胶垫;21、进料管道;22、下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25.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玻璃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旋转轴贯穿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3,所述主轴3贯穿并转动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部,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四角均贯穿并转动连接有从轴5,所述从轴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6,所述主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7,所述主动齿7与所述从动齿6相啮合,所述主轴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8,所述主轴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一9,所述从轴5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二10,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柱12,所述缓冲柱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台13,所述支撑台13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14。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搅拌叶一9、搅拌叶二10来说,所述搅拌叶二10的叶片为倾斜状,所述搅拌叶一9的叶片为竖直状,所述搅拌叶二10与所述搅拌叶一9交叉分布,从而实现不同角度的搅拌翻涌,进而实现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使其在搅拌叶一9、搅拌叶二10的作用下进行异向且不同角度的进行搅拌,增强原料混合的效果。此外,具体应用时,所述搅拌叶二10的倾斜角度为30
°
至45
°
最佳,一方面倾斜角度可使原料翻涌,一方面角度合理,避免搅拌过程中阻力较大而导致能耗过高。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箱体1来说,所述箱体1的下部为锥形,且所述箱体1上部内壁四角均进行设置成弧形,所述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光圈阀15,所述光圈阀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料管道22,从而实现原料不发生堆积,进而实现箱体1与搅拌系统之间不存在搅拌死角而导致死角的原料无法得到搅拌混合。此外,具体应用时,所述箱体1的内壁四角的设置成的弧形部分与搅拌叶一9相贴合。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缓冲柱12来说,所述缓冲柱12包括柱体16,所述柱体16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远离所述柱体16内壁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板18,所述弹簧板18滑动连接所述柱体16的内壁,所述弹簧板18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9,所述支撑柱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架11,所述柱体16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0,从而有效的减轻混合装置工作时由于内部应力而产生的震动,从而降低产生的噪音。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箱体1来说,所述箱体1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道21,从而实现玻璃生产用的原料混合装置的进料。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玻璃生产用的原料混合时,将各种原料通过进料管道21投放到箱体1的内部,然后启动电机2,所述电机2的旋转轴带动主轴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7进行转动,通过齿轮的啮合,主动齿7带动从动齿6进行转动,进而从动齿6带动了从轴5进行转动,主轴3转动,带动了搅拌叶一9和螺旋叶片8进行转动,从轴5转动,带动了搅拌叶二10进行转动,通过搅拌叶一9与搅拌叶二10、主动齿7与从动齿6等的配合使用,实现不同角度的搅拌翻涌,进而实现对原料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使其在搅拌叶一9、搅拌叶二10的作用下进行异向且不同角度的进行搅拌,增强原料混合的效果,螺旋叶片8实现了将箱体一底部的原料通过螺旋叶片将其不断的往上输送,进而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原料混合后,打开光圈阀15,所述光圈阀打开,原料直接从下料管道22流出,完成玻璃生产用原料的混合;所述箱体1的内壁四角为弧形且所述箱体1的下部为锥形,有效的解决了存在搅拌死角(包括箱体1底部)而导致原料混合不充分的问题,在具体应用时,所述螺旋叶片可根据箱体1下部的锥形尺寸选择合适规格的锥形螺旋叶片;在工作时,缓冲柱12可有效的减轻混合装置工作时由于内部应力而产生的震动,从而降低产生的噪音。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主动齿7、从动齿6、搅拌叶一9、搅拌叶二10等的配合使用,有效解决了采用的单方向持续搅拌系统,而导致搅拌程度一般,原料混合的程度不佳的问题;2、通过螺旋叶片8的作用,有效的将底部的原料不断的往上输送,实现了原料的混合,解决了底部原料未得到混合搅拌而直接排出的问题;3、通过缓冲柱12的设置,有效的降低了噪音,降低了机器的磨损程度。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
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