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5858发布日期:2021-03-02 19:3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砂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表面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砂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对于喷砂处理后的砂子为湿砂,其流动性差,而且喷砂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细砂,对于后续的喷砂处理无作用,则需要将其过滤排除。所以目前行业内都是将湿砂进行晒干或风干的方式脱水后再次使用。所以需要储备大量的砂子及占用大量的空间。另外,在砂子配成砂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搅拌设备进行快速搅拌,消耗较多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集砂器,能将喷射后的砂子与水收集并在自旋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筛选,去除细砂和多余的水。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集砂器,包括壳体,在任意水平面上的壳体横截面为圆形结构,壳体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且至少下端面为封闭结构,在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回砂管,在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砂管,回砂管在壳体内的出砂方向与经过该出砂处的壳体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90
°
,出砂管在壳体内的进砂方向与经过该进砂处的壳体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90
°
,回砂管在壳体内的出砂方向与出砂管在壳体内的进砂方向均沿顺时针方向或均沿逆时针方向;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放管,排放管从壳体外部经过壳体的底部穿入壳体内部,并向上延伸至壳体中上部,壳体内的排放管的端部开口朝上,在壳体内部的排放管端部设置端盖,端盖为开口朝下的半封闭结构,排放管插入端盖内部,端盖的开口及端盖的内壁均与端盖内部的排放管之间存在间隙。
[0005]
其中集砂器的使用是将回砂管连接至回砂槽,喷射后的砂子与水通过回砂管流入集砂器的壳体内部,而出砂管与均砂罐连接,而均砂罐上连接有砂浆泵,砂浆泵将均砂罐内的砂子抽出过程中会给与出砂管一个吸力,确保集砂器内的砂子可以顺利输出。
[0006]
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回砂管将回砂槽内的砂浆输送至集砂器内,由于其出砂方向的设计,同时配合出砂管的进砂方向的合理设计,能实现集砂器内的砂浆产生一个方向的旋转,同时砂浆泵将均砂罐内的砂浆向外抽的时候,使得均砂罐内的砂浆产生旋转,同时产生的吸力可使得连接管道将集砂器内的砂浆吸出,在主动吸力作用下,集砂器内的砂浆的旋转速度更快,效率高。由于喷射砂子中有部分为细砂,在集砂器内旋转的过程中,粗砂会位于集砂器的外壁上,而部分水和细砂位于中间部位,并从排放管内排出,实现粗砂、细砂可以分离,无需进行过滤,也无需进行额外的搅拌机构,降低能耗。
[0007]
所述壳体由上至下依次为:上筒体、过渡筒体、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均为中空圆筒状结构,且下筒体的下端封闭,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通过过渡筒体连通,且过渡筒体的直径由上筒体一侧向下筒体一侧逐渐缩小,所述的回砂管设置在上筒体上,出砂管设置在下筒体上。特殊的集砂器的结构设计,集砂器的过渡筒体的直径小于上筒体和下筒体,同时其内部结构为中空圆锥台型,直径逐渐缩小,所以砂浆在转动过程中流速增加,旋转的强度
更大,所以对粗砂产生的离心力更大,分离效果更好。
[0008]
回砂管在上筒体内的出砂方向与经过该出砂处的上筒体的直径之间垂直;连接管道在下筒体内的进砂方向与经过该进砂处的下筒体的直径之间垂直。其作为最优选择,可以提升砂子在集砂器内的旋转速度,减少自转力的损耗。
[0009]
壳体的上端为开口结构,在回砂管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过滤网。该结构用于向集砂器内添加新砂,同时可以对新砂进行过滤。
[0010]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集砂器,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对喷射后湿砂进行收集回用,并利用自转力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分离,将细砂和多余的水去除,实现砂子的即时连续使用,可以降低能耗,提升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
实施例1:
[0015]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集砂器,包括壳体1,在任意水平面上的壳体1横截面为圆形结构,壳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且至少下端面为封闭结构,在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回砂管2,在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砂管3,回砂管2在壳体1内的出砂方向与经过该出砂处的壳体1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90
°
,优选采用80
°
或90
°
,出砂管3在壳体1内的进砂方向与经过该进砂处的壳体1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90
°
,优选采用80
°
或90
°
,回砂管2在壳体1内的出砂方向与出砂管3在壳体1内的进砂方向均沿顺时针方向或均沿逆时针方向;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放管4,排放管4从壳体1外部经过壳体1的底部穿入壳体1内部,并向上延伸至壳体1中上部,壳体1内的排放管4的端部开口朝上,在壳体1内部的排放管4端部设置端盖5,端盖5为开口朝下的半封闭结构,排放管4插入端盖5内部,端盖5的开口及端盖5的内壁均与端盖5内部的排放管4之间存在间隙。
[0016]
所述壳体1由上至下依次为:上筒体6、过渡筒体7、下筒体8,上筒体6与下筒体8均为中空圆筒状结构,且下筒体8的下端封闭,上筒体6与下筒体8之间通过过渡筒体7连通,且过渡筒体7的直径由上筒体6一侧向下筒体8一侧逐渐缩小,所述的回砂管2设置在上筒体6上,出砂管3设置在下筒体8上。
[0017]
作为最优选择:回砂管2在上筒体6内的出砂方向与经过该出砂处的上筒体6的直径之间垂直;连接管道在下筒体8内的进砂方向与经过该进砂处的下筒体8的直径之间垂直。
[0018]
壳体1的上端为开口结构,在回砂管2上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过滤网9。该结构用于向集砂器内添加新砂,同时可以对新砂进行过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