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5305发布日期:2021-01-05 18:1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路切换领域,具体涉及旋转切换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号201910442475.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龙头出水嘴,其设置了固定出水通道(32)并转动连接分水盘(4),其分水盘(4)和转动盘(5)配合构成了单层多环相套的分体腔体。通过旋转接通不同的水路通道实现不同的水路切换。但是由于其分水腔体为单层结构,占用空间较大,轻巧性不足。不适合空间受限的地方应用

专利号201010260227.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切换出水机构,其固定单元(100)设置了不同的出水口,对应的切换单元(200)设置了进水口。通过旋转切换,其切换单元的进水口分别对应接通固定单元与之指定的其中一个出水口。上述切换阀虽然实现了水路切换的目的,但是仍然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在空间受限的地方不易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切换出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旋转切换出水装置,旋转切换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过流体、相对过流体转动的分水盘结构和水花成形装置,所述过流体有至少一个通流孔,所述分水盘结构设有上下分层设置且互相隔绝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每组分流通道至少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过流体的通流孔旋转对接的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进水口以及至少一个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出水口;

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和分水盘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对应接通的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或出水网,所述的第二出水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或出水网。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包括分水盘上盖和分水盘下盖,所述分水盘上盖和分水盘下盖之间设置有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密封隔绝所述分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用螺帽旋紧分水盘上盖和分水盘下盖,所述分水盘上盖的下部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分水盘旋转杆部,所述分水盘下盖上设有与分水盘旋转杆部相匹配的分水盘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包括分水盘上盖、分水盘下盖和分水盘中隔,所述分水盘上盖设有多个呈圆周状均布设置的分水盘进水孔,所述分水盘进水孔以分水盘上盖为中心径向向外均布设置,所述分水盘下盖上设有与分水盘进水孔相对应的分水盘出水孔,所述分水盘中隔上设有与分水盘进水孔相对应的分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中隔的下部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分水盘旋转杆部,所述分水盘下盖上设有与分水盘旋转杆部相匹配的分水盘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上盖、分水盘下盖和分水盘中隔采用焊接密封隔离所述分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过流体上设有过流体支座,所述过流体支座和分水盘上盖之间设置有浮动定位销;所述过流体上设有通流孔,所述通流孔内部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所述出水口为一层或者多层圆周均匀分布设置的出水口或者一层或者多层阵列均匀分布设置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网可为密布的圆孔、密布的多边形孔结构、格栅结构或网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面向过流体的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过流体支座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起嵌入过流体支座的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分水盘出水口设置有射流发生器,所述射流发生器将流出的水划分成分开的各单射流。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旋转切换出水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科学便利、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通过固定设置的过流体、相对过流体转动的分水盘结构和水花成形装置,所述过流体有至少一个通流孔,所述分水盘结构至少设有上下分层设置且互相隔绝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每组分流通道至少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过流体的通流孔旋转对接的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进水口以及至少一个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出水口。将该装置安装于龙头,出水阀,花洒、起泡器等出水部件时,通过旋转外部的出水部件,达到切换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水流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水流外部出水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水流内部出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过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过流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上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下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水盘下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旋转切换出水装置的水流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过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过流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过流体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过流体支座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过流体支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中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中隔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中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水盘下盖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2所示,旋转切换出水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过流体1、相对过流体1转动的分水盘结构2和水花成形装置,所述过流体1有至少一个通流孔11,所述分水盘结构2设有上下分层设置且互相隔绝的分流通道3,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33和第二分流通道34,每组分流通道3至少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过流体1的通流孔11旋转对接的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进水口31以及至少一个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出水口32。

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和分水盘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33和第二分流通道34对应接通的第一出水通道35和第二出水通道36,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5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37或出水网38,所述的第二出水通道36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37或出水网38。

参看图7-图12,所述分水盘结构2包括分水盘上盖21和分水盘下盖22,所述分水盘上盖21和分水盘下盖22之间设置有橡胶件24,所述橡胶件24密封隔绝所述分流通道3。该橡胶件24可以为密封垫片。

参看图7-图12,所述分水盘结构用螺帽旋紧分水盘上盖和分水盘下盖,螺帽26上可以增加螺帽密封圈27以增加密封性性能。所述分水盘上盖21的下部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分水盘旋转杆部211,所述分水盘下盖22上设有与分水盘旋转杆部211相匹配的分水盘安装孔221。

参看图1,进一步,所述过流体1上设有过流体支座4,所述过流体支座4和分水盘上盖21之间设置有浮动定位销5。

参看图1,进一步,所述过流体1上设有通流孔11,所述通流孔11内部设置有弹簧6。

进一步,所述出水口37为一层或者多层圆周均匀分布设置的出水口37或者一层或者多层阵列均匀分布设置的出水口37;所述出水网38可为密布的圆孔、密布的多边形孔结构、格栅结构或网状结构。

参看图1,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面向过流体的端面设有凸起222,所述过流体支座4设有与凸起222相匹配的凹槽41,所述凸起222嵌入过流体支座4的凹槽41内。

所述凸起222可以设置在分水盘上盖的上部或者分水盘下盖的上部,本实施例设置在分水盘下盖的上部,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设。

所述分水盘出水口37设置有射流发生器,所述射流发生器将流出的水划分成分开的各单射流。

进一步,分水盘结构下部固定连接有水花成形装置,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包括出水体,所述出水体和分水体结构形成第一出水通道35和第二出水通道36

通过转动出水体带动分水体选择接通不同的分水盘出水口37。以便形成不同的出水水花。

具体地,将旋转切换出水装置安装于龙头,出水阀,花洒、起泡器等出水部件时,通过旋转切换,达到切换水的目的。下面以起泡器为例。

起泡器包括上壳9,所述上壳9和出水体10的内部形成上下连通的腔体,所述上壳9的内壁上由上而下依次设有进水口垫片7、滤网8和过流体1,所述出水体10内设有密封件25,该密封件25设置与出水体10与分水盘下盖22之间,该密封件25可以为密封垫片。通过旋转出水体带动固定连接的分水盘结构。分水盘下盖内圈端面设置有射流发射器。旋转接通分水盘下盖内圈出水时,所述射流喷入出水体内腔体,通水从外侧腔体吸入空气。混合后形成柔和的气泡水。旋转接通分水盘下盖外圈出水时,射流喷入出水体外侧腔体流出形成有冲击力的花洒水。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参看图13-图25,所述分水盘结构2包括分水盘上盖21、分水盘下盖22和分水盘中隔23,所述分水盘上盖21设有多个呈圆周状均布设置的分水盘进水孔31,所述分水盘进水孔31以分水盘上盖21为中心径向向外均布设置,所述分水盘下盖22上设有与分水盘进水孔31相对应的分水盘出水孔32,所述分水盘中隔23上设有与分水盘进水孔31相对应的分流通道3。

参看图20-图25,所述分水盘中隔23的下部中间设有带螺纹的分水盘旋转杆部211,所述分水盘下盖22上设有与分水盘旋转杆部211相匹配的分水盘安装孔221。

参看图20-图25,所述分水盘上盖21、分水盘下盖22和分水盘中隔23采用焊接密封隔离所述分流通道3。

参看图13,进一步,所述过流体1上设有过流体支座4,所述过流体支座4和分水盘上盖21之间设置有浮动定位销5。

参看图13,进一步,所述过流体1上设有通流孔11,所述通流孔11内部设置有弹簧6。

参看图13,进一步,所述分水盘下盖22的顶面设置有凸起222,所述过流体支座4设有与凸起222相匹配的凹槽41,所述凸起222嵌入过流体支座4的凹槽41内。

参看图13,进一步,所述分水盘结构2用螺帽26旋紧分水盘上盖21和分水盘下盖22,螺帽26上可以增加密封圈27以增加密封性性能。

参看图14,所述分水盘结构2设有上下分层设置且互相隔绝的分流通道3,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流通道33和第二分流通道34,每组分流通道3至少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过流体1的通流孔11旋转对接的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进水口31以及至少一个分水盘结构的分水盘出水口32。

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和分水盘结构连接固定,所述水花成形装置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33和第二分流通道34对应接通的第一出水通道35和第二出水通道36,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5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37或出水网38,所述的第二出水通道36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37或出水网38。

另外分水盘中隔23上设有与分水盘进水孔31相对应的分流通道3,由此形成中间的出水通道。

通过固定设置的过流体1和相对过流体1转动的分水盘结构2,所述过流体1有至少一个通流孔11,所述分水盘结构2至少设有至少两个上下分层设置且互相隔绝的分流通道3,每组分流通道3至少有一个以上与所述过流体1的通流孔11旋转对接的分水盘进水孔31以及至少一个组出水通道的分水盘出水孔32。将该装置安装于龙头,出水阀,花洒、起泡器等出水部件时,通过旋转外部的出水部件,达到切换水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