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9270发布日期:2021-04-21 05:5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降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


背景技术:

2.石墨降膜吸收器是指以不透性石墨为主体的降膜式气体吸收设备,不透性石墨是指对气体、蒸汽、液体等流体介质具有不渗透性的石墨制品;石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非金属材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的热导率,因此是制造化工防腐蚀设备的理想材料;作为结构材料的石墨制品还包含一些高分子材料等成分,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石墨降膜吸收器由气

液分布器、吸收冷却段和气液分离器三部分组成;气

液分布器由气、液体进口管、稳压环、配液管等不透性石墨件构成,从进口管输入的吸收液经稳压环底部的环隙进入上管板(或吸收换热块)上面的空间后,呈均匀分布状态进入配液管;配液管亦称导流管或溢流管,其上部开有均匀分布的4个v形切口,切口的一边与管内壁相切;吸收液沿切向进入,在管内形成螺旋状扰动液膜下降;吸收冷却段按结构型式分,有列管式和圆块孔式两种,他们的结构分别类同于列管式和圆孔式石墨热交换器;下降至吸收冷却段的吸收液沿着管(或孔)内壁呈膜状流下,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同向流动,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被吸收;溶解热通过间壁传递给冷却液带出设备;未被吸收的气体与产品一起进入位于设备底部提供分离空间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气体被送往尾气塔,产品输入贮槽。
3.其中液体分布器的分液性能是决定石墨降膜吸收器的整体吸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石墨降膜吸收器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液体分布成膜效果较差,并且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从而改善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液体分布成膜效果,提高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石墨降膜吸收器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液体分布成膜效果较差,并且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包括上封头,所述上封头内部的下端通过固定管板固定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端分别对称设置有v形切口和o形针孔,所述上封头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口和进气管口,所述上封头内部位于溢流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稳压环。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v形切口的一边和溢流管的内侧相切。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v形切口和o形针孔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封头底端固定连接有管体,所述管体内
部设置有吸收冷却段。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通过设置固定管板,便于将溢流管固定在上封头的内部,同时保证溢流管的稳定性,通过在溢流管的上端设置两个v形切口和两个o形针孔,将原液体分布器上部的四个v形切口改成两个v形切口加两个o形针孔,使石墨降膜吸收器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液体分布成膜效果达到改善,并且可以将原石墨降膜吸收器的产量额定负荷通过改进后可拓展至30%~120%,大幅度提高了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中溢流管的上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中溢流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的和管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中:管体1、上封头2、固定管板3、溢流管4、v形切口5、o形针孔6、进液管口7、进气管口8、稳压环9。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用改进式液体分布器,包括上封头2,上封头2内部的下端通过固定管板3固定连接有溢流管4,通过设置固定管板3,便于将溢流管4固定在上封头2的内部,同时保证溢流管4的稳定性,溢流管4上端分别对称设置有v形切口5和o形针孔6,上封头2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口7和进气管口8,上封头2内部位于溢流管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稳压环9,通过在溢流管4的上端设置两个v形切口5和两个o形针孔6,将原液体分布器上部的四个v形切口5改成两个v形切口5加两个o形针孔6,使石墨降膜吸收器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液体分布成膜效果达到改善,并且可以将原石墨降膜吸收器的产量额定负荷通过改进后可拓展至30%~120%,大幅度提高了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18.优选的,v形切口5的一边和溢流管4的内侧相切,使吸收液沿切向进入溢流管4的内侧,v形切口5和o形针孔6的底端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使吸收均匀液流动,上封头2底端固定连接有管体1,管体1内部设置有吸收冷却段,吸收液沿切向进入溢流管4的内侧,在溢流管4内形成液膜下降,下降至吸收冷却段的吸收液沿着管或孔内壁呈膜状流下,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同向流动,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被吸收。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上封头2和管体1进行连接,上封头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管板3,通过设置固定管板3,便于将溢流管4固定在上封头2的内部,同时保证溢流管4的稳定性,然后吸收液通过进液管口7进入上封头2的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口8进入
上封头2的内部,从进液管口7输入的吸收液经稳压环9底部的环隙进入上管板或吸收换热块上面的空间后,呈均匀分布状态进入溢流管4的内部,溢流管4的上端分别对称设置有v形切口5和o形针孔6,将原液体分布器上部的四个v形切口5改成两个v形切口5加两个o形针孔6,使石墨降膜吸收器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液体分布成膜效果达到改善,并且可以将原石墨降膜吸收器的产量额定负荷通过改进后可拓展至30%~120%,大幅度提高了低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v形切口5一边与溢流管4内壁相切,吸收液沿切向进入溢流管4的内侧,在溢流管4内形成液膜下降,下降至吸收冷却段的吸收液沿着管或孔内壁呈膜状流下,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同向流动,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被吸收;经过改进后达到了改善成膜效果和提高了低负荷条件下运行的稳定性。
2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