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回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6016发布日期:2021-08-24 12:2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回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回收塔。



背景技术:

旋风回收塔和布袋除尘回收塔是目前使用较广的回收装置,旋风回收塔是利用旋转气流使气流中的尘粒产生一定的惯性离心力,气流中的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周边运动,碰到筒壁后下落达到回收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旋风回收塔的内筒体是固定的,气流需要旋转的高度取决于内筒体高度,这样无论有几根进气管接入旋风回收塔,经过的内筒体高度均不可调,理论上说充足的内筒体高度有助于保证气流的回旋高度,进而保证气粉充分分离。但是,由于旋风回收塔会产生压降,实际生产中粉的除净率达到越高的程度需要的风机功率将随之增长,除净率的要求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如何平衡旋风回收塔导致的压降和除净率之间的矛盾变得棘手,有时不得不在除净率远远优于标准要求的情况下重新采购功率更大的风机,或者在风机功率远远超过需要的情况下除净率确达不到要求,极大增加了成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旋风回收塔接入气管的数量和除净率要求灵活调整的旋风回收塔。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回收塔,能在满足除净率要求下降低压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改进型回收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的回收塔排放管、锥筒壳、外筒壳、密封上盖、滑动内筒体、内筒体升降装置和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所述密封上盖设有内筒体安装孔,所述滑动内筒体穿过内筒体安装孔并沿滑动内筒体上下滑动,所述回收塔排放管构成第三洒粉口,所述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均切向设置在外筒壳上,所述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分别构成二次回收第一输入口、二次回收第二输入口二次回收第三输入口,所述内筒升降装置安装在密封上盖顶面并传动连接滑动内筒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二次回收进风管与滑动内筒体之间形成环流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内筒体下方安装有一个翅片减阻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翅片减阻芯包括减阻芯筒体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翅片相交于中心线构成,所述减阻芯筒体安装在滑动内筒体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内筒体外周面固装有内筒体提升环,所述内筒提升环设有相对于滑动内筒体轴线对称的内筒提升耳,所述内筒提升耳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内筒体升降装置包括轴向竖直布置在密封上盖的两根升降丝杆、两个导向链轮、主动链轮和链条,所述升降丝杆底部设有丝杆链轮,所述链条依次绕设丝杆链轮、两个导向链轮和主动链轮且丝杆链轮、两个导向链轮和主动链轮均以竖直线为轴线在密封上盖上转动,所述两根升降丝杆转动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体安装孔内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密封上盖设有内筒体安装孔,滑动内筒体穿过内筒体安装孔并沿滑动内筒体上下滑动,内筒体安装孔内设有密封圈,避免内筒体安装孔与滑动内筒体之间漏气,回收塔排放管构成第三洒粉口,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均切向设置在外筒壳上,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分别构成二次回收第一输入口、二次回收第二输入口二次回收第三输入口,内筒升降装置安装在密封上盖顶面并传动连接滑动内筒体,滑动内筒体在内筒升降装置带动下升降运动,根据进风管实际接入的数量和分离的质量要求调整滑动内筒体的高度,避免二次回收塔导致的压降太高而造成风机功率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滑动内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5为翅片减阻芯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71、二次回收第一输入口;72、二次回收第二输入口;73、二次回收第三输入口;74、第三洒粉口;75、滑动内筒体;751、翅片减阻芯;7511、翅片;752、内筒体提升环;7521、内筒提升耳;75211、螺纹孔;753、升降丝杆;754、两个导向链轮;755、主动链轮;756、链条;76、锥筒壳;77、外筒壳;78、密封上盖;79、二次回收进风管;791、环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回收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的回收塔排放管、锥筒壳76、外筒壳77、密封上盖78、滑动内筒体75、内筒体升降装置和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79,密封上盖78设有内筒体安装孔,滑动内筒体75穿过内筒体安装孔并沿滑动内筒体75上下滑动,内筒体安装孔内设有密封圈,避免内筒体安装孔与滑动内筒体75之间漏气,回收塔排放管构成第三洒粉口74,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79均切向设置在外筒壳77上,三个二次回收进风管79分别构成二次回收第一输入口71、二次回收第二输入口72二次回收第三输入口73,内筒升降装置安装在密封上盖78顶面并传动连接滑动内筒体75,滑动内筒体75在内筒升降装置带动下升降运动,根据进风管实际接入的数量和分离的质量要求调整滑动内筒体75的高度,避免压降太高而造成风机功率不足。

其中,各二次回收进风管79与滑动内筒体75之间形成环流间隙791,使得先后进入外壳筒内的气流可以相互叠加,粉尘分离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内筒体75下方安装有一个翅片减阻芯751,翅片减阻芯751包括减阻芯筒体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翅片7511相交于中心线构成,减阻芯筒体安装在滑动内筒体75下方,消除了从滑动内筒体75排出的干净气体的湍流,极大降低了能量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内筒体75外周面固装有内筒体提升环752,加强了滑动内筒体75的结构强度,内筒体提升环752设有相对于滑动内筒体75轴线对称的内筒提升耳7521,内筒提升耳7521上开设有螺纹孔75211,内筒体升降装置包括轴向竖直布置在密封上盖78的两根升降丝杆753、两个导向链轮754、主动链轮755和链条756,升降丝杆753底部设有丝杆链轮,链条756依次绕设丝杆链轮、两个导向链轮754和主动链轮755且丝杆链轮、两个导向链轮754和主动链轮755均以竖直线为轴线在密封上盖78上转动,两根升降丝杆753转动方向相同,优选地,主动链轮755上安装有提升把手,仅需操作提升把手转动主动链轮755,经过主动链轮755传动升降丝杆753转动,导向链轮用以将链条756与滑动内筒体75分开,避免干涉,由于链条756的传动,使得两根升降丝杆753可以同步转动,两根升降丝杆753与对应的内筒提升耳7521螺纹连接,可以同步提升滑动内筒体75,避免滑动内筒体75偏斜而造成滑动内筒体75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