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52468发布日期:2022-03-16 10:0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市政排口是城市下垫面径流经市政管道输送排水入受纳地表水体的末端口,分为合流制排口和分流制排口。在合流制管网末端进入受纳地表水体前需要采用截流设施,在截流设施上游侧,合流污水被“憋”在合流管道中,会呈现出黑臭水体特征;分流制排口虽位于管网分流制区,但因市政管网埋地的复杂性,在分流制区域即使进行了雨污分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水混接入雨水管网,加之地表水体治理时在晴天市政排口不允许有污水下河,往往在管网末端进入受纳地表水体前也进行末端截流,如此混接污水晴天时被“憋”在雨水管道中,在末端也呈现处一定黑臭水体特征。合流制排口和分流制排口均会散发出携带有害病毒病菌的气溶胶和氨、硫化氢、硫醇等恶臭气体,严重影响排口周边空气环境质量,危害排口附近人居环境和市民身体健康。
3.在市政管网实际运维时,为了避免市政排口气溶胶和恶臭气体的逸散,在排口末端通常设置pvc帘进行遮挡防臭,不仅防臭效果不佳、市政排口周边仍有恶臭异味,pvc帘还影响排口景观,导致市民往往对市政排口避而远之。一种用于管网排口病毒防控及净水除臭的封闭式处理装置(授权公告号cn111533340b)提供了一种针对管网排口水体的全断面形式的病毒原位灭除技术,但目前尚未见对市政排口气溶胶和恶臭气体的相关报道。尤其是大型市政箱涵口携带有害病毒病菌的气溶胶和氨、硫化氢、硫醇等恶臭气体的除臭问题,亟需一种防病菌扩散和除臭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市政排口病菌消杀和恶臭气体除臭的技术,同时具有美化排口景观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至少包括:上部水幕遮盖单元、下部集水单元;
6.所述的上部水幕遮盖单元包括:
7.固定于市政排口入河口处上沿的水平密封盖板;
8.围绕水平密封盖板的周侧设置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向下出水形成帘式连续不破水幕;
9.所述的下部集水单元包括浮体式集水槽;浮体式集水槽随市政排口与河道连接处水位上下浮动;经所述帘式连续不破水幕淋洗后的气、水混合液进入所述浮体式集水槽;
10.在所述的集水槽内设置有水泵。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的消毒柜,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消毒柜的进水
口相连。
12.进一步的,还包括消毒过滤循环单元;
13.所述的消毒过滤循环单元包括:
14.消毒柜,所述的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消毒柜的进水口相连。
15.在所述的密封盖板上设置有生物过滤箱,所述的生物过滤箱由下层水体过滤填料槽、中层雾化喷头、上层气体过滤填料槽组成,所述的消毒柜的出水口与雾化喷头通过管道连通连接,所述的雾化喷头喷口向上设置以将气、水混合液以气雾形式向上均匀喷出;
16.所述的下层水体过滤填料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的布水管的进水管连通。
1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密封盖板为304不锈钢,形状为180
°
扇形,所述水平密封板直线边与市政排口顶板河道一侧密封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的布水管成弧形,紧绕在180
°
扇形水平密封盖板弧线外侧设置;在布水管道垂直下方沿管道长度方向设置一道线型泄水缝。
19.进一步的,在市政排口两侧外壁竖直向设置有滑轨,所述的浮体式集水槽通过卡轮滑动设置在滑轨中,以使所述的浮体式水槽随市政排口与河道连接处水位紧扣排口上下浮动,在不影响排涝的同时,保证所述的浮体式水槽与排口密接以防有毒有害气体逸散。
2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21.1)在市政排口设置帘式连续不破水幕;
22.2)用浮体式集水槽收集连续不破水幕淋洗后的气、水混合液;
23.3)采用强氧化剂消杀气、水混合液中的病毒和病菌;
24.4)消杀后气、水混合液通过雾化喷头向生物过滤箱的上层气体过滤填料槽喷出,以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协同作用吸附分解;水体向下经过所述下层水体过滤填料过滤净化后作为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的水源。
25.本发明适用于大型市政箱涵排口除臭,不影响市政排口正常排水,兼具市政排口消杀气溶胶病菌、消除恶臭以及美化市政排口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的实施例1对应的构造图;
27.图2是本发明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的实施例1对应的剖面图。
28.图1~2中编号的含义为:
29.11-水平密封板,12-弧形布水管,13-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
30.21-浮体式集水槽,22-滑轨,23-卡轮;
31.31-微型提升泵,32-上水管,33-病菌消毒柜,34-转输管,35-中层雾化喷头,36-生物过滤箱,37-上层气体过滤填料,38-下层水体过滤填料,39-顶层植物,310-底部支架,311-气水混合液流向;
32.41-市政箱涵顶板,42-市政箱涵侧板,43-市政排口与河道连接处水位,44-河岸底线,45-河岸顶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34.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市政排口气溶胶病菌消杀及恶臭气体收集去除装置及方法,包括:上部水幕遮盖单元、下部集水单元、消毒过滤循环单元。
35.所述的上部水幕遮盖单元包括水平密封盖板11、弧形布水管12、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13,固定于市政排口入河口处上沿,所述弧形布水管12向下出水形成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13对市政排口微生物气溶胶、恶臭气体等进行淋洗,防止携带病毒细菌的气溶胶随空气逸散,还防止市政排水箱涵沉积物释放的氨、硫化氢、硫醇等恶臭气体扩散。
36.所述水平密封板11为304不锈钢,形状为180
°
扇形,所述水平密封板11直线边与市政排口顶板41河道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并采用密封胶对直线边与市政排口箱涵对缝处进行密封,防止漏气。
37.所述的弧形布水管12进水与消毒过滤循环单元出水口连接,材质采用304不锈钢管,紧绕在180
°
扇形水平密封盖板11弧线外侧进行密缝焊接;所述弧形布水管12水平度
±
2mm,同时在管道垂直下方沿管道长度方向设置一道线型泄水缝,缝宽精度
±
0.5mm,经弧形布水管12均匀过水流量需满足弧形布水管12垂直向下泄水时形成自泄水缝至所述下部集水单元的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13。
38.所述的下部集水单元包括浮体式集水槽21、滑轨22、卡轮23,浮体式集水槽21通过滑轨22和卡轮23固定于市政排口底部或中间,随市政排口与河道连接处水位43上下浮动,不影响市政排口排涝;所述市政排口中散发的微生物气溶胶和氨、硫化氢、硫醇等恶臭气体,经所述弧形帘式连续不破水幕13淋洗,由逸散气态变为淋洗气、水混合液进入所述浮体式集水槽21。
39.所述的消毒过滤循环单元包括微型提升泵31、上水管32、病毒消毒柜33、转输管34、生物过滤箱36、底部支架310,通过化学+生物组合方法消杀气溶胶病菌及除臭。
40.所述微型提升泵31设置于所述浮体式集水槽21内,将其收集的淋洗气、水混合液提升至所述病毒消毒柜33通过强氧化剂(如液氯、次氯酸酸钠、二氧化氯、双氧水等)消杀病毒和病菌,消杀后气、水混合液再进入生物过滤箱36对淋洗气、水混合液中的氨、硫化氢、硫醇等有害气体通过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协同作用吸附分解。
41.所述的生物过滤箱36自下而上依次为底部支架310、下层水体过滤填料38、中层雾化喷头35、上层气体过滤填料37、顶层植物,所述中层雾化喷头35将气、水混合液以气雾形式向上均匀喷出,随后有害气体向上经过所述上层气体过滤填料37附着微生物膜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气中,水体向下经过所述下层水体过滤填料38过滤净化后进入所述弧形布水管12。
42.所述的顶层植物39可采用悬垂植物,对生物过滤箱36进行遮挡美化。
4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