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3868发布日期:2021-12-08 14:4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中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氨水或氨气作为氨基取代或脱酰基保护试剂,在精细化工领域中广泛应用。氨基取代反应通常为将含卤素杂环原料和氨水混合,在压力反应釜内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卤化铵,过滤后,将反应体系蒸馏后得到产品。在脱酰基保护时,将酰基保护原料与氨甲醇混合,在压力反应釜内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将反应体系蒸馏,打浆后得到产品。
3.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液氨或氨水体系中,反应结束,蒸馏时不可避免会有氨气溢出,而氨气属于有毒气体,气味刺鼻,人体吸入会造成各种危害,容易对试验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消除氨气危害的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氨气进行蒸馏制备中氨气溢出对试验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而提出的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安装箱和蒸发箱,所述蒸发箱固定连接在安装箱内,还包括:
7.固定连接在所述蒸发箱顶部的第一反应箱,通过溢气管与所述蒸发箱的输出端相连通;
8.第一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箱内;
9.第二反应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蒸发箱的侧壁,通过排水管与所述第一反应箱相连通;
10.第二搅拌机构,设置在第二反应箱内。
11.为了使氨气与水混合的更均匀,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反应箱内,所述第一搅拌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至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
12.为了提高一水合氨与盐酸的反应速度,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二转轴,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箱的顶部,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延伸至第二反应箱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
13.为了使氯化铵与水分离,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应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第二反应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加热板相配合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输出端与第一反应箱相连通,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输出端与冷凝管相连通。
14.为了便于清理第二反应箱内的氯化铵,优选的,所述第二反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排料管,所述第二转轴延伸至第二反应箱内固定连接有与排料管相配合的刮板,所述安装箱内滑动有与排料管相配合的接料盒。
15.为了简化该装置的操作,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冷凝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排料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安装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机、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加热板和蒸发箱的控制面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通过水和酸对氨气进行二级吸收,消除氨气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同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从而实现额外创收,增加收入。
18.2、该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通过将第二反应箱蒸发的水送入第一反应箱内,节省水资源,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的主剖视图。
21.图中:1、安装箱;2、蒸发箱;201、溢气管;3、第一反应箱;301、第一转轴;302、第一搅拌杆;303、补水管;304、第一链轮;4、第二反应箱;401、加热板;5、电机;501、第二转轴;502、第二链轮;503、第二搅拌杆;504、刮板;505、排料管;5051、第一控制阀;6、排水管;601、第二控制阀;602、冷凝管;603、第三控制阀;7、接料盒;8、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

2,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安装箱1和蒸发箱2,蒸发箱2固定连接在安装箱1内,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蒸发箱2顶部的第一反应箱3,通过溢气管201与蒸发箱2的输出端相连通;第一搅拌机构,设置在第一反应箱3内;第二反应箱4,固定连接在蒸发箱2的侧壁,通过排水管6与第一反应箱3相连通;第二搅拌机构,设置在第二反应箱4内。
26.蒸发箱2内溢出的氨气通过溢气管201进入第一反应箱3内,与第一反应箱3内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第一搅拌机构对氨气与水进行搅拌,缩短混合时间和是两者反应额度更充分,氨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h3+h2o=nh3
·
h2o,生成的一水合氨通过排水管6进入第二反应箱4内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第二搅拌机构对一水合氨与盐酸进行搅拌,是两者充分反应和缩短两者的反应时间,盐酸与一水合氨的反应方程式:hcl+nh3.h2o==nh4cl+h2o,该装置通过水和酸对氨气进行二级吸收,消除氨气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同时
得到副产品氯化铵,从而实现额外创收,增加收入。
27.实施例二:
28.参照图2,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转轴301和第一搅拌杆302,第一转轴301转动连接在第一反应箱3内,第一搅拌杆302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301上,第一转轴301延伸至安装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304,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电机5和第二转轴501,电机5固定连接在安装箱1的顶部,第二转轴501固定连接在电机5的输出端,第二转轴5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502,第二链轮502与第一链轮304通过链条转动连接,第二转轴501延伸至第二反应箱4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503。
29.启动电机5,电机5使第二转轴501转动,第二转轴501使第二搅拌杆503转动,第二搅拌杆503和刮板504转动,第二搅拌杆503对一水合氨和盐酸进行搅拌,使两者混合更均匀,缩短两者的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速度,第二转轴501通过第二链轮502、链条、第一链轮304使第一转轴301转动,第一转轴301使第一搅拌杆302转动,使氨气与水充分混合,提高两者的反应速度,缩短两者的反应时间。
30.实施例三:
31.参照图2,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反应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401,第二反应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加热板401相配合的冷凝管602,冷凝管602的输出端与第一反应箱3相连通,安装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补水管303,补水管303的输出端与冷凝管602相连通。
32.启动加热板401,加热板401对第二反应箱4内部进行加热,使第二反应箱4内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从而得道氯化铵结晶,水蒸气进入的冷凝管602冷凝成水,冷凝管602与补水管303内上均设有单向阀,补水管303位于冷凝管602上单向阀的输出端,冷凝管602内的水在水蒸气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反应箱3内与一水合氨反应,对水实现循环利用,从而节省水资源。
33.实施例四:
34.参照图2,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反应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料管505,第二转轴501延伸至第二反应箱4内固定连接有与排料管505相配合的刮板504,安装箱1内滑动有与排料管505相配合的接料盒7。
35.当第二反应箱4内的水蒸发完后,电机5通过第二转轴501使刮板504转动,刮板504将第二反应箱4内的氯化铵结晶刮入排料管505中,氯化铵结晶通过排料管505落入接料盒7中,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氯化铵结晶进行收取。
36.实施例五:
37.参照图1

2,含氨溶液蒸馏时尾气吸收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排水管6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01,冷凝管602上设有第三控制阀603,排料管505上设有第一控制阀5051,安装箱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机5、第一控制阀5051、第二控制阀601、第三控制阀603、加热板401和蒸发箱2的控制面板8
38.通过控制面板8启动电机,从而使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启动,通过补水管303向第一反应箱3内添加水,使其与氨气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第二控制阀601打开,使第一反应箱3内的一水合氨进入第二反应箱4内,当第一反应箱3内的水排完后,
关闭第二控制阀601,当第二反应箱4内的一水合氨与盐酸反应后,关闭电机5,控制面板8控制加热板401和第三控制阀603打开,使第二反应箱4内的水蒸气进入冷凝管602内冷凝和将其排入第一反应箱3内,当第二反应箱4内的水蒸发完后,启动5,电机5通过使刮板504转动,将氯化铵结晶刮入排料管505内,控制面板8打开第一控制阀5051,使排料管505内的氯化铵结晶落入接料盒7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该控制面板8编写相应的plc程序,从而实现一键操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