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7773发布日期:2022-02-12 13:0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2.废水处理中的斜管沉淀池在常规使用中,如果遇到前端处理效果不好时,或前期有曝气过度现象时,污泥会有上浮现象,有时周边有大树等,各种杂物及树叶漂浮在沉淀池表面,导致沉淀池出水效果变差,也会影响视觉感官。
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在沉淀池表面出现影响感官的现象时,缺少及时补救的措施。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通过刮泥板,在需要清理沉淀池本体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时,向外拔动第二限位块,带动卡块与卡槽脱离,将第二限位块从把手的前端取下,向左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使集泥板向下转动90
°
,集泥板由竖直状态切换到水平状态,同时支撑板的底部与右侧防污板的顶部抵接,从而防止污泥落入出水口,启动电机,带动传动棍逆时针转动,使刮泥板带动杂物排入集泥板,再从排泥口排出,保证水质清澈,从而提高沉淀池出水效果,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前侧两侧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泥口,所述沉淀池本体前侧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沉淀池本体前侧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沉淀池本体前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前侧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后侧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块,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集泥板,所述集泥板的弯折部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部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棍,所述传动棍的前端与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棍的外侧设置有刮泥板,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腔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格板,所述格板的内部开设有预留格,所述格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格板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斜管,所述沉淀池本体内腔两侧靠近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污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通过卡槽和卡块活动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形,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把手的前端贯穿此通孔。
8.优选的,所述集泥板一侧的底部与沉淀池本体内壁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前端与把手的后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集泥板由pp材料制成,所述集泥板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倒l形,所述
集泥板与支撑板为一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刮泥板的外轮廓设置有多个矩形板,多个所述矩形板沿着刮泥板的外轮廓均匀分布。
11.优选的,所述防污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污板关于沉淀池本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防污板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刮泥板,在需要清理沉淀池本体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时,向外拔动第二限位块,带动卡块与卡槽脱离,将第二限位块从把手的前端取下,向左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使集泥板向下转动90
°
,集泥板由竖直状态切换到水平状态,同时支撑板的底部与右侧防污板的顶部抵接,从而防止污泥落入出水口,启动电机,带动传动棍逆时针转动,使刮泥板带动杂物排入集泥板,再从排泥口排出,保证水质清澈,从而提高沉淀池出水效果;
14.2、通过挡板与格板为一体结构,且挡板和格板与沉淀池本体的内壁组合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避免进水口在进水时对安装斜管造成冲击,再通过蜂窝状设置的安装斜管可以减少沉淀池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堵塞情况,而设置的安装框方便对安装斜管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泥板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图展开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框立体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格板立体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沉淀池本体;2、排泥口;3、电机;4、第一限位块;5、卡槽;6、第二限位块;7、卡块;8、进水口;9、出水口;10、转动轴;11、集泥板;12、支撑板;13、传动棍;14、刮泥板;15、格板;16、预留格;17、挡板;18、安装框;19、安装斜管;20、防污板;2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前侧两侧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泥口2,所述沉淀池本体1前侧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电机3,所述沉淀池本体1前侧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21,所述沉淀池本体1前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4,所述第一限位块4前侧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5,所述第一限位块4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6,所述第二限位块6后侧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块7,所述沉淀池本
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9,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壁一侧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的一侧设置有集泥板11,所述集泥板11的弯折部内侧设置有支撑板12,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部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棍13,所述传动棍13的前端与电机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棍13的外侧设置有刮泥板14,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腔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格板15,所述格板15的内部开设有预留格16,所述格板15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7,所述格板15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框18,所述安装框18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斜管19,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腔两侧靠近进水口8和出水口9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污板20。
26.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块4与第二限位块6之间通过卡槽5和卡块7活动卡接,所述第二限位块6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形,所述第二限位块6的内部开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把手21的前端贯穿此通孔,通过将把手21的前端贯穿第二限位块6的内部开设的通孔,可以对转动轴10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集泥板11在平常状态下的稳定性。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泥板11一侧的底部与沉淀池本体1内壁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轴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0的前端与把手2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泥板11由pp材料制成,所述集泥板11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倒l形,所述集泥板11与支撑板12为一体结构,在需要清理沉淀池本体1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时,向外拔动第二限位块6,带动卡块7与卡槽5脱离,将第二限位块6从把手21的前端取下,向左转动把手21,带动转动轴10转动,使集泥板11向下转动90
°
,集泥板11由竖直状态切换到水平状态,同时支撑板12的底部与右侧防污板20的顶部抵接,从而防止污泥落入出水口9。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刮泥板14的外轮廓设置有多个矩形板,多个所述矩形板沿着刮泥板14的外轮廓均匀分布,在需要清理沉淀池本体1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时,启动电机3,带动传动棍13逆时针转动,使刮泥板14带动杂物排入集泥板11,再从排泥口2排出,保证水质清澈。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污板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污板20关于沉淀池本体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防污板20的纵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通过对称设置的可以防止污水回流对进水口8和出水口9造成堵塞。
30.本实用工作原理:
31.参照说明书附图1-6,首先,将该装置移动到所需的地方,在需要清理沉淀池本体1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时,向外拔动第二限位块6,带动卡块7与卡槽5脱离,将第二限位块6从把手21的前端取下,逆时针转动把手21,带动转动轴10转动,使集泥板11向下转动90
°
,集泥板11由竖直状态切换到水平状态,同时支撑板12的底部与右侧防污板20的顶部抵接,从而防止污泥落入出水口9,启动电机3,带动传动棍13逆时针转动,使刮泥板14带动杂物排入集泥板11,再从排泥口2排出,保证水质清澈,在沉淀池本体1表面的杂物或污泥清理完成后,顺时针转动把手21,带动转动轴10、集泥板11和支撑板12归位,再通过卡槽5和卡块7,将第二限位块6与第一限位块4固定,对把手21进行限位,保证集泥板11在平常状态下的稳定性,集泥板11采用pp材质,因不需长时间运行,采用人工手摇操作来切换是否排泥;
32.参照说明书附图1-6,在进水口8进水时,通过挡板17与格板15为一体结构,且挡板17和格板15与沉淀池本体1的内壁组合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避免进水口8在进水时对安装斜管19造成冲击,再通过蜂窝状设置的安装斜管19可以减少沉淀池本体1在使用过程
中发生堵塞情况,而设置的安装框18方便对安装斜管19进行安装。
33.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