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预沉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7802发布日期:2022-02-12 13:0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预沉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预沉池,属于污泥沉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湿式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产生的脱硫废水需要污泥预沉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由于环保要求提高,脱硫废水含固量标准相应提高,原脱硫废水分离设备已无法满足要求。
3.现有污泥预沉系统设计复杂,成本较高,组件需要订制,无法进行多级预沉,无法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预沉池,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溢流板和通道,所述溢流板置于池本体的内腔,通道置于池本体的顶部开口上,通道的下表面与池本体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溢流板的底端与斜坡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
6.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池本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中心线与池本体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
7.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溢流板包括a溢流板和b溢流板,a溢流板与池本体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a溢流板与b溢流板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b溢流板与池本体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斜坡的上表面与池本体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和b溢流板将池本体分割为一级溢流池、二级溢流池和三级溢流池,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方便了污泥排出。
8.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a溢流板上设置有a溢流孔,a溢流孔的圆心与a溢流板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上设置有b溢流孔,b溢流孔的圆心与b溢流板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内。
9.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一级溢流池内设置有扩容器,扩容器置于靠近池本体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来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门,三级溢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脱硫废水溢流管和三级溢流池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10.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一级溢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二级溢流池的
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三级溢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a排泥口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
11.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a排泥口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b排泥口管道连接于排泥管,c排泥口管道连接于排泥管。
12.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a排泥口与排泥管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a排泥阀,b排泥口与排泥管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b排泥阀,c排泥口与排泥管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c排泥阀。
13.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所述池本体的内腔底部上表面与斜坡之间设置有夹角d,d为5-15
°
;便于污泥的排出。
14.前述的一种污泥预沉池,还包括集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与进水阀门连接,集散控制系统与a排泥阀连接,集散控制系统与b排泥阀连接,集散控制系统与c排泥阀连接;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新型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a溢流板和b溢流板,将池本体分割为一级溢流池、二级溢流池和三级溢流池,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
18.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斜坡,方便了污泥的排出;
19.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集散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溢流管、脱硫废水溢流管和排泥管布置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散控制系统分别与进水阀门、a排泥阀、b排泥阀和c排泥阀的连接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池本体,2-溢流板,3-通道,4-斜坡,5-溢流管,6-a溢流板,7-b溢流板,8-一级溢流池,9-二级溢流池,10-三级溢流池,11-a溢流孔,12-b溢流孔,13-扩容器,14-来水管,15-进水阀门,16-脱硫废水溢流管,17-a排泥口,18-b排泥口,19-c排泥口,20-排泥管,21-a排泥阀,22-b排泥阀,23-c排泥阀,24-集散控制系统。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
硫废水含固量。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
2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
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
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所述a排泥口17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20,b排泥口18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c排泥口19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
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所述a
排泥口17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20,b排泥口18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c排泥口19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所述a排泥口17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a排泥阀21,b排泥口18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b排泥阀22,c排泥口19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c排泥阀23。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所述a排泥口17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20,b排泥口18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c排泥口19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所述a排泥口17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a排泥阀21,b排泥口18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b排泥阀22,c排泥口19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c排泥阀23;所述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与斜坡4之间设置有夹角d,d为5-15
°
;便于污泥的排出。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
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所述a排泥口17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20,b排泥口18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c排泥口19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所述a排泥口17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a排泥阀21,b排泥口18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b排泥阀22,c排泥口19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c排泥阀23;所述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与斜坡4之间设置有夹角d,d为5-15
°
;便于污泥的排出;还包括集散控制系统24,集散控制系统24与进水阀门15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a排泥阀21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b排泥阀22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c排泥阀23连接;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一种污泥预沉池,包括池本体1、溢流板2和通道3,所述溢流板2置于池本体1的内腔,通道3置于池本体1的顶部开口上,通道3的下表面与池本体1的侧壁上端面连接,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设置有斜坡4,溢流板2的底端与斜坡4的上表面连接;池本体1内覆有鳞片进行防腐处理,池本体1及溢流板2采用碳钢材质钢板制作,厚度为10mm;设计简单,不用特殊加工,购买、装配难度低,且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所述池本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内径为219mm,溢流管5的中心线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l1为40mm;所述溢流板2包括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a溢流板6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级溢流池8,a溢流板6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二级溢流池9,b溢流板7与池本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三级溢流池10,斜坡4的上表面与池本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有夹角a,斜坡4的上表面与a溢流板6之间设置有夹角b,斜坡4的上表面与b溢流板7之间设置有夹角c;a溢流板6和b溢流板7将池本体1分割为一级溢流池8、二级溢流池9和三级溢流池10,能实现多级预沉,能进一步降低脱硫废水含固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溢流板,达到多级预沉,斜坡4方便了污泥排出;所述a溢流板6上设置有a溢流孔11,a溢流孔11的圆心与a溢流板6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l2为45mm,b溢流板7上设置有b溢流孔12,b溢流孔12的圆心与b溢流板7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l3为50mm,l2<l3,l1<l2;l2<l3防止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水回流至二级溢流池9内;所述一级溢流池8内设置有扩容器13,扩容器13置于靠近池本体1的左侧壁的一侧,扩容器13的顶部设置有来水管14,来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门15,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脱硫废水溢流管16,溢流管16的内径为273mm,脱硫废水溢流管16和三级溢流池10之间的连接口的圆心与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4,l4为55mm,l3<l4;所述一级溢流池8的侧壁上设置有a排泥口17,二级溢流池9的侧壁上设置有b排泥口18,三级溢流池10的侧壁上设置有c排泥口19,a排泥口17置于夹角a处,b排泥口18置于夹角b处,c排泥口19置于夹角c处,所述
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优选的为80
°
,a排泥口17、b排泥口18和c排泥口19的内径均为159mm;夹角a、夹角b和夹角c均为75-85
°
便于污泥的排出;所述a排泥口17上管道连接有排泥管20,b排泥口18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c排泥口19管道连接于排泥管20;所述a排泥口17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a排泥阀21,b排泥口18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b排泥阀22,c排泥口19与排泥管20之间的管段上设置有c排泥阀23;所述池本体1的内腔底部上表面与斜坡4之间设置有夹角d,d为5-15
°
,优选的为10
°
;便于污泥的排出;还包括集散控制系统24,集散控制系统24与进水阀门15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a排泥阀21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b排泥阀22连接,集散控制系统24与c排泥阀23连接;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集散控制系统24打开进水阀门15,原水经由来水管14进入扩容器13,原水从扩容器13的出口进入一级溢流池8,原水进行第一次沉淀,一级溢流池8满后从a溢流孔11溢出进入二级溢流池9进行第二次沉淀,二级溢流池9满后从b溢流孔12溢出进入三级溢流池10进行第三次沉淀,集散控制系统24打开a排泥阀21,一级溢流池8内的污泥经由管道进入排泥管20内,集散控制系统24打开b排泥阀22,二级溢流池9内的污泥经由管道进入排泥管20内,集散控制系统24打开c排泥阀23,三级溢流池10内的污泥经由管道进入排泥管20内,排泥管20内污泥集中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